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November 01, 2019

冥婚:过去的民间习俗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到万里骨灰安置所拜祭素未谋面的伯父。火化给先人的衣袋有红男绿女之分,我总会多准备一份绿色的衣袋给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黄氏女士”。

伯父年轻病逝,祖母爱子心切,为他在阴间找个伴,娶了黄姓的鬼妻。


冥婚的形态


中国解放前,广东的农村社会除了阴间嫁娶外,还有阳间的女子跟鬼丈夫结婚,跟生鸡(活着的公鸡)拜堂,阴间的女子“买门口”等,仪式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嫁给鬼新郎的多数是梳起不嫁的妈姐(自梳女),她们买名分的目的是为了往生后能在夫家的祠堂里立神位,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自梳女独立性强,敢于挑战传统社会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婆媳关系、大家庭关系等,通过“唔落家”(婚后不入夫家)來抗拒现实婚姻,冰肌不染红尘垢,自挽青丝度一生。

这些唔落家的自梳女必须赚钱供养有名无实的公婆一辈子,承受避婚的代价。早年出现在新加坡街头的白衣黑裤的妈姐,好些都选择走上这条路,通过在异乡打拼的工钱汇回乡下的娘家与夫家,来维系一段乡土情。

生鸡拜堂的女子则多数是家境贫困,被卖到男方,或是奉媒妁之言而盲婚,嫁给已经离乡背井,不知是死是活的男人。跟公鸡共度洞房花烛夜后,新过门的媳妇从此名符其实的“嫁鸡随鸡”,在婆家守寡一辈子。

有些自梳女若是生前没有夫家,死后会“买门口”来解决灵牌的问题。买门口可以鬼嫁鬼,也可以由男家把女鬼娶回来,当然费用由女方负责。

一般阴间嫁娶的,多数是父母心有牵挂,或者受亡魂托梦,于是通过神明、民间道士、算命先生、大襟婆(媒婆)所组成的核心来撮合婚姻。

这种为阴间的配偶完婚的习俗,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在本地盛极一时。各地的叫法不一,如冥婚、鬼婚、灵婚、娶阴妻等。

冥婚的理念是男婚女嫁乃人之常情,阴间的生活跟阳间没什么两样,所以到了适婚年龄都必须找个配偶,男有分,女有归,圆满人鬼一生。进行冥婚仪式时,这些亡魂以纸扎公仔做替身,当然也少不了纸扎的房屋、汽车等嫁妆礼品,让新婚夫妇在另一个世界享用。

一些学者认为冥婚这种古老的习俗,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它在中国广东、广西、泉州、安徽、山西、浙江等地都出现过,伴随着下南洋的先民传到新马。


丹绒巴葛都城隍廟内有乾坤


我成长的年代,冥婚被视为迷信,因此文字记载不多。在新加坡和香港研究人类社会学的Marjorie Topley的文字记录“Ghost Marriages among the Singapore Chinese (1955)”阐述上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冥婚在广东人和海峡华人社群中是颇普遍的,福建人虽然也有类似的习俗,但都不愿意公开。

现在人们的观念正在改变中,冥婚被视为民俗文化,成为研究的课题。

柏城街(Peck Seah Street)的都城隍庙,俗称“鬼庙”,是个专办冥婚的场所。都城隍庙于1905年创建,开山始祖瑞于上人来自晋江,庙宇让附近居住的船工、估俚和拉车夫等乡民有个精神寄托之处。清末驻新加坡总领事左秉隆赠送“聪明正直”匾额,感谢瑞于上人创庙,为华民贡献。


(丹绒巴葛都城隍庙。)

庙宇的主神城隍爷是地方守护神,有权褒扬行善积德的正人君子,惩罚为非作歹的流氓恶棍,也有责任监督所有幽魂回返阴间。

城隍庙兼办冥婚源自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瑞于上人圆寂后。城隍庙由僧入俗,俗家弟子接管后扩大庙宇的功能,把阴间婚姻引进门来。


(清末驻新加坡总领事左秉隆赠送的“聪明正直”匾额,感谢瑞于上人创庙,为华民贡献。)

那个时候,广东人有在家为往生者办冥婚的习俗。随着市区的人口激增,住家越来越拥挤,到都城隍庙举行仪式开始普遍起来。

都城隍庙的前厅红色柱梁上有金色的双喜,不可能是为阳间新人办喜事而设的。走到后厅,上书瑞于堂的灵厅与镶在墙壁上的冥配灵牌,展示近一个甲子以来,都城隍庙历史文化的特殊性。最后一面冥配灵牌列号4949,跟记载在2010年的碧山亭文献中的4905相比,庙宇撮合了另外44对姻缘。不过这些年来,都城隍庙已经停止此习俗。


(前厅的红色柱梁上的金色双喜大字。)

都城隍庙办了半个世纪的“婚姻注册局”,让阳间的亲人为阴间的儿女牵红线,让主家为长大的婴灵完婚。据说这些夭折的婴儿长大后,托梦说有心仪的对象,并道明对方住处,希望获得父母的祝福。同样的,未来亲家的孩子也会托梦,期盼缔结良缘。毕竟这是个疑幻疑真的梦境,梦中的地址也很含糊,因此会通过媒婆和民间道士为他们证婚。

本地的道教冥婚仪式包括: 1.招魂、破地狱,2. 纸扎物品开光,3. 清净亡魂, 4. 为亡魂举行成年礼, 5. 拜天地、洞房,6. 安置灵位。

招魂的时候,道士念念有词,以红线引导灵魂跨过地狱门。灵魂走过亲人搭建的纸桥后,便会进入纸扎新人的体内。道士清净新人的灵魂后,一对新人手牵红线,在摆放着供品的神桌前拜堂。道士为新郎套上结婚戒指,准婆婆则好声好气地“问”新娘可否愿意嫁入门。问的形式是掷茭杯,如果是圣杯(一阴一阳),就表示新娘愿意;若是掷不到圣杯,道士就继续诵经,直到掷得圣杯后,婆婆才为媳妇套上戒指。道士为新人祝福后礼成,将纸扎祭品焚烧给新人享用。

在另一个世界的孩子终于明媒正娶,双宿双飞,家属也算是了结一件心事。从此以后,大家各安其分,在各自的世界过活。

相关链接

2 comments:

  1. 读完之后得到的是 ‘迂腐’ 与 ‘落后’ 的印像,所谓 ‘冥婚’
    与真正的 ‘文化’ 沾不上边,它只不过 ‘淋漓尽致’ 地将旧
    时代封建 ‘重男轻女’ 的迷信无限量地 ‘发扬光大’ 吧了。
    廿一世纪的今天,多少 ‘千金圣(剩)女’ 和 ‘钻石王老五’,
    基于 ‘人心叵测’,对整个社会制度与前途失去了信心而
    选择 ‘不育’,甚至 ‘不婚’。选择 ‘自由’,相信 ‘自我’。
    ‘人各有志’,‘万里晴空任翱翔’。
    ‘吹皱一池春水 !

    ReplyDelete
  2. 时间的巨轮继续前进到了廿一世纪廿年代,何止
    千金圣(剩)女 与 钻石王老五 不屑现代的婚姻关
    系,对绝大多数的社会低层来说他们早已体会
    ‘穷者越穷 富者衡富’ 的残酷现实,他们对命运的
    前景感到绝望,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妥协为
    ‘丁克’,但更多却选择加入了在 ‘躺平’ 的大潮中
    沉浮!
    ‘冥婚’,这种典型的迷信渣滓对现代青年来说完
    全是 ‘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