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January 25, 2019

黄河 Yellow River

壶口瀑布


2018年中秋节前,跟李伟成夫妇结伴,从西安市出发到陕北,来回车程七百多公里。

陕西北部的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的天然瀑布。

站在壶口瀑布岸边,山谷的这一边是陕西,山谷的另一边是山西,翻滚不息的是黄河水。

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发源的黄河,抵达壶口瀑布时已经流经4000多公里路。黄土高原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来到了壶口,五百余米宽的洪流骤然收缩变窄,狂奔的黄河水飞下河床,形成了黄色水帘奇观。


(五百余米宽的洪流骤然收缩变窄,形成了黄色水帘)


(黄土高原的泥沙随着黄河水来到了壶口,飞下河床)

势不可挡的黄河,历史文化的沉淀,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象征。

同车隔壁座的女士代号16,来自福建龙岩,跟妈妈来到西安。由于前一天去了法门寺,80岁的妈妈累了,所以今早她独自上阵。16号说,身为炎黄子孙,不到黄河心不死,一生人总要来黄河一回,亲吻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圆满汹涌澎湃的黄河梦。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由于河床上沙泥沉淀,促使水位上升,黄河曾多次泛滥决堤,带走了数以百万的生命,冲毁了百里田庄。

在西安那几天,黄河上游中游都降雨,水势大涨,水流量每秒种2000立方米以上,壶口瀑布甚至“水底生烟”。2000立方米约等于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


(“水底生烟”)


黄河大合唱


黄河,《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已经成为紧紧联系着的名字。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短暂40年人生,四分之一在新加坡度过。冼星海先后在星洲的私塾和圣安德烈英校读书,14岁转入养正学校,16岁小学毕业(1921年)。他跟着养正的音乐老师整理乐器,学习铜乐,展露音乐才华。小学毕业后,养正校长带着他们十多人到广州岭南大学附属的华侨学校升学,20岁进入岭南大学。


(图后方为养正学校的翠兰亭,前方为广合源街,现称宝塔街,右方为马里安曼兴都庙。c.1930)

后来冼星海进入刚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作曲。由于参与学潮,他被迫退学,筹募了一些盘缠,前往巴黎半工读学习音乐。1935年回返上海后,冼星海创作大量救亡、抗日的音乐作品,1939年在延安一个小窑洞里谱写了《黄河大合唱》。

来往西安市与壶口瀑布,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越过陕北的高原,道路两旁的窑洞清晰可见。


(陕北高原是过去的“窑民”居住的地方)

窑洞是中国西北高原居民的古老住宅,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由于窑洞上面覆盖着厚实的黄土,一般窑洞都采取拱顶的方式来加强稳固性。男人有窑娶妻才算成家立业。

虽然窑洞有冬暖夏凉之说,但洞穴不透风,高原居民以马铃薯(当地称为土豆)为主食,食后往往矢气大增,洞里累积的人体废气特别多,可以想象忍受空气中的异味的感觉。


千流同源,万脉归宗


远古的黄帝和炎帝的部落,居住在陕西省境内的黄河边上。

相传中华民族先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古称“桥陵”的黄帝陵(黄陵),现址为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汉代已经有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习俗,此后历代帝王都到黄帝陵祭祀先祖。陵区内古柏参天,苍劲挺拔的千年老柏甚至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清明公祭黄帝的广场)


(“世界柏树之父”)

北桥山之巅有一面石碑,刻着“文武百官到此下马”。据说古代祭陵的人士,都必须下马步行到陵前。祭亭内“黄帝陵”石碑乃郭沫若的墨宝。


(黄帝陵)


(黄帝陵,郭沫若的墨宝)

传说中,大约四千多年前,黄帝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逐步强大。他曾率领众人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祖先。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出现了尧、舜、禹。那时候,部落首领通过“禅让”,也就是推选接任的领袖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后人。尧年老了,大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方式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原来禹被舜帝点名治理黄河的洪水。禹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不再堵截洪水,而是通过开凿隧道,疏通河流的方式来防止黄河水泛滥。经过十三年的时间,终于大功告成,改变了黄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禹正式即王位后,居住在山西阳城。禹结束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组织形态,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中国历代王朝的世袭氏族制度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在古老的土地上扎根四千年。四千年后,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推翻了封建“天朝”的统治,让中国跟世界接轨。

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到底四千年前的黄河上游地区是否发生过大洪水淹没,夏朝是否存在?考古学家对此深感兴趣,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发现,似乎已经佐证了神话的真实性。

到过黄河,到过黄帝陵,此行无憾了。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