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二十世纪本地电影与传统戏剧回顾 (Part 4-final)

回顾与前瞻


现代化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娱乐方式,西化和1979年推行的讲华语运动对年轻人起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听不懂方言,空闲的时候,喜欢到迪士可舞厅和酒廊,根本听不懂三、四个小时的大戏。


电影也在与传统戏曲争夺观众,而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往电影院都散布在市区,如牛车水的大华戏院、金华戏院和东方戏院、桥北路的奥迪安戏院与光华戏院和史丹福路一带的首都戏院与国泰戏院。从乡间要“下坡”(到市区)才可看到电影,费时费力,十分不便。新加坡独立后设计卫星镇时,将电影院归为发展蓝图中的一项设施。电影院成了方便的公共设施,自然吸引许多电影观众。



(直落亚逸街:19世纪的时候,街边酬神戏也很热闹。图片来源:互联网)

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原本有利可图的职业戏班逐渐亏损倒闭,不过业余戏曲活动发展仍大有前景,业余粤剧活动势头最好。以冈州会馆粤剧组来说,1968年演出黄仕英新编的《新白蛇传》获得好评,并于1970年代初到香港演出。冈州会馆粤剧组向来重视舞台布景及灯光效果,1968年开始采用立体布景,在演出中增添新的舞台效果,例如《牡丹亭惊梦》有模拟鸟声,在台上放出十数只活鸟;《洛水神仙》中仙女从天而降等。如今粤剧团体如敦煌剧坊还是挺活跃的。

新加坡身处在一个中西交汇的大环境,早就已经广泛接受各地区的移民。我们的先辈大多从中国南方千里迢迢乘船来到南洋开创新生活,也带来了地方性的文化与娱乐。他们以勤劳刻苦的精神融入新加坡社会,提升了新加坡的整体水平。



(新加坡河:刻苦耐劳的先民的象征。图片来源:互联网)

移民与新加坡的历史息息相关,早年的新加坡已经张开双手,欢迎外地人前来安家置业,今时今日我们是否应该以宏观的态度与包容的雅量来对待移民问题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印度移民创建的马里安曼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