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龙古尼的小喇叭)
组屋高楼的居民在窗前招手,加龙古尼站在小货车旁抬头示意,推着手推车一层层收旧货。收集最多的是以重量计算的旧报纸,古老的手提称连弹簧都生锈了,准确性可想而知,不过大家都不介意。
(手提称)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风景线。
旧货一度为加龙古尼带来丰厚的利润,过去有些大户人家将富有南洋特色的旧家具丢弃了,门外的草就是加龙古尼的宝,修饰后卖给喜欢历史家具的洋人,捞得一桶金。
有些加龙古尼耳濡目染下掌握了鉴赏古玩的能力,甚至买下整批瓷器珍品与名画,成为古董商与收藏家。
(旧货商店:怀旧的记忆)
小坡Jalan Kubor 有两栋毗邻的公会组织:南洋柯氏公会、五金公会、新加坡五金机械公会。追溯起来,过去的五金业者多数是福建安溪人,姓柯的人数不少。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工业腾飞,洋商不愿经营日货,由收买破铜烂铁的加龙古尼填补了缺口,转型为五金器材企业家。[1]
(Jalan Kubor的公会组织:五金行从收集破铜烂铁转型为成功企业)
“加龙古尼”的来源
有些网站指出加龙古尼指的是黄麻袋,不过这个“马来词”很少在马来文献出现。由于从前的旧货业者多数是华人,老人家认为加龙古尼(karung guni)是马来和福建话组构成的词汇,karung原意“麻包袋”,guni是福建话的“牛奶”,相信此“牛奶麻袋”源于过去的民间生活。
我童年的时候,加龙古尼头戴斗笠,扁担两头放着黄褐色的大麻包袋,有些则将麻包袋挂在背上,沿家逐户收买报纸、酒樽、布碎和旧衣物,偶尔也回收名牌皮鞋和玉镯。他们瘦削的身躯跟胳膊的力气不成比例,肩负着沉重的包袱,走过一栋又一栋房屋,一个又一个甘榜。
(1970的加龙古尼。Practice Performing Arts Centre Collection,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这些袋子是用来装牛奶罐用的,从前能够再循环赚钱的货品不多,主要就是牛奶罐。华人和马来人在甘榜一起生活,市井语言都掺杂了,因此形象化的以牛奶麻袋,也就是加龙古尼相称。
以前我们也称加龙古尼为收买佬。那个年代,广东人多以佬相称,譬如打铁佬(铁匠)、机械佬(维修机械)、豉油佬(酱油店员)、行船佬(海员)等。听多了也就听怪不怪,反而倍感亲切。
环保业的佼佼者
加龙古尼堪称为最出色的环保业者,麻包袋承载着物尽其用,循环再造的理念。旧报纸溶化成纸浆后重获新生;旧瓶子卖回给原厂注入新酒;旧衣物以廉价销售给穷人;布碎让机械工人擦油污。随着国人逐渐富裕,电视机、电脑、手机、音响器材等,为加龙古尼扩大了商机。
我认识多年的加龙古尼林先生过去上门时,总会随口问句有没有不要的Sony电视,我那台没有影像的旧电视,竟然值整百块钱!林先生说以前的Sony电视有些黄金的零件,所以特别耐久。当时金价猛涨,他也可以出个好价。
林先生为人老实,无论旧报纸旧电器,都以市价回收,自己只赚些许工钱。有些同行则捉着人们丢弃旧物,不计较那一元几角的心理,往往将价格压得比林先生的低了八九成。
加龙古尼的时代挑战
目前的本地加龙古尼面对多方面的竞争,只好靠“迈向世界”来自救。追究其因,不外社会环境、现代科技和人们的消费习惯都改变了。
以前加龙古尼在新加坡各地来去自如,现在增添了许多私人公寓,已经无法自由出入了。
此外,市镇理事会通过集体外包来处理垃圾,组屋楼下蓝色的环保箱由财雄势厚的大型承包商垄断,分薄了加龙古尼的财路。
(蓝色的环保箱由财雄势厚的大型承包商垄断)
有些不良业者冒充慈善机构上门,实际上是假公济私,利用国人的善心来做“无本万利”的交易。
旧报纸、电器和衣物是当下加龙古尼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越来越多人上网看资讯,旧报纸少了,直接打击他们的收入。液晶电视(LCD)、手机和电脑成为加龙古尼的新宠,电视出口到非洲,手机、电脑和衣物则运到印尼。至于最新款的二极管电视(LED)反而没有市场,原来这类电视太先进了,非洲国家没有重新组装与维修的相关科技。
由于印尼是二手货的大市场,吸引了许多当地人前来“偷赚”,周末齐齐出动,然后将旧货直销到印尼各地。
居高不下的车价是业者的另一大挑战,无论换车或是延长拥车证都是笔大开支,逼使一些加龙古尼放弃了谋生多年的职业。
旧货市场
加龙古尼除了将货物送到转口商“打包”出口外,有些通过互联网宣传交易。1930年代便开始营业的双溪路(Sungei Road)露天旧货市场是另一个集散地,福建和潮州人称它为结霜桥,广东和客家人称为淡水河,外地人称为贼赃市场。怀旧的人潮穿梭其中,已经难得一见的打字机、古老时钟、黑胶唱片、上发条的留声机等都自然地勾勒起生活的回忆。
双溪路躲过了日战,却避不开时代的命运。过去的旧货摊少说也有一两百个,经过政府多轮管制后不断缩水,2017年7月11日拉下帷幕。这些年迈但自力更生的加龙古尼,一天赚十块钱就可以开心的吃三餐喝咖啡了。没有了10元的日子,许多老人家的生计将大受影响。对本地流传已久的庶民文化而言,也将会是永远消失的生活原貌。
(关闭前的结霜桥旧货露天市场)
[1]:根据吴华的“五金机械公会”,安溪人在约1910年由柯全信创办了“柯鸿记”。1970年代,安溪人的五金店有180多间,约占新加坡五金业的70%以上。(吴华,《新加坡华族会馆志》(南洋学会,1977),第38页)
相关链接
Sungei Road, 结霜桥下淡水河
我必须在这裡说出我对人生的深切体会与感觸,我的人生经历与我的所闻所见,
ReplyDelete真的只要肯努力,对自己有坚强的信心与意志,你一定能战胜一切,笑到最后。
文中提到 “加笼古尼”,我就有一位非常要好的大学同学,他家境贫寒,当年还
经常向我借钱才得以缴交大学的学费,他的大哥就是以 ‘收买旧货’ 为业的 ‘收买佬’。
他每天到各组屋区兜生意,受尽了人们的歧视和异样的眼光,但是时来运转,他终
走出了一条 ‘财路’,还是 ‘收买佬’,但他升级了,他不再沿楼叫买,而是有人订期
供货,他也不再 ‘摇尾乞怜’,而是 ‘互惠互利’,数年间,作为一个 ‘高级收买佬’,
他从政府组屋迁入 花园洋房,他从天天踏三轮车到驾驶私家车,他的孩子出国留学
最后在国外定居,.......
由于这涉及他人的商业秘密,我不便多谈。重要的是 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宁欺白鬚公
莫欺少年穷!刘邦斩蛇能興汉,世事难料,只要有决心,有头脑,行行出状元,
世间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