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时的SG50庆祝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重新出版的《李光耀十二讲》、邮政银行的“金禧宝宝微笑礼包”、《联合早报》刚在1月8日推出的“50道人文风景”、 “卡斯特尔打击乐101”音乐会等陆续出炉,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还推荐新加坡为旅游首选,令人对2015年充满期待。
很显然的两大中文媒体都一致认同SG50指的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
建国50周年还是独立50周年?
当我继续阅读数则新传媒的新闻简报时,心中充满疑惑。让我举例说明:
2015年1月3日报道“裕廊中举办特别展览 重温时代变迁”:“配合庆祝建国50周年,裕廊中举办特别展览….”
2015年1月2日报道“50周年庆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这项由教育部和学校筹划的活动,是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2014年12月30日报道“新一届ciNE65短片制作比赛 鼓励国人分享他们对家园的感受”:“为了配合我国独立50周年,新一届的ciNE65 短片制作比赛….”
三则新闻所使用的,分别是“建国50周年”和“独立50周年”。
独立与建国不能画上等号
不了解新马史的人,自然会认为建国就是独立,不需要吹毛求疵。但稍微关心新加坡现代史的人都会明白,对新加坡而言,建国与独立是两起不同的历史事件,意义完全不同。
从战后英国回到东南亚,重新管理新马说起,新加坡经历过新加坡镇(Town of
Singapore)、新加坡市(City of Singapore, 1951),新加坡自治邦(State of Singapore, 1959)、新加坡州(State
of Singapore, 1963)、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 1965)的阶段。
新加坡市过度到新加坡自治邦这条路上,所经历过的是由反黄运动所掀起的反殖热潮,紧接着513事件催生了英校生与华校生共同创建的人民行动党,日后掌管着整个新加坡的政局。1955年在林德宪法下的立法议会选举是新加坡迈入自治之路的前奏曲。
1959年新加坡成立民选政府,以国家的姿态出现,接下来的6月3日都庆祝国庆日,并发行国庆日首日封。我还收藏着那个时候发行的“National Day, State of
Singapore”的邮票。
(新加坡自治邦国庆日,1962年6月3日)
从自治邦成为马来西亚属下的新加坡州所经历的是另一个新马合并的里程碑。由于无法认同新马合并的条款,促使人民行动党分裂,许多干部退党成立社阵,人民行动党几乎失去多数国会议席。为了巩固政权,1963年2月2日,政府通过“冷藏行动”,逮捕了百多名社阵的骨干。直至如今,冷藏行动前后的激情与伤痕还继续在新加坡的空气中回荡。
1963年新加坡自治邦正式加入马来西亚,成为大马的一个州府,庆典在9月16日举行。
(我们都习惯了Majulah Singapura,但是1963年9月16日我们在政府大厦前欢庆Majulah Malaysia)
合并后的日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新加坡政府心目中的经济大市场非但没有实现,反而被中央政府多方钳制,甚至点燃马来极端回教徒与新加坡华人之间的仇视等。1965年新加坡州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主权国。接下来的国庆日都在8月9日。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面对工资成本过高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为了对外展示新加坡人的决心与乐观精神,政府不惜重金打造一场为建国26年庆生的国庆日庆典。此建国26年,是以1959年成立自治邦为准。
种种历史事件都印证了SG50是独立50周年,而不是建国50周年,那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独立与建国不能画上等号,不能模糊视听。
时任总理说了什么?
1960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庆祝第一个国庆日。时任总理李光耀表示当时许多新独立的国家都选择独立日为国庆日,新加坡选择6月3日为国庆日,是因为这个日子具备迈向独立的意义。此后每一年的6月3日,我希望新加坡人民能够思考我们的过去与现在,计划共同的未来。
“Most newly independent countries have chosen the day of their independence as their National Day. We in Singapore have chosen the 3rd of June, not because it is the day of proclamation of our independence, for we are not independent, but because it is a day that marks a step forward in our advance towards independence. And every year on the 3rd of June, it is our hope that the people of Singapore will cease their routine daily toil, reflect on the past, assess on the present, and plan a common course for the future.”
1966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时任总理李光耀表示我们已经习惯了6月3日。当我们加入马来西亚时,我们在9月16日庆生,然后回复到8月31日,因为马来西亚人庆祝这个日子。现在,我们在8月9日庆生,那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从今以后,每一年的8月9日,我们将掀开新的一页,共生求存,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长远的未来。
“We used to celebrate the 3rd of June; then, it was the 16th of September, when we promulgated Malaysia. Then, it went back to the 31st of August because other people celebrated the 31st of August. And then it had to be the 9th of August, and the 9th of August it is, not because we wished it to be but because it was.
…
Every year, on this 9th of August for many years ahead – how many, I do not know – we will dedicate ourselves anew to consolidate ourselves to survive;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to find an enduring future for what we have built and what our forebears will build up.”
|
附录[1](2022年3月1日):无名氏提供个人收藏
附录[2](2022年3月2日):无名氏提供个人收藏
相关链接
政府要改就改咯。你就是吹毛求疵啊。
ReplyDeleteYeeK 君,
ReplyDelete新加坡的国情不同,建国与独立就是不一样,这关系到历史真相与政府运作该尊重的原则。
目前市面上有两大媒介搞不清建国与独立的中文含义。
其一是政府,那是有关人员吃“肝胆”(马铃薯),或者对新加坡的过去不了解。
其二是新传媒,对资讯的审核不够认真。
报业控股的华文报就做得很好,独立是独立,建国是建国,他们知道建国与独立那六年发生在新加坡的种种事件与创伤,非常敏感。
“独立是独立、建国是建国”,李先生这话说得好。
ReplyDelete本来嘛,人各有志,YeeK 若是以为“建国即独立,独立即建国”,那么主观上认为李先生“吹毛求疵”,那也未尝没有逻辑。
但是,问题就出在“政府要改就改咯”。这句话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奴性”,也间接的坐实了政府“霸道”的行径。
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独立和建国可以是一回事,也可以是两回事。那么。这就和李先生提到的:“非常敏感的种种事件与创伤...”
有一个很诙谐的事实是:新加坡的“建国一代”,包括李光耀本人所要“建立”的国家,不是新加坡,而是“马来西亚”。
因此,《SG50》,是绝对的“独立”50周年 -- 被驱逐出马来西亚之后“被”逼“独立”的50周年。
李光耀说新加坡是个怪胎,这话绝对不是没来由。因此,新加坡人本来就应该少谈“建国”,多谈“独立”,才不致引起这么多的尴尬。
然而有些愚昧的人,不了解李光耀的“建国”是建立“马来西亚国”,也不理解新加坡“独立”是“被”逐出马来西亚被逼“独立”的历史事实。为了突出李光耀的成就,却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 -- 当“建国”和“独立”不能一气呵成,就如泾水渭水,就不知道当年身历其境的李光耀会有什么感慨?
何苦在这里争论不休,身受'皇恩浩荡',如果由1959年'登基'算起该没什么人'敢'不认同了吧?
ReplyDelete週前在互联网上看了伟大的National Day Parade,心情 ‘汹涌澎湃’,深感国虽 ‘小’ 却无比 强大 的宏图壮志!
ReplyDelete反观同时在网上看到的另一则 ‘趣闻’,公认的 ‘超级强国’,却因预算过于庞大而取消了原订今年的 阅兵计划。
‘秃鹰’ 之国不如 ‘狮城’ 由此可见!
看到了文中所附的邮票使我感慨万千,翻开了我的多本Stamp Albums,它不就是我一生走过道路的缩影吗?
ReplyDelete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已故亲人遗赠给我的 ‘昭南岛’ 邮票,这些邮票都是多年前由亲人珍藏的信件信封上剪下,
他们使用这些邮票的时候我还没到这个世界。
接下来的是我童年时曾经用过的印着 ‘SINGAPORE MALAYA’ 的邮票,这些邮票上面还印着英国 ‘男’ 皇或后来 英国
‘女’ 皇的人头像,面值邮1c到$2 不等。当时我的邻居告诉我,我出生在新加坡,是英皇陛下的子民。
印像中由1959年开始,我所用的邮票上的 'MALAYA' 字样给抹去了,成了 ‘STATE OF SINGAPORE’ 或 ‘SINGAPORE'
其中有 英女皇 头像的,也有 新加坡 邦旗的,也有两者皆缺的。
文中所示的是1962年6月3日发行的邦庆邮票,邦庆邮票在1960,1961 和 1962 共发行了三套,每套有面值4c和10c两张邮票
新加坡于1963年9月16日通过马来西亚独立,也发行了独立纪念邮票,邮票上印有全国地图,加上 ‘MALAYSIA’ 字样,
我当年被学校选派代表出席在Padang隆重举行的 ‘立国大典’,我成了马来西亚 ‘亚公’ 的子民。
接着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发行了多套纪念邮票,直到忽然在1965年8月9日被 ‘踢’ 出联邦独立建国,自此 ‘SINGAPORE’ 出现
在今后的邮票上,‘莫名其妙’ 地我也就成了 ‘新加坡公民’ !
数十年后,我首次在老婆大人与孩子一致通过之后全体取得另一个国家的 ‘公民权’。这是我们第一次得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取向。
一路走来,每一个阶段所收集到的邮票都代表着当年的背景与座标,回忆往事沧桑,无限感慨!
我的集邮爱好,从懵懵懂懂的童年开始,到了今日 ‘年逾古稀’,从不间断,未有一丝的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