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July 26, 2013

一夫多妻家庭照

生儿育女从民间男欢女爱、个人选择之事提升为国家大事并非现在才有的事,追溯新加坡近代史,自脱离英国殖民地,从自治(1959)到独立(1965)以来,生儿育女一路来都是国家级的大课题。

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先生的时代,PAP以“一夫一妻”作为竞选的标语,争取妇女选票,赢得第一届自治政府的执政权,并在1961年国会立法通过妇女宪章,落实一夫一妻制来保障妇女与儿童的权益,一夫一妻制也遏制了人口增长的步伐。为了进一步控制人口膨胀,1966年成立“家庭计划与人口委员会”,在1970年代全面通过強大的政府机制,印发大量宣传海报,鼓吹“两个就够了”(Stop at two)的小家庭政策,并鼓励妇女进行结扎手术,避免因为“好玩”而给国家制造更多混淆。

经济发达的国家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不愿意太早结婚,婚后也不愿意多生小孩。到了1982年,经济发达的新加坡已经与韩国、香港和台湾齐名,号称亚洲四小龙,生育率从1950年代中期每名妇女生育6名子女逐年下降, 19734.319752.1,至19821.7,“两个就够了”才匆匆喊停。当时的政策忽略了整个大环境的趋势,其实一般家庭早已走向小家庭路线。“Stop at two”矫枉过正,是小家庭计划太过成功还是跟不上大势?

为了扭转局势,提高生育率,政府有选择性地鼓励生育,在1980年代通过金钱及入学优先的诱惑,以“七分靠先天,三分靠努力”的优生学论来加强精英主义论据,鼓励受过大专教育的妇女多生育,并由社会发展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举办未婚高级公务员与大学毕业生等联谊活动;至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国人,政府实施“一万元节育奖励计划”,希望通过人口素质的控制来提升人力资源的水平。


1983814日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光耀说道:“我们的生育库如果不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是让她们置身事外,那么社会的智商水准就会愈来愈低……下一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聪明人口……这就是问题所在。”因此,李光耀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若要他们的下一代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就不应该坚持“下娶”。李光耀甚至打趣说,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可能不会遏制Polygamy(一夫多妻)。

http://navalants.blogspot.sg/2012/12/where-have-all-children-gone.html

讲起Polygamy,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摄影文化展馆有一幀摄于1930年代的一夫多妻,男性享尽齐人之福的家庭照,两个太太一左一右,八个孩子分散两旁。少数类似的家庭延伸到1970年代,甚至1980年代。有访客说在那个不算是很久远的年代,这样的家庭已经算是小规模了。

想起来的确如此,记得小时候做印刷的父亲带我去跟他的老板拜年,入屋叫人,有叫大婆的,有三婆的,也有六婆,男孩子全都在印务馆谋个官职,后来还因分家产搞得伙计们都“冇眼睇”。一家印刷馆养活整村人实在不容易。

曾几何时,新加坡面对着一连串的社会变迁,这类大家庭已经不复存在,摩登夫妻婚后不是不育就是以生活费为由,意思意思一下,人口替代水平小于1.3。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1970年代,新加坡政府是否还会施行“两个就够了”的小家庭计划?

照片中谁是大老婆,谁是小老婆,应该如何分辨?


(齐人之福的家庭照,谁是大老婆,谁是小老婆?c.1930s)

有人根据两位夫人的穿着打扮来猜测,认为在男士左边那位珠光宝气,一脸贵妇相的夫人是原配,右边那位比较苍白,没什么打扮的应该是受到“大姐”的欺凌的小老婆,苦情惯了,所以连拍家庭照都不挤不出笑容。

也有人作反向思考,认为那位贵妇应该是小老婆,小的被纳入这户家庭后还生了站在身边的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当然更加得宠了。至于大老婆,失去地位后被打入冷宫,又没有脱离“恶势力”的能力,只好就这样度过一生。

靠左还是靠右,所影响的可是春秋大局,丝毫马虎不得。

如果以现代西方文化来考量,国际礼仪所依照的是“尊右”原则,也就是右大左小,男左女右代表的是男士以女伴为尊的gentleman风度。宴客时,男女主人如果并肩而坐,女主人坐右边;如果男女主人对坐,女主人的右边是首席,男主人的右边是次席。 至於西方尊右的由来可能是习惯成自然吧!不过右边是right,也是“正确”的意思,拉丁文的左边sinister在英文的意思是邪恶、不吉祥,或许这也是西方尊右的原因。

摄影是法国人发明的技术,后来通过美国Kodak的软胶片,俗称菲林来发扬光大,在吹起一片西风的大环境下,一家人站在一起拍家庭照时是否也受到西方右尊的影响?看来未必,因为当年的华人还是秉持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观念,西方的技术可以引为中用,但骨子里还是守候着祖先留下来的一方文化。因此从中国文化来窥探玄机应该会有所获。

中国先秦以前官制是“右尊左卑”,《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学国老于右学,学庶老于左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田叔列传》记载:“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由此出了“无出其右”的成语,都足以说明中国也曾经出现过“尊右”的传统。

不过影响更深远的是道家以左手为敬手:楚人尚左,老子,楚人也,故以左边为大边。

中国传统社会有“左东右西,前南后北”的说法,这个方向的理念跟现代人看地图认方向正好相反,小学时老师已经教导我们定位,将右手指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那就是右边,左手所指的方向就是左边,正面是北方,背后是南方,因此是左西右东,前北后南。其实到头来东南西北方都是一致的,只是东西方文化地理出发点刚好相反,因此需要更多时间去互相了解磨合。

既然在中国文化中前后左右有尊卑高低之分,那该怎么分呢?南尊北卑,东为首,西为次,帝王坐北朝南,左侧是东方,因此,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跟著尊贵起来。左青龙右白虎、文左武右、男左女右、左高右低都是“尊左”的习俗。

从尊左的习俗中回头看中国史,虽然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武将出身,国家机制却是重文轻武,文官比武官的地位崇高,所以一方中原文化才足以感化“蛮夷”。

以流传下来的尊左的习俗来回头看东方的男左女右,虽然跟西方的男女位置一致,含义却完全不同。

再以流传下来的尊左,左高右低的习俗来看这张静静守候在博物馆的角落的家庭照,答案已经很明显。所谓长幼有序,大婆和二奶的身份是无法对调的,大婆的珠光宝气和老二苍白的表情是天渊之别,不晓得在这个家庭生活的老二是否如许多粤语残片的剧情那般受尽欺凌,在忍辱吞声中告别一个不算是很久以前的年代?

4 comments:

  1. 唐代 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妻多夫贱 齐人之福 不易享!


    ReplyDelete
  2. 回想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 ‘解放’ 后严禁非法打胎与绝育人流,
    赋予多产女性的 ‘光荣母亲(5子)’ 或 ‘英雄母亲(10子) 等荣誉,
    70年代末,中国人口已多达10亿,开始 ‘改弦易辙’,推出 ‘晚
    稀少’ 政策 ‘1个太少 两个刚好 3个多了’ 是当时推出的口号。
    1982年开始中国实行 ‘独生子女’ 政策,‘只生一个好’ 在全国(除
    了少数民族和农村)响彻云霄。
    2015年开始推行 ‘单独二孩’ 政策允许父母其中之一为独生子者
    可生育第2个孩子。
    2021年5月起中国家庭可以生育3个小孩。
    现实是中国的生育率年年下降,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生育
    率僅为1.3 ‘趟平’ 与 ‘丁克’ 之风正悄悄地在年轻人之间蔓延开来!
    ......

    ReplyDelete
  3. 看到 “李光耀甚至打趣说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可能不会遏制 ‘一夫多妻’(Polygamy)” !
    在现实社会裡,众所周知,天下𤋮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能使鬼推
    磨 无钱能做推磨鬼,‘成功人士’ ‘腰缠万贯 风流倜傥’,‘三宫六苑’ 似乎太夸张,
    ‘一妻二奶加小三’ 刚刚好,‘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龙生龙凤生凤,光宗耀祖,开枝
    散叶,’一夫多妻’ 顺理成章,必须的!

    ReplyDelete
  4. “雅虎香港” 引述 “彭博社” 的报导:‘中國結婚率創紀錄新低 人口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辦理結婚登記約760萬對,這是
    1985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發布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結婚率下降至千分之5.4,
    也創下紀錄新低,幾乎是10年前的一半。
    據聯合國預測,在過去四十年來對中國經濟成長至關重要的近10億勞動年齡人
    口將從2030年代開始迅速減少,並於本世紀末減少近三分之二。
    結婚率下降,加上出生率直線下降,育兒成本上升以及疫情持續造成不確定性
    等因素,也使得許多人推遲了婚育計畫,例如,2020年江蘇省女性平均初婚年
    龄已從2010年的23.8歲大幅推遲至近30歲。
    看到了上面2021/6/21的留言提及 ‘解放’ 以来 中国‘ 生育政策的变迁,尤其從
    1980年代持續到2016年严厉的計畫生育措施,不禁令人 摇头叹息 感慨万千 !
    (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中國結婚率創紀錄新低-人口壓力越來
    越大-105525276.html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