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August 25, 2017

草间弥生的当代艺术Yayoi Kusama

走入“波波教主”的世界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特展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两个多月来(2017年6月开幕),造访人潮依旧络绎不绝。导览多年来,印象中国家博物馆主办过的大展如木乃伊、法国印象派画作大英博物馆瑰宝等,才看到这么轰动的场面。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内的“波点”艺术)

草间弥生的当代艺术,不论是最早期的创作或是近期鲜艳的作品,都离不开圆点,因此也有人昵称她为“波波教主”。圆点已经成为草间的时尚品牌,汽车、衣服、化妆品、LV包包都使用她的圆点创作。


(走上新加坡街头的草间弥生圆点创作)

也有人称草间弥生的“波波创作”为执念艺术 (obsessional art)。草间弥生对于自己的精神状况相当有自觉性,常用精神病学的属性来描述自己。 她觉得自己帶着一种非描绘圆点不可的创作強迫症, 因此她的作品就叫“执念艺术”。

“执念艺术”这个名词源自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on disorder, OCD), 由纠缠于脑中挥之不去的忧虑 (obsession) 和难以抗拒的冲动 (compulsion)组构而成,引起难以放下的偏激与执着的情绪(disorder),甚至会越想越烈,不存在的幻象竟然好像是真实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执念吧?讲得好听一点就是热忱,讲得模棱两可就是执着,人的生活动力往往就这样产生。譬如爱迪生从小喜欢搞研究孵鸡蛋,后来成为发明家;有些人从小喜欢汽车模型,后来成为飞车手;陈宗瑞坚持在山水画中增添马来风情,将创作南洋化(新马化)等。


化恐惧为动力


草间弥生已经年近九十(1929年出生),出生于富裕之家,家里经营园圃事业。为了摆脱日本封建思想的束缚,28岁的时候(1957年)只身飞到纽约寻找创作灵感。她在美国的第一个个人画展(1959年),主题就是以波点组成的“无限之网”(Infinity nets)。一般画面都有个聚焦的部分,“无限之网”则没有焦点,波点似乎向帆布以外不断地延伸,走入无边无尽的时空。为了画一面又一面的无限之网,草间可以连续四五十个小时不眠不休。


(无限之网:像繁星,像银河。是被吸入的压迫感,还是被释放的快感?)

园圃里的南瓜陪伴着草间的童年,南瓜早已成为她的代表作。对南瓜的迷恋,始于爷爷经营的农场里的南瓜,对幼小的草间来说,南瓜带给她喜乐和安宁。几乎带着神性的南瓜,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意义。


(神性的南瓜)

草间的前卫作风甚至引领美国人走向崭新的艺术潮流,包括嬉皮士相关文化与裸体艺术。她以杂交、毒品、性解放为题材,推行公共裸体活动,联办在教堂举行的同性恋婚礼等,负面新闻传回日本,造成跟家庭产生更大的裂痕,精神倍感压力。


(性题材的装置艺术)


(性题材的装置艺术)

1966至1971年是草间最激进放浪的时期,病情亦进一步加重。1972年,草间回去日本治疗,五年后住进精神疗养院,直到现在。她的工作室设在疗养院附近,白天到工作室“上班”,晚间回到疗养院。


(1966至1971是草间最放荡的时期:支持嬉皮士文化,引领裸体潮流)

草间解说自己多年来以不同方式呈现的波点,跟童年的精神状态有关。童年时候,她经常在梦中陷入重重的波点的包围中,受到幻觉之苦,难以自拔。这些波点形成无穷的压力,使她深感害怕与不安。十岁开始,通过不断的绘制圆点,将自己从恐惧中释放出来。她剖白这些不断繁殖的圆点,不只是消除自身的恐惧,也是让自己跟世界融合的方式,称为 “自我消融”(self-obliteration)。

为了让圆点布满所有的空间,甚至呈现宇宙的形象,草间于1965年开始运用镜子创作。她将男性的阳具雕塑涂满圆点,尝试克服对阳具的工具;她在纽约的“人体嘉年华”更大胆的出现画满圆点,阳具挺直着的裸男。草间也通过制作圆点贴纸、不断变换颜色的七彩灯光、摆满镜子的房间,来创造无限的视觉体验。


(通过摆满镜子的房间来提升视觉体验)

对于阳具的恐惧,据知同样来自童年。她的妈妈煮好晚餐后,总会吩咐草间到爸爸的情妇家里,将爸爸叫回来。她说见到的爸爸和他的情人,都是赤裸裸的。

1966 年,草间在威尼斯双年展的 Yayoi Kusama with Narcissus Garden 装置艺术以一个两美元的价格,销售展出的银球,试图通过这个“叛逆”的举动来批判主办当局不允许艺术家出售自己的创作。


(艺术的叛逆:草间弥生曾经以每个两元来销售展览现场的银球)


用艺术来打造一个爱与祥和的社会


草间希望通过她的执念,能够“掀起一场革命,用艺术来打造一个我想像中的社会”,“身为一个艺术家,我觉得去分享爱与和平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她晚年所描绘的,就是她一生的回忆。

草间对自己一生的诠释:

“过去我的创作主题多聚焦‘生与死’,现在我更关注的主题是对宇宙神秘性的敬畏,幸福社会、爱与和平的愿望。这里面还包含着对于人类使命、对爱的认识。我经历了一个经过光、爬上楼梯、进入宇宙的过程,我多年来的痛苦和辛苦都在这一刻得到解脱。中文成语‘生老病死’是我喜欢的词,我一直在想自己的生命会以怎样的形式结束,希望上天看我,是完美的人生。”


(通过艺术来打造幸福、爱与和平的社会)

参观过草间弥生特展的人士是否认同呢?

东印对执念艺术有新的见解,希望多认识强迫症与艺术之间的“暧昧”关系。

义珠不介意成为波波教主,以圆点装饰了自己。


(不介意成为波波教主:创意室的波波艺术是公众贴纸的杰作。图片来源:运青)

运青认为草间的晚年作品已经摆脱了童年的影子,大胆玩色,鲜艳的色彩构图却出奇的调和,非常完美。


(鲜艳的色彩配搭却又出奇的和谐)

玉真认为日本人对裸体与性比美国人开放得更早,因此草间引导美国人体艺术潮流并不奇怪。更何况草间可能是未来人,无意间穿越了时空,来到现在的世界。可能在草间生活的未来的年代,她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来到现世后,成为惊人的经典。


(可能草间弥生是未来人,无意中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现代。日本人对性比美国还要开放,因此引导了美国的人体艺术)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