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June 05, 2020

鹤山狮:风雨兼程 硕果百年

原文刊登于《新明日报》2019年12月30日


群狮贺寿


2019年12月14日上午,牛车水人民剧场前的水车街旌旗飘扬,锣鼓喧天,就像一场迷你妆艺大游行。

原来是坐落在水车街的鹤山会馆庆祝醒狮团成立100周年,牛车水的狮团包括冈州、禅山六合与精武,及由该醒狮团的团员所成立的体育会包括鹤侨、龙圣与沙坪,共出动10多头南狮与北狮,祝福鹤山狮风雨兼程,硕果百年。难得一见的狮子贺寿的场面格外热闹温馨。


(大坡水车街狮子贺寿的场面,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当晚的千人宴也有舞狮武术表演,让我邂逅了慕名多年的鹤山“老狮王”。百年老狮王重约10公斤,是名副其实的“重量级”。相比之下,现代狮头重两三公斤,差别在于用料。

以前流行叠罗汉采高青,在高竿上舞动老狮王除了勇气过人,更少不了力气与武术功架。老狮王已经退隐将近半个世纪,因百年庆典重出江湖,由老将林国明(71岁)舞狮头表演《拜四门》。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狮子出门前必须进行拜四门的仪式,行四方之礼,结四方之缘,祈求出入平安。

我也观赏了逗趣的狮剧《农狮会》,这类醒狮舞台剧已经销声匿迹半个世纪。昔日鹤山会馆推出狮剧时,连英文报章都兴致勃勃,新加坡自由报(Singapore Free Press)于1951年报道:“一头狮子在快乐世界体育场乱窜,在强烈的华族鼓乐声中,狮子勇猛地舞动着,并袭击老道士。这是昨晚新加坡南洋鹤山同乡会(即鹤山会馆)为防痨协会筹款所表演的舞狮项目的情节之一。”新加坡独立后,鹤山会馆配合政府推广本土文化的蓝图,到电视台录制三幕狮剧,幽默诙谐的大头佛,勇敢戏狮的少侠,都为传统醒狮秀增添气氛。


(难得一见的狮剧《农狮会》。)


香港街是鹤山狮的起源地


追源溯流,从前的武馆多数集中在新加坡河的南岸,因此有大坡乃国术与舞狮的发源地的说法。本地鹤山狮的起源自然离不开下南洋的浪潮。

20世纪初的香港街是中囯粮油杂货出入口商的集中地,一群来自中国广东省鹤山县的先民,在此处从事搬运苦力。他们将家乡的尚武风气带到新加坡,闲暇时在香港街的均昌隆栈房舞狮练拳,于1920年成立本地第一支狮团:怡怡堂瑞狮团。1939年鹤山会馆成立后,怡怡堂归纳为属下组织。


(香港街是本地鹤山狮的起源地。)

每年清明与重阳节,狮团都前往广惠肇碧山亭广东人坟场舞狮拜祭先民,节日庆典也出狮表演,带动新马舞狮的风气。今天,广东人的会馆依然保持着百年来,出狮到碧山亭拜祭先民的习俗。


发挥特长为传承


作为一家百年社团,鹤山会馆醒狮团如何保持活力?会务顾问施义开分析道,都市化的生活节奏,使到一些传统文化迅速流失,但也给团员带来反思的契机。鹤山狮的精髓在于坚守先辈传授下来的狮艺,结合狮子和猫的性格,演绎“喜怒惊乐疑醉睡醒”八种神态,经典动作“擂、探、中、半、下、直、上、登山、落平阳”,发挥“静如灵猫伺鼠出穴,动如灵猫捕鼠敏捷”的特色。

鹤山会馆传承原汁原味的鹤山狮艺,可以利用此相对优势来引进新血。目前醒狮团有50多名老中青团员,年轻人多数为专业人士,通过舞狮来建立友谊。


(鹤山会馆醒狮团不乏年轻专业人士,包括印度籍同胞。)


(少狮队的锣鼓表演。)

近年来,团员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市区重建局和社区主办的传统节庆,让自己也让宾客进一步了解华族传统,为舞狮赋予传播文化的意义,也是凝聚众人的原因。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