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May 22, 2020

马来短剑 Keris

Keris的地缘性


马来人的婚礼上,曾经见过Keris亮相的仪式。新郎为了保护新娘,比划着Keris与“敌人”搏斗,三招两式下将对方击退,保住江山与美人。

我对此“江山美人”的婚礼过程深感好奇,追问之下,原来本地保留着这样的传统礼俗的“马来人”多数是原籍爪哇的民族。


(马来婚礼上的武术表演。)

Keris这种马来短剑译名“克里斯”,流行于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泰南及菲律宾南部等传统马来文化来源地。Keris可能源自古爪哇语“ngiris”。

Keris的剑柄代表船长,护手代表船只,波浪型的剑刃则代表乘风破浪。可见马来群岛的民族世代以来驾驭着帆船川行于群岛之间,有些乘着季候风,带着土产来到新加坡跟外商做买卖,有些在本地安家,传承先民的文化习俗。


(马来短剑Keris 译名克里斯,可能源自古爪哇语ngiris。)


也有一些较新式剑柄采用凶猛的动物的造型,例如两头蛇来凸显短剑主人的威严,同时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双头蛇短剑,摄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短剑的历史有多久远?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印尼的马来短剑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马士革刀(Scimitar)和日本武士刀并列为世界三大名刃。

马来短剑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远呢?

莱佛士看管爪哇期间(1811-1816),考察过苏库坎蒂(Candi Sukuh)遗址。这座爪哇兴都神庙建于15世纪,上有铸剑的雕刻。苏库坎蒂可能是印尼最后一座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大型建筑,因为到了16世纪,伊斯兰文化开始在印尼流传,印度化的建筑被遗弃了。Edward Frey根据莱佛士的考究,推演出最早的马来短剑,铸造年代约1361年。那是满者伯夷王朝兴盛的时代,也是新加坡拉王朝的年代。


苏库坎蒂(Candi Sukuh)遗址制造Keris的雕像。图片来源:维基。

现代学者对东南亚的一些雕像和浮雕进行研究,日惹的古迹婆罗浮屠(760-830年间落成)和差不多同时期建成的巴兰班南都有类似于马来短剑的雕刻,以此推断马来短剑的历史可能更久远。这两个千年遗址我都参观过,可能走眼了,并没有相同的发现。

一些研究员认为铸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狼牙修(Langkasuka)的年代已经有铁器,所以Keris的源头可能更长久,经过岁月的沉淀改良,于14世纪成型。

狼牙修为现代的吉打,于公元2世纪左右立国,是东南亚最早印度化的国家。中国的古文献称之为“狼牙须”,宋朝《诸蕃志》“凌牙斯加”,元代《岛夷志略》“龙牙犀角”,明代“狼西加”。

全盛时期的狼牙修的领土包括吉兰丹和泰南。中国跟狼牙修的商贸,可能从广州出发,经南中国海到扶南(越南),用河流及大象将货物运到面向马六甲海峡的另一端。


巫术般的大明沙利(Taming Sari)


关于Keris,最神奇的是马六甲王朝的海军提督汉都亚(Han Tuah)的故事,记载在《马来纪年》里。话说某一回汉都亚伴随苏丹访问满者伯夷,汉都亚跟著名战士大明沙利(Taming Sari)决斗。经过残酷的战斗后,汉都亚发现大明沙利没受一点儿伤,原来那把马来短剑有神奇力量,能使它的主人刀枪不入,于是汉都亚抢过大明沙利的短剑并杀死他。满者伯夷的统治者将那把马来短剑赐给汉都亚。这把马来短剑以其原主人大明沙利命名。

神奇的大明沙利还存在吗?传说汉都亚无法将金山公主带到苏丹身边,于是将它丢到河里,发誓大明沙利重现的时候,就是他的归期。大明沙利没有再现,汉都亚也一去不回。


(汉都亚是个马来世界的英雄,他的事迹也记载在马来文献的专书里。)


锻造马来短剑


马来短剑的锻造过程漫长,通常需要反复入火约五百次,才能打造出一把最基本的马来短剑。打造高品质的好剑,需要一年以上的功夫。

制造完美的Keris,必须兼顾到剑身、剑柄、剑鞘,这样的短剑才是完美的。有些剑身的花纹精致,那是因为合金冷却时,对温度的变化跟铁不一样的缘故。

剑柄所使用的是贵重的木材、野兽的骨骼、象牙、金银等,峇厘岛上的短剑柄所刻的是兴都教的守护神或灵兽的造型。其他印尼地区改信回教后,使用珠宝来装饰。

Keris离不开为它赋予灵魂的工匠。根据19世纪末的文献[1],工匠由国王、拿督之类的权贵人士委任,技术出类拔萃,制造出来的短剑就跟可兰经一样神圣,甚至具有超现实的灵性。

由于所需的材料、工艺、时间与匠工,Keris的价格自然比较昂贵,一般平民无法负担,因此成为皇室、贵族与殷商的身份象征。Keris可说是一种文化信仰,权势象征,具有宗教与神话的力量的传家之宝。


(Keris可说是一种文化信仰,权势象征,具有宗教与神话的力量的传家之宝。摄于国家博物馆 “An old new world” 特展。)

佩戴Keris有一套礼节,必须插在沙龙的左方,用上衣盖住,剑柄朝内。如果双方谈判破裂,或者那一方生气了,就将短剑露出来,剑柄朝外。

不难想像被Keris的波浪形剑身刺入体内,伤口比一般匕首要大得多,即使不死也会重伤。对Keris有浓厚兴趣,利用工余时间研究了20多年的Khairi Johari告诉我,一般上使用Keris不是为了立刻置人于死地,而是为了制服对方,奠定威权。战斗前,武士先将毒液涂在短剑上,只需在对方身上划个小伤口,对方就会中毒,轻则三天,重则半个时辰就会身亡。若对方求饶,武士就会转开剑柄,将解药取出来。这些毒液和解药都是就地取材,使用在地的植物提炼。可见前人的智慧来自日常生活中。

唔….听起来就像武侠小说。武侠创作中的许多情节不也取材于生活吗?

[1]: "The Kris, Tales of the Malayan Coast" by Rounsevelle Wildman, 1899. 收录在Iain Manley, "Tales of Old Singapore, The glorious past of Asia's greatest emporium", Earnshaw Books 2010, ISBN 978-988-18667-3-8.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