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August 19, 2016

潮州铁枝木偶戏

原文“潮州铁枝木偶戏,待为传统注活水”刊登于《联合早报·缤纷》2016年6月4日

先民到南洋谋生,同时将故乡的娱乐与技艺传播到各地。木偶戏是当年在本地风靡一时的戏种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原始功能可能是驱魔除煞,因此木偶戏台上的丑角一般上都造型丑陋,例如额头比脸部大得不成比例,黑森森、圆滚滚的眼珠与眼白形成强烈的黑白配,一幅凶神恶煞的模样。


(从前的木偶戏台。摄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新加坡早期流行的木偶戏有福建布袋戏、兴化提线木偶、海南杖头木偶、潮州铁枝木偶与纸影戏、以及异族同胞流行的皮影戏等,它们都曾经为先民带来欢乐。

马来西亚的槟城、吉兰丹等地都有类似新加坡的戏班。相比之下,槟城跟新加坡颇相像,吉兰丹则融合了泰国与峇峇的特色,自成一格。

由于新加坡的福建和潮州方言族群占多数,因此布袋戏、提线木偶和铁枝木偶戏远较杖头木偶盛行,其中成立了近百年的“新赛宝丰班潮音”是活跃的潮州提线木偶戏班之一。

上世纪70 年代的新加坡全面工业化,欣欣向荣之下,木偶戏班也度过最风光的岁月。以新赛宝丰班潮音为例,单靠木偶戏就可以养妻活儿。不过好景不长,上世纪80年代,歌台崛起成为一股新兴的力量,传统演艺迅速走下坡,从一个月演出十多天到一整年演出不到十场,繁盛景象不堪回首。

木偶戏班还面对另一个困境:木偶不会老,讲方言的一代则逐渐老了。年轻一代不懂方言,使到木偶戏更加每况愈下。新加坡华乐团通过“阿德下南洋系列之街戏风情”来介绍木偶戏(2014),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通过铁枝木偶讲座来提高公众对传统艺术的认识(2015),文物局在文化遗产节上安排了木偶戏表演(2016),都是为传统所尽的一份力。



(2016年的文化遗产节,猴纸剧坊在国家博物馆外进行木偶戏表演)

本地“新”创建的木偶剧团“猴纸剧坊”正迈入第八个年头,创业者何家伟是广东人,却传承了潮州铁枝木偶的技艺,希望结合木偶、传统戏曲、现代音乐剧等不同元素,为传统艺术开创一片新天地。


铁枝木偶的技艺


铁枝木偶用三根铁枝操作,左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尾指支撑着整个木偶的重量,食指用来摆动衔接到木偶左手腕的左臂,右手则用来舞动衔接到木偶右手腕的右臂,就这样边玩艺边吟唱,上演长达三个小时的剧目。



(传统的铁枝木偶的铁枝衔接到手腕,舞动起来较费力)

由于木偶颇沉重,把玩起来相当费力,猴纸剧坊想到改良的法子,将铁枝衔接到手肘而不是手腕。铁枝比较短,运作起来就轻便多了。




(猴纸剧坊的改良型木偶,铁枝衔接到手肘,舞动起来轻便多了)


铁枝木偶戏台只能容纳三个艺人。右边的是最资深的台柱,左边的是副手,中间的则是资历最浅的艺人,由左右两位师傅带着上位。

更妙的是,艺人所唱的歌词未必是自己把玩的人物。乍听之下,这样的表演方式似乎不可思议,但对艺人来说,一心多用则已习以为常。

关于“艺人”这个称谓,还有一段历史。以前的艺人被贬为戏子,身处社会的底层,被人瞧不起,甚至流传着“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句老话。现在的木偶戏被视为祖先传下来的珍贵文化资产,因此艺人的身份改变了,被尊称为艺术家。正因为他们成为艺术家,才吸引到一些年轻人入门,传承祖先的技艺。



槟城的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


木偶戏班在5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趋向式微,跟新加坡曾有海峡殖民地之缘的槟城只有160万人口,反而维持了六个木偶戏团。由于马来西亚的腹地大,神庙多,吴慧玲的槟城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就以铁枝木偶跑遍大江南北,一年演出上百场酬神戏。

慧玲的外曾祖父母从潮州过番时,把潮州戏曲引入槟城,使得她从小就与大戏结缘。慧玲的母亲年轻时跟着先辈走遍新马,对本地的皇家山脚、水廊头、柴船头等地十分熟悉,1989年才创立自己的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慧玲七岁便随着家人到处“跑码头”,耳濡目染之下,爱上了一脉相承的潮剧,把潮剧与木偶戏结合为一份事业。


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目前已传承至第四代,慧玲的舅舅、她的四个兄弟姐妹、父母、嫂嫂、侄女都在剧团里唱戏。最老的团员是慧玲70多岁的父亲,最年轻是她14岁的侄女。外婆在剧团里帮忙打鼓、说唱到数年前往生。


木偶戏班跟大戏的异同


慧玲除了继承母亲的木偶衣钵,曾经组织过表演传统戏曲的潮剧团。

演木偶戏时,艺人都躲在幕后,只有木偶在台前。演大戏却不一样,艺人以演员的身份粉墨登场,站在真正的舞台。不论是在台前或幕后,唱功都是一样的,不过把玩木偶靠手艺,台上露相全身上下都靠真功夫。



(本文作者正在学习铁枝木偶的运作方法。图片来源:许乙诗)

一般观众只看到大戏艺人的舞台风光,实际上维持传统剧团比木偶戏班困难多了,除了演员需要过活之外,还有特别制作的戏服、道具、布景和乐队,成本高昂。

这些传统剧团都靠酬神戏来维持。剧团收费高,庙宇退而求其次,聘请木偶戏班来取代,打击了传统剧团的生计。在旺日少过淡日下,剧团年年亏损。三年前,慧玲演了最后两场“封箱戏”,将成立只有五年的剧团结束了。

慧玲在槟城的经历,也是本地许多已经关闭的剧团的辛酸。



(剧团结束后,吴慧玲在槟城乔治市设立潮艺馆(慕韩别墅),继续传播潮剧文化。隔壁为孙中山槟城纪念馆)

艺术就跟许多消失的行业和拆除的老建筑一样,存在的时候没什么人关注,结束时很多人都觉得惋惜。


铁枝木偶是否会走到最后?

且听慧玲一席话:“母亲曾经吩咐过,只要努力去做好分内事,就不怕没有观众,无法传承。总会有后进之辈受到感召,挺身而出,继承先辈留下来的文化资产。”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