Pages

Tuesday, January 08, 2013

从1949延伸......(三十三)泰麟之三月初三北帝诞

转眼又到腊月时。

泰麟回忆起乡下的节庆,主要有一三五七九;正月初一新年,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乞巧,九月初九重阳,这几个节日也紧随着早期南来的客工传到南洋,本地的宗乡会馆都会组织活动,还有七姐会来应节,为乡亲们一解乡愁。

至于三月初三庆祝北帝诞辰的庙会,新加坡就比较少见,但在鹤山乡下,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凡是有什么节庆,一定热热闹闹,烧大香抢炮头筹神戏巡城游,祈福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

北帝就是北方真武玄武大帝,是一位管辖江河雨水的水神。对北帝的民俗信仰起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代将二十八宿分为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楚辞.远游》云:“玄武谓龟、蛇,位于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广东新语》写道:“北官黑帝,其称玄武帝者也。粤人祀赤帝并黑帝,以黑帝位居北极,而司南暝,南暝之水生于北极,北帝为源而南暝为委,祀赤帝者以其治水之委,祀黑帝者以其司水之源也。”


北帝诞当天北帝巡城。江门网,c.2010

广东人靠水为生,深知北方水源的重要性,所以除了拜赤帝(南海洪圣大王)之外,也要拜北帝,期望水源充足,风调雨顺。鹤山西江环绕,乡下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地处河网地带,当年民众出行到了渡头,都要靠渡江的小船运载。在这样的环境下,最怕江河决堤,蒙受水患之灾。因此乡民都期望北帝庇佑,水陆交通畅顺平安,各乡里免受水患的侵害。

北帝诞当天游神过后,将北帝供奉在祖宗祠堂内,乡民纷纷参神。至于抢炮头,炮头是一块腊,绑在爆竹的顶端。烧炮头先从爆竹尾端烧起,噼里啪啦声中逐渐接近炮头,火药与火焰助威下,顿时炮头腾飞,村民组队去抢,那一家抢到炮头,那一年便会得到北帝保佑,心想事成。因为是抢,所以抢到拳打脚踢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西乡的北帝庙,乡民祈福筹集善款。江门网,c.2010)

(佛山是广东富裕的城市,拜北帝的规模也隆重多了。佛山网,c.2010)

有一年抢炮头,炮头落在江边,村民跟着去抢,竟然发现决堤,众人放弃炮头,齐心协力把江围堵住,免了一场水患。众乡亲说是北帝显灵,否则炮头怎么会不偏不倚,刚好落在江围边?后来还再另择吉日,答谢神恩。

还有一年,炮头不偏不倚,掉入一个寡母家,她二话不说,将炮头往内衣一塞,任村民家家户户翻箱倒荚,甚至下水打捞,就是找不着。她睡了一觉后,第二天才慢条斯理的去领功,结果被数落一顿。寡母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说怎么你们全部串通起来,欺负我一个没有丈夫,还得带大孩子的女人?你们还是人吗?众人都拿她没辙,终于开了乡例,让寡母女人家供奉一整年。说起来还多亏寡母,打破迷信,还促进了乡村民主的进程。

抢炮头现代版。c.2010

北帝诞当晚的高潮是在祠堂外搭建戏棚,请戏班名伶演出神功戏,办得最出色那年是请到了广州著名的粤剧团“洛阳春”。洛阳春剧团的花旦银剑影演出的《生红娘》当年曾经哄动一时,她还被称为“生红娘”,声势直迫同在内地演出的马师曾、红线女的巨型班,人气之旺,足以“盲拳打死老师傅”。

“洛阳春”来到乡下演出,村民还请了当时乡下新学出身的校长李建生题字,他写下“独出冠时”四个大字,请乡民拿去给学古书的秀才李仲楷赐教,连秀才都竖起拇指赞好。

(澳门的北帝诞筹神戏演上好几晚,演戏前戏班向北帝祈福。c.2010)

(乡下地方的北帝诞庆祝活动已多元化,舞蹈是其中之一。江门网,c.2010)

(乡下地方的北帝诞庆祝活动已多元化,舞狮是少不了的。江门网,c.2010)

李建生说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去了福建,在福建读书长大,所以对洛阳有一定的了解。宋朝邵雍写过《洛阳春吟》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泰麟和我猜想“独出冠时”是将洛阳春粤剧团比喻为洛阳牡丹吗?或者是将剧团跟文化大都相提并论,达到平起平坐的效果?

可是这样的解释,还是解不开校长李建生在福建长大跟洛阳古城的关系。泰麟说可能是福建靠近洛阳吧?这我可不同意了,因为洛阳这个文化古都在较为偏远的内陆河南,跟福建这个沿海的大省会距离太远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上网谷歌一番后,终于可以为洛阳、福建与“独出冠时”之间的微妙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我们熟悉的文化古都洛阳在河南省,可是在其他地方如湖北,广东,广西,江苏,福建等地都有洛阳镇。福建省泉州市东郊有一条洛阳江,那条跨江的石桥衔接泉州与惠安的洛阳镇,此桥可能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悠久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名为洛阳桥(现长742米)。由于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所以受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为古代四大名桥。

早在北宋时期,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洛阳桥的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共七年建成。建桥九百多年来,先后修复过十七次。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抗日战争时期洛阳桥受到严重破坏,19933月至199610月,国家拨出六百多万元专款,将洛阳桥修复。


(福建泉州洛阳

原来早在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连,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河洛(黄河与洛河)一带的人士迁徙到福建泉州一带,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通称为河洛语,也就是常说的闽南话。这些中原人士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拓荒。他们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跟古都洛阳形似,于是也把这个地方取名为洛阳,可以缓解乡愁。既然有了洛阳,自然有洛阳桥与洛阳江了。

(福建泉州洛阳)

洛河是黄河下游南岸的大支流,东流入洛阳市,因此古代河洛文化以洛阳盆地为中心。河洛地区处于中原腹地,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核心,儒学、道学、佛学等都源起于河洛。

《易经.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竹书纪年》说:“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 既然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可见河图和洛书是中国哲学的开端。至于河洛人,他们以“王者之里”自居,在文化上具备独特的风格。

 洛阳作为一个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化不仅是教育华夏子民,也使外族同化,即使在蒙古与满清的统治下,还是延续着华夏文化的精髓,此文化层次已大大超越了洛阳牡丹。由此看来,形容洛阳春的“独出冠时”是神来之笔,李建生受之无愧了。

当我告诉泰麟今天乡下还在庆祝北帝诞,深圳澳门等地的北帝诞筹神活动还延续数日,泰麟倒是有点惊讶,没想到这类民俗活动还在中华圈生生不息。


(群狮向北帝贺寿。佛山网,c.201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