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December 09, 2022

没有港口和港脚的知知港(Pekan Titi)

2022916日,驱车前往芙蓉,出席由森美兰中华大会堂承办的全国(马来西亚)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的开幕礼。59年前这一天,新马合并为马来西亚,新加坡于两年后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不过916日依然是马来西亚纪念西马和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合并的公共假日。

隔天星期六是马来西亚的长周末。从芙蓉市往东北行,45分钟后抵达约50公里外,群山环绕的知知港(Pekan Titi)。趁着假日到附近爬山,从吉隆坡和越洋归来故园的大马人,还有我们这群长堤对岸的外宾,使到沉寂的知知港格外热闹。

从芙蓉前往知知港路上

知知港此港非彼港,并非我们熟悉的有港口、有港脚,河海交汇之地。知知是马来语的小桥,当地有座英国人兴建的小桥,当地人昵称情人桥,是个男女约会的地方;则是客家人的山谷之间的河流,这里情人桥下的叫金龙河。

知知港情人桥。2022年11月19日重游时适逢马国大选,知知港是希盟与国阵参选之地

知知港的面积 30 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中间形成山谷。居民盘居山谷盆地,整体格局颇像中国的永定、大浦等地,群山形成自然的保护所。 

知知港四面环山,中间形成山谷

趁着假日到附近爬山,顺便游知知港的两位年轻女生,在当地店铺挑选水果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的小城故事

小镇风情,就如《小城故事》所唱的,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老屋外墙醒目的榴槤和旺梨壁画吸引游客拍照打卡,从吉隆坡回来小憩的原居民萧先生热情地走上前来,为我们介绍地方特色,以及不能错过的当地名菜狗仔鸭。

知知港最“吸睛”的榴槤与旺梨壁画

长周末从吉隆坡回乡度假的萧先生(左一)为我们介绍地方风情

我们沿着大街,走到光绪年间兴建的广福宫,巨大的字反映此地一方山水,香火袅袅的灵气,庙前山坡上有座群英学校。

同游的伙伴,广福宫前“灵”气逼人

山丘上的群英学校,由地方父老创建

拐个弯来到挂着沛国堂号的住家,同行的朱孟珠说她童年时,格兰芝村住家也挂着类似的牌匾。站在门口寻亲,果然是五百年前的一家人。

千里邂逅是难以形容的俗世因缘,回乡度假的朱家四姐妹展现大马人一贯的热情,对我们这群小城来做客的外人不设防,邀请入屋参观。阿爷留下的古井、打猎的收获鹿茸标本、二楼露台面向的野,都叫人眼前一亮。

大门挂着“沛国”堂号的朱姓人士

热情的朱氏姐妹和“寻亲”的朱孟珠(中)在屋内合影

朱家姐妹说,1911年开课的群英华小和130年前落成的广福宫,都是由身为侨领的曾祖父朱文兴,联合其他居民献地创办的。如今祖先留下的基业,包括这栋老屋,成为他们每年往返知知港的动力。平日没人居住的时候,由一位大婶每个星期前来打扫。

朱家露台看出去的山野景色令人眼前一亮

 

二战记忆

这里也少不了二战记忆。

中国抗日期间,知知港组织青年同盟会,号召村民抵制日货,宣传救国献金运动等,当时武汉合唱团亦来到知知港演出。1942318日清晨5时左右, 40多名日军骑着铁马浩浩荡荡来到知知港,屠杀1400多名乡民。日军得到侨领保证地方居民遵守日军法令,领队蓝田上尉才放下杀人的野心。当时在地青年组织的抗日军,早已潜入森林打游击战。日军投降后,抗日军成立临时政府,几个月后英国才回来接手。

1948紧急法令时期,知知港被划入黑区,用铁丝网团团围住。每天早晨6时打开门,让村民出城工作,傍晚6时之前必须回返新村。村里组织自卫团及青衣队,协助政府维持地方治安。

1957831日,马来亚正式独立。政府推行第一个5年乡村发展计划,将郊外的土地分配给 无产阶级种植树胶。知知港居民每户分配到六英亩地(约10个足球场)开垦,由政府提供肥料,待日后收成时才按月扣还给政府。

马来亚独立时,知知港华人的人口超过96%,虽然目前年轻人已迁居到城市,居民已大幅度减少成老人村,华人仍然是知知港的主要居民。

 

华人在知知港的踪迹

追溯起来,华人于 1838 年来到知知港开埠,最初从彭亨河乘竹筏到芙蓉安家。由于两名酋长争夺地盘发生战斗,华族矿工转移阵地,骑着大象来到知知港洗流琅采锡米。

19世纪末是大批华人迁入知知港时期。当时祖籍广东惠州龙岗的萧官姐(男性)下南洋,与几位宗亲在知知港开采锡矿,后来经营杂货、汇兑、矿业和胶园等,发迹后吸引中国乡民纷纷前来投靠亲属。萧氏占这里人口四分之三, 兰陵成为最大的堂号。

大街上的知知港萧氏联宗会成立于1962年间,这所全马最先创建的萧氏宗亲组织,负起联系国内外萧氏族人的任务。

大街上的萧氏联宗会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