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November 13, 2015

马来西亚原住民(Orang Asli):树皮衣

原住民文化节(IF/Johor Bahru Indigenous Festival 201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加坡人在台湾找到本地逐渐消失的人文与温情,到台湾旅游的新加坡人日增,台湾山地人已经较为本地人所熟悉。

近在眼前的马来西亚原住民(Orang Asli),反而叫本地人感到陌生。马来西亚的原住民有18个支族,他们就像许多其他地区的原住民一样,先是被外来人边缘化,然后必须努力融入“新社会”。

原住民同样面对现代化的文化撞击,年轻人摆脱传统的雨林或海上的生活,走向城市,跟“外人”住在一起,逐渐放弃本族的特性。如何保留祖宗的文化与语言成为世界性,包括新加坡华人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就如11月份在柔佛努沙再也美迪尼广场(Nusajaya, Medini Mall)举行的原住民文化节(IF/Johor Bahru Indigenous Festival 2015)的策展人叶良所说,为了了解原住民的生活,他们跟着老族人走入雪兰莪的热带雨林,过了一个星期的野外生活,看着他们在30米外以标枪打野猪、杀蟒蛇等。原住民的枪法百发百中,例无虚发,就像电影中的情节一样。

(装置艺术:原住民的生活面貌)

(以纸皮箱作画的徐宝真:原住民“实里达海人”的生活面貌)

老村民生活纯朴,满足於现状,乐於分享过去的事迹,喜欢无拘无束地过日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守护自己的家园。至于已经城市化的年轻族人,逐渐远离祖宗那种野外生活,对森林感到陌生。

叶良和工作人员以绘画与装置艺术的方式,将所收集到的原住民的生活面貌搬到展场。

(展览现场:在森林和原野)

原住民=土著?


马来西亚原住民是否属于当地土著?我们不妨从马来西亚土著政策着手。

马来西亚土著政策是一个被视为维护当地马来族的政策。推行土著政策的人士认为,在马来亚独立初期(当时马来人占总人口的约50%,华人约36%),英国人采取了“分裂政策”,大部分华人从商,马来人则是农夫,渔夫,工人等,基本上被排除在致富的商业圈之外,只有通过合法化的土著特权和经济利益,才能缓和种族间的紧张关系。于是马来西亚政府在1969年“五一三事件”后推出新经济政策,加强马来人的经济地位。

马来西亚原住民乃最早居住在马来半岛上的族群,但在马来人施行的土著政策下,却没有把原住民列入土著的范围,而这些原住民的经济状况比当时的马来人更糟糕。这情况使得很多人同情原住民的状况,民权人士更不断的为原住民争取土著的权益。不过也有人辩称这些原住民已经列入土著的范畴了,可见在政治氛围下,原住民与土著之间存在着一大片灰色地带。

参与原住民文化节的澳洲托勒斯海峡群岛人(Torres Strait Islander),在澳洲的地位就跟马来西亚原住民有明显的分野。数百年前,海岛的原住民共同探险、通婚、交易等,久而久之,彼此间已经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此外,澳洲的种族政策讲究包容,经过各方的努力,原住民获得平等对待,甚至將他们族人的传统音乐、舞蹈等艺术呈献在世界级的厅堂上,为外人讲述着与大自然共存的故事,带来不少启发。

不过,原住民的文化需要维护才能够传承,马来西亚旅澳印裔艺术家莎希(Sasi Victoire)以作品《易碎的地景》(Fragile Landscape),把原住民文化易碎的现象,投射在艺术上。她在展场上掛满了各类型的雨伞骨架,有些骨架加了宣纸。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然而伞面都十分脆弱,容易破碎,破碎了裂痕就永远存在了。

(莎希:易碎的地景 Fragile landscape)

树皮衣


瑪美里族(Mah Meri)是马来西亚原住民的一个支族,Meri是森林的意思,Mah则是人。被认为是“森林人”的瑪美里族就像过去的游牧民族那样,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迁徙到宜居的地方。他们曾经在柔佛的岛屿居住,四百年前为了躲避敌人,辗转逃到雪兰莪南部的加厘岛(Pulau Carey)。目前有约两千人的瑪美里族,日常在Sime Darby的油棕园工作。

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学会用树皮织衣。在新山原住民文化节,见识了瑪美里族取树皮制造衣服的手艺。他们使用“Kayu Terap”这种硬木,先将Terap没用的外层削掉,木材放在水中浸泡两天后,用木槌轻轻捶打,使到第二层皮跟树干分开来。这层皮打开来就是一匹纤维布料,可以制造上衣或裙子。去皮后的Kayu Terap则用来做木雕,一物多用。

(将Terup没用的外皮削掉)

(用木槌轻轻捶打,使第二层皮跟树干分开来)

(树皮与树干分开,将这层皮打开来就是一匹纤维布料了)

(树皮上衣)

(树皮裙子)

瑪美里族的木雕手艺是不遑多让的,据知他们的传统木雕与面具的造型有400多种,木雕形象有各类神明、祖先的形象与象征,以及各种动植物等。其中一件挺有趣的木雕是拿着叶子掩饰身份的鳄鱼。瑪美里族人解释说鳄鱼为了不让其他动物发现它,因此手拿着叶子遮掩头部。

(玛美里人的木雕:提着叶子的鳄鱼)

瑪美里族的另一个传统作业是将先人的一撮骨灰撒在木雕上,然后放在家里祭拜。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附在木雕上,保佑后代平安幸福。即使到了今天,老人家对祖先的力量还是深信不疑。

瑪美里族虽然也使用Kayu Terap来做木雕,更常用的材料是来自沼泽地的“Nyireh Batu”。小木雕作业只需37天,四、五公尺高的木雕则需34个月。

(玛美里人的木雕:这类雕刻需要3-7天)

瑪美里族妇女的编织手艺同样了得,自小就自己编织传统服装以及家中的摆设。我获得她们赠送的小鸟和花团,使用Nipah叶制成,挂在家里,还透露着淡淡的Nipah香气呢!

说起Nipah,可是一身是宝。Nipah又叫水椰和亚答树(atap),属于棕榈科唯一的水生物种,生长在沼泽地,乌敏岛靠近Chek Jawa的沼泽地就有一片Nipah园地。Nipah的果实称为亚答籽,又甜又好吃,新马的红豆冰都少不了它。

(玛美里妇女的Nipah手艺)

(玛美里妇女赠送的花团:我家的装置艺术)

红豆冰像座迷你冰山,点缀着华丽的色彩,但在炎热的空气中转眼便溶化掉。将红豆冰含在嘴里,脸颊冻得酸痛,还有股寒气冲上脑门,眼皮都僵了。吃红豆冰就是喜欢这种从视觉到亲身体验的感觉。更能回味的,或许就是窝藏在食客心里不同的记忆,或青涩、或甘甜,但都是过去式的,年轻时候的尝试。人老了,就很难忍受那种寒冷甜浆的滋味。

树皮衣也一样,过去的人类会去学习如何以树皮制衣。现在我们已经不穿树皮衣,套上去只是为了表演,不然就是拍张复古照。

如组织“原住民文化节”一日游的博物馆义务中文导览员王东印所说的:“叶良和他的团队将如何以艺术来协助推动原住民的文化发展?这项工作真值得做吗? 如果值得,如何保持它的永持性?”很深奥,但值得思考。

附注:2015年11月8日驱车前往参观“原住民文化节”的八人组包括:王东印,朱孟珠,李喜梅,李国樑,吴美珠,许愫芬,刘健茂,孔丽婵。策展人叶良,徐宝真,徐加玳全程导览。

感谢各位伙伴,因为有你同行,才有脑力激荡。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