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December 16, 2016

外销瓷 Porcelain

古中国瓷器艺术


古代中国跟外国的商贸中,瓷器、茶叶和丝绸堪称为三宝。由于制瓷的技术要求高,龙窑的温度和瓷土都特别讲究,瓷器成为贵族的至爱,甚至称之为China,瓷器等于中国。

对外贸易的瓷器跟中国国内使用的不太一样,一般国内的瓷器图案简单,颜色以白色与景泰蓝为主。运往海外的外销瓷则根据顾客的喜好,有以中国国内的名山大川古塔构图的,有以阿拉伯地区的人物花卉构图的,有以洋人喜欢的彩绘构图的,也有鲜艳的色泽的。

中国瓷器中最珍贵的应该是鸭蛋绿的汝窑瓷器,这是因为除了质地外,不乏物以稀为贵的元素。汝窑烧窑的时光只有约20年,流传在世的只有70件,其中一件由乾隆点评的皇家收藏品在民国初年因故宫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而流落民间,被英国收藏家买去,后来在大英博物馆落户。这件珍品曾经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展现。

(新加坡考古挖掘出来的明朝瓷器。图片摄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新加坡考古挖掘出来的中东风味的外销瓷。图片摄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瓷器珍藏


20169月初秋时分,气候宜人,只需加件外套就可在伦敦行行走走,不会流汗,因此也不容易感到疲倦。回到母校UCL跟老朋友叙旧后,我循着二十多年前走惯的“旧路”,沿着Malet Street走到大英博物馆侧门,那里最靠近中东和中日韩文物展区。中国瓷器馆展出十件完美无瑕的汝窑瓷器,连同在新加坡展出过的乾隆收藏品,算是见识了超过百分之十的现存汝瓷。

(北宋汝瓷。图片摄于大英博物馆)

除了汝窑瓷之外,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其他中国瓷同样件件都是精品,红有红的娇,黄有黄的艳,青蓝自如潺潺流水,冰裂瓷自有其花俏。

或许最能表现外销瓷的魅力的,就是虽然到了1700年代,欧洲已经开始掌握制瓷的技艺,但中国出产的瓷器还是深受欧洲与中东各地的爱戴。两千年的龙窑技艺全靠真功夫。

(两节的清朝瓷器。图片摄于大英博物馆)

(中国瓷器精品。图片摄于大英博物馆)

浙江景德镇依旧是现代中国的瓷都,泉州德化瓷和佛山石湾瓷同样有多年的烧窑历史。石湾的龙窑也是当今最悠久的窑火。

至于外销瓷与中东地区的文化影响,亦可通过波斯(伊朗)和土耳其瓷器多了解一些。15世纪初,明朝宫廷为了追求时髦,要求陶瓷工匠模仿中东金银器的造型,外销的景德镇青花瓷器仅出口到中东地区,穆斯林世界的陶瓷生产业开始仿制中国青花瓷器。

(运往中东的外销瓷。图片摄于大英博物馆)

樟宜海战


没有飞机的年代,新加坡是西洋船舰运载外销瓷回去欧洲的必经之地,这些克拉克帆船(Carrack)满载中国瓷器回到欧洲,促成了欧亚大陆间的海上交通,大航海时代震动了整个欧洲。

圣卡塔琳娜号(Santa Catarina)是其中一艘著名的克拉克帆船,由葡萄牙制造,1603年在新加坡樟宜海外被荷兰舰队掠夺。荷兰提出的表面理由是葡萄牙船在水域中我行我素,漠视海事安全,实际上则是觊觎圣卡塔琳娜号上价值不菲的外销瓷和其他货物。

这场17世纪初的樟宜海战的历史意义在于奠定了后来的海洋法。不过,强取豪夺并不局限于那个年代,到了21世纪,强词夺理、蛮横开战来掠夺资源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大航海时代的克拉克帆船)

今天的樟宜以国际机场的姿态出现,400年前樟宜则出现在海战地图上,可能早已在欧洲法庭上传播开来,扬名国际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