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June 12, 2018

下南洋现代版:灵性与现实的撞击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18年6月7日

我参与了2018年联合早报文学节与新加坡书展,并主导了两场活动:我的导游是作家的市政区导览以及《小坡记忆拼图》分享会。

(导览市政区 龙国雄摄 《联合早报》2018年5月27日)

(在“希望之门”旁。摄影”刘健茂)

这次的活动给予我最大的思想撞击,是现代“下南洋”的分野,或者称为文学的地缘性。

中华区的作家保持了近年来的一贯作风,将国内的创作理论与哲学观点带到本地。讨论这些硬道理的当儿,免不了将自己提升至某个高度,展现了文字的启发性的魅力。

新马作家身处不同的空间,将哲学融入平实的生活中,展现了南洋的一贯特色:阳光,色彩,土壤,温度。人口流动,地貌迁移都足以组构共同记忆,感染人心,思索未来。

无论走哪一条创作路线,都离不开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所带来的心灵触动。

(《小坡记忆拼图》分享会。摄影:刘健茂)

附录:

以“时代速度,文字温度”为题的第一届早报文学节,从2018年5月26日举行至31日。参与作家有:中国大陆作家格非、迟子建、翻译家林少华;香港学者朱耀伟;台湾学者须文蔚;马来西亚作家曾翎龙、梁靖芬、牛油小生、林韦地;以及新加坡作家英培安、谢清、孙爱玲、陈志锐、黄凯德、周德成、叶孝忠与李国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