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日,在体育城华侨银行广场举行的全日活动“Spark
the Change Fest 2023”。这是SOS(Samaritans
of Singapore,新加坡援人机构)主办的常年活动,单是早上已吸引数千公众人士参与,一天下来可能上万。并没看到传统媒体上的宣传,很好奇公众人士从哪里捎来信息,大清早便陆续报到?
当天的重头戏是义走(HowRU Charity Walk),为当天的节目掀开序幕。我的任务是为早上活动定格,给自己的挑战是沿途捕捉快乐情怀。20多年没正式跑步,提着沉甸甸的长镜头相机跑3公里,虽然谈不上IPPT速度,意外的是原来多年来低估了自己的体能和战斗力。
一身汗水心舒畅
参与这场活动的女生比男生多,大约7:3。回到终点休息的参与者,一身黏黏的汗水,为什么还这么开心?
名字叫姿洁的女生说,她独自前来时脑袋沉甸甸的,不过越走头脑越清晰,现在有创作灵感了。说着说着,似乎忘记在跟我说话,从背包掏出iPad,打开SketchClub应用程序,将在火星义走的灵感素描下来。
姿洁的言行举止似乎有轻微自闭症,不过勇于跨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也不怕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表达想法,多少反映社会的包容性正在优化中。她最大的心愿是开着“Perseverance
Rover and leave its mark on Mars”(开着毅力号,在火星留下足迹)。Perseverance(毅力号)是美国于2020年7月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
当然有朋友成群结队,一家大小推着婴儿车,拖着小狗参与其盛的各界人士。他们说义走可以帮助其他人,也可以日行万步。“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more it shows that we are interconnected by certain
shared purposes.”(某些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走在一起)。
明白了,送暖是一种福气,能够将福分传送给需要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Spark the Change Fest 2023还有许多其他活动,例如拍照区、电话区、手工艺、瑜伽、茶艺、艺人表演等,都在尝试发出生活可以更加美好、创伤可以疗愈的正面讯息。
自杀成风?
SOS于2023年7月1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共有476名自杀死亡者,是这个世纪的新高。跟近年相比, 2018年至2021年分别有397人、400人、452人和378人自杀死亡。连续四年来,自杀成为10岁至29岁年轻人的首要死因,占了总自杀人数的三分一;70岁至79岁者,自杀人数从2021年的30人增加至2022年的48人,增加六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以自杀人口比率来说,美国、韩国、日本、比利时、瑞典、芬兰、瑞典、纽西兰、冰岛、瑞士等都比新加坡来得高;新加坡的自杀率则比法国、荷兰、爱尔兰、卢森堡、德国、丹麦、英国、意大利、土耳其、泰国、越南、菲律宾、文莱等来得高,放在国际标准上算是“中规中矩”。
有些评论形容“我们的社会弥漫着看不见的精神困扰”,每一名自杀身亡的年轻人,平均有25次自杀未遂的经历;至于每一名自杀身亡的老人,有四次自杀未遂的经历。相比之下,年轻人尝试自杀的可能性更高,不过老年人意图自杀的思想极端,一旦死志已决,自杀途径更致命。求救热线、关怀短信(CareText)等危机干预方式,或许适合年轻人,对于阻止老年人自杀可能起不到作用。
每个人的人生遭遇不一,对SOS而言,每个选择活下去的人都是小小胜利。老年人求助的三大问题包括生理疾病、家庭问题和孤单,通常不是分居就是单身或丧偶。预估到了这个年代末,65岁以上的老人家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国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相应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可能会愈加显著。社会对于人口老龄化所采取的关怀行动,将是严峻的挑战。
安乐死(Voluntary euthanasia)是不是解决自杀的途径?听起来似乎掩耳盗铃,不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的一辈子越来越漫长,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只是采取各种手法来拖延生命的时候,在适当时机庄重地跟亲友告别,或许最终将成为维护人生尊严的选择?
我是安乐死的支持者,当你身患重病已经无法正常生活的时候,确实是该告别世界了。
ReplyDelete民众久不久都会提起并讨论安乐死,但政府似乎没兴趣讨论。好几年前,政府有明确的表态不推行安乐死,政府说我们有临终护理,这个可以代替安乐死。但是,万一到某个时候老人对临终护理的需求大增,政府有资源应付吗?
在YouTube上有一个寻求安乐死的视频,主角是台湾人傅达仁。因在台湾安乐死还未合法化,所以他特地跑到瑞士寻死。他前后二次到瑞士,共花费三百万新台币,约新币十二万六千,是昂贵的善终之旅。
我就不想付这样的费用寻死。
傅达仁是喝了两杯药,然后倒在儿子的肩膀上安详的离开。几年前可以看到这一画面,目前只能看到他喝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