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September 25, 2020

养正学校校长宋森

本文收录在《鹤山狮 风雨兼程硕果百年》新加坡鹤山会馆出版,2019年12月。

牛车水地区早在1829年已经有广东人私塾。譬如东兴茶室的前东主方焯佳在万达街(Banda Street)的正蒙学校读书,附近还有尹达泉、冠英、维德等私塾。 梁山在登嘉楼街的卢日东学塾攻读《成语考》,附近还有谭浦田、觉蒙、刘浦天、冯家馆等。在牛车水长大的何乃强记忆中的私塾还包括:有恒、崇德、通志、再勤、展纶、翘锐、兴华等。

这些私塾学校教导四书五经,教书先生满腹经纶,只是生不逢时,面对动荡的中国国势,移民到新加坡安贫乐道,诲人子弟。到了上世纪50年代,这些私塾都无法符合教育部的要求,避不过关闭的命运。 

早年华校的师资来自中国,除了因为受到国内时局的影响,选择到新加坡来避难外,很多是通过本地民办华校的校董聘请过来办学的。新加坡在一些老师心中是一个谋生,避开战乱的地方,没想到后来新加坡跟中国一样,卷入战争的漩涡。新中国成立后,有些老师选择回去祖国效力,有些则“马来亚化”,将新加坡当成他们的国家。无论作出什么选择,一般上他们都有献身教育的理想,并非来去匆匆的过客。

宋森来到新加坡


养正学校为例,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鹤山人陆敦骙,随着学校壮大起来,陆校长招募同乡宋森、宋衮儒、陆吉甫、陆乃翔以及其他广东人到养正学校任教。学校创建两年后由宋森接替他担任第二任校长。


(养正学校位于大门楼的校园。)

陆敦骙、宋衮儒、陆吉甫和陆乃翔都在康有为创建的广州长兴书院(万木草堂)求学,同为康有为的弟子。随着陆敦骙一起出任养正教职的梅云衢在1916年创办广福学校,并担任十二年的校长。   

在那个年代的客观环境下,入学读书不容易,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以前的华校注重修身,灌输学生做人的道理,通过古代流传至今的故事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些都是如今注重学术的学校教育所缺乏的。英以权通过《我的母校》的回忆文章,忆述养正学校初办时的情况和他对宋森的深刻印象: 
教师们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校长宋森先生了。母校在他主持下,校务是蒸蒸日上的。他毕生从事教育,没有一天间断过。在养正的几年间,他对学生是孜孜不倦的训导他们。他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而且是他们的诤友。学生则把他当作自己的家长一样地敬爱他。他启迪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心。他提倡国货,在学校举行宏伟的国货展览会,由祖国厂商所出产的工业品使学生以及同侨怀念着祖国。在当时这样的展览会是创举,曾经轰动了当时的社会。
宋森离开养正后(1916年),以锡矿发迹的富豪,同为鹤山人的陆佑邀请他出任吉隆坡尊孔学校与坤成女校的校长。1919年新马发生抵制日货运动,殖民地政府查悉宋森联合其他五人在幕后鼓动,扣留了三个月后,将宋森驱逐出境。

宋森临别赠言:“望大众奋发精神,为国珍重以尽责任”,再次凸显华人的国、殖民地、民族主义之间的微妙关系。

回到鹤山办教育


相信在新马养正、坤成等校办新学对宋森回到鹤山后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上世纪20年代回到鹤山后,宋森决意开启民智,创办当地第一份半月刊的报纸《新平冈报》,创办不在祠堂上课,而是独立校舍的新学堂平冈平民学校。出任鹤山教育局长时,废除私塾,兴办新学,争取华侨支持家乡办校等,在鹤山创建了200多所学校,改变鹤山文化落后的状况。


(宋森赠送给新加坡鹤山会馆的墨宝“嘉猷是式”,勉励会馆理监事好好治理馆务,让鹤山会馆成为典范。)

解放后鹤山所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被中央指责为“右倾”的“和平土改”,在土改复查中实行左倾路线和扩大打击面对政策。1952年底,宋森无辜被牵连,受到扣留审查一个多月,无情的批斗接踵而来,74岁的老人的住房被没收,被安置在一间破烂的柴房。他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莫白下在家中自尽。

文革结束后,中国各地开始为受冤人士平凡。1979年5月,宋森终于得到昭雪,那已是他往生27年后的事了。

主要参考资料
李国樑,《大眼鸡 越洋人》,水木出版社 2017,ISBN 978-981-11-5328-0,82-83页。
伕名,“宋森传:南洋办学”,鹤山市图书馆,http://www.heshanlib.com/hstushugu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6, accessed 6 Jul 2016。
何乃强,“养正首任校长陆敦骙”,《源》2015年第6期,总期118(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9-10页。
梁山,“牛车水的学塾与学校”,《联合早报》1983年10月26日。
徐晓星,宋晓咏,“鹤山杰出侨领 文化教育先驱---记宋森先生”,《仁心懿德千秋颂 纪念宋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八周年(文集)》,李秋主编。准印号:(粤J)Y0155065,20-27页。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