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May 28, 2013

千年结:婆罗浮屠与新加坡 (2 of 3)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有一幀莱佛士的画像,它是一件复制品,原件收藏在英国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除了所展现的画中人那份书卷气与自信外,值得注意的是桌上的佛教文物,那些文物是莱佛士当爪哇总督期间,考究当地的文史民情的收藏品。


(莱佛士的画像,注意桌上的佛教文物)


莱佛士对爪哇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穿越爪哇岛,记录和当地居民的交流,收集爪哇的古文物。1814年在巡视三宝垄(Semarang)途中,当地人告诉他在Bumisegoro村庄附近丛林的深处沉睡着一座叫做婆罗浮屠(Borobodor,爪哇语拼写)的大佛塔。莱佛士本人没有发现这座佛塔,但基于对印尼这个自然与人文同在、年轻与古老并存的热带岛国的好奇心促使他相信当地土著所言,派遣荷兰工程师科尼(H. C. Cornellius)前往勘察。

科尼的勘察队找到一座“大山”,其实是被火山灰覆盖着的婆罗浮屠。为了避免佛寺继续受到侵蚀,莱佛士在爪哇展开第一项欧洲式的文物保护项目,科尼率领两百人,花了两个月清理整个环境,在丛林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婆罗浮屠的小路,沉睡了整千年的古佛塔终于重见天日。


荷兰工程师科尼(H. C. Cornellius)让沉睡了整千年的古佛塔重见天日

当时科尼的工程团队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修复随时可能坍塌的佛寺,只能点到为止,足以让信徒爬上第十层参拜。从一张1844年的照片可以看出荷兰殖民地政府允许当地人在佛塔最高层搭起凉棚卖茶水。1896年暹罗国王(Chulalongkorn)访问爪哇,还带了八车婆罗浮屠的雕刻品回国。直到1907年,荷兰开始重修婆罗浮屠,人们才真正重新认识这座千年建筑。


(1844年婆罗浮屠大佛塔上竟然建了卖茶水的凉亭。Photo source - Borobudur, Periplus Editions HK Ltd. 1990)

几乎被火山灰湮没的婆罗浮屠的确和“火龙”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印尼是个饱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五百多座火山分布在各个岛屿,单单爪哇便有超过二十座活火山。大家记忆犹新的2004年大海啸摧毁了班达亚齐(Banda Aceh),2010年印尼最活跃的莫拉皮火山(Mount Merapi)爆发,三十多万人受影响,莫拉皮火山就在婆罗浮屠三十公里外。估计在1006年,爪哇发生大地震,引起莫拉皮火山爆发,火山的熔岩覆盖了四周的村落,婆罗浮屠也不得幸免。

這一起不幸的事件却让婆罗浮屠躲过了随后八百年可能受到人为破坏这一劫,因为不久后,爪哇的佛教逐渐式微,印度教再度兴起,然后伊斯兰教势力维持至今。爪哇的佛教建筑已难得一见了。


婆罗浮屠的佛塔。2012

萊佛士在《爪哇史》中简单地提到婆罗浮屠,他认为Boro是附近一个村落的名字,Bodor则有古代的含义,因此Borobodor应该是指本地的古物。由于印尼和新加坡一样,没有古代历史记载,只是根据类似神话故事的传说,莱佛士可能是参考了1365年爪哇的游吟诗人所记载的《爪哇史颂》以及当地人的解说。值得注意的是1365年伊斯兰教已经传入印尼,换句话说,印尼已经经历过印度教与佛教古文明,进入回教的时代。

也有学者认为婆罗浮屠既然是一个古印度的宗教建筑,它的名称应该跟古老的梵文有关,梵文中的婆罗指的是婆罗门教(
Brahma),浮屠指的是佛塔(Stupa),所以婆罗浮屠指的是婆罗门的佛塔。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