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1970年代初,我升上中学的时候,拥有平生第一个手表,能够随时随刻知道时间。这个腕带手表的牌子叫做“Polex”,眼花的话可能就看成Rolex名表了。可见鱼目混珠的冒牌手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
这个Polex手表是父亲在同济医院旁马真街(Merchant Road)的钟表店买的,当时的价格为10元。这家钟表店门外还有霓虹灯广告,有时候推销Titoni梅花唛,有时候Garuda加鲁达。无论是梅花还是老鹰(Garuda 是兴都教神兽),广告牌映照着夜空,拥有一个手表成为许多人的梦想。
(马真街与大坡二马路(新桥路)交界处的霓虹灯手表广告牌。图片来源:互联网。)
早在13世纪,欧洲已经发明了时钟,意大利和英国的教堂都安装又大又笨重的机械钟,目的是提醒人们祷告的时间到了。
到了14世纪,欧洲许多市镇开始敲钟报时,发达的城市都安装公共时钟。在有时钟的城市生活,居民也特别自豪。
16世纪中叶,德国制作的小型桌钟和闹钟深受贵族喜爱。这些“小钟”只有一支时针,钟面分成四部分,时间的准确度为十五分钟(一刻钟)。
(17世纪的德国闹钟,绳子用来调时间)
17世纪的科学家根据钟摆的原理,发明第一个摆钟,也称为“老爷钟”。摆钟滴答滴答响,除了时针之外还有分针,时间变得精确后,无形中增强人们的“时间观念”。
(科学家根据钟摆的原理,发明了老爷钟)
19世纪出现许多生产钟表的厂家,瑞士的钟表业特别发达,崛起成为“世界钟表之国”,那时期生产的怀表十分畅销。
(清末民初的年代,怀表传入中国,成为富裕人家的至爱。图片来源:互联网)
瑞士手表手工精致,成为古董家的珍藏。著名的机械表如劳力士(ROLEX)、欧米茄(Omega)、浪琴(Longines)、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天梭(Tissot)都是瑞士的品牌,年轻人喜爱的SWATCH石英表也是瑞士的产品。
火车开始川行之后,欧洲的许多火车站都安置大钟来方便乘客。20世纪初,新加坡的Tank Road火车总站同样装置大钟。
(Tank Road火车总站的大钟,时间为下午12时30分。图片来源:互联网)
火车站有大钟不足为奇,连市区卖鱼菜瓜果的老巴刹都装置苏格兰钟,仿佛走到英格兰或苏格兰的老市镇。
如今的时钟千变万化,有石英钟、电子表、以及最精准的原子钟,每两千万年才误差1秒。GPS卫星导航系统就是以原子钟计时的。
过去的住家和商店的墙壁上都有挂钟,如今很多都不用了。“What’s the time now?”不需要看钟看表,看看手机、看看电脑就行了。
(老巴刹的“苏格兰钟”)
从前的“时钟”
发明时钟之前,人们对时间的概念模糊,日常生活不是白天就是黑夜,后来才逐渐使用水钟、沙漏(hour glass)、日晷(sundial)等来计时。
(复古的闹钟和沙漏)
大家听过“一炷香”时间,也听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以烧香来计算,也以影子移动“一寸”来估量。
在华人社会,“点线香”这种“时钟”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一炷香”的时间概念是由僧人打坐开始的。那时的线香是手工制作的,烧一炷香的时间约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晚上打更的更夫用线香来确定时间,所以这些线香也叫“更香”。
用线香来计算时间的准确度不高,香火会受到质地、长短、风力、湿度等影响,一炷香的时间不一定是一个小时,有时多有时少。但由于香火的原理简单易懂,适合民间使用,所以流行了整千年。
新加坡河畔李德桥(Read Bridge)上说书人讲古的年代,烧的线香更加幼细,晚风吹拂下一刻钟便烧完了,偏偏这时候故事进入高潮,不识字的船工苦力听得心痒痒,掏个银钱继续听下去。
至于以寸来计量时间,那是起源于约两千年前的汉朝。科学家发明以太阳照射的投影来计时的“日晷”,“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需的时间。
(植物园的日晷:一寸光阴一寸金)
钟的趣事
新加坡最古老的公共时钟是113年历史的维多利亚纪念堂大钟(俗称大钟楼)。这个大钟重1,000公斤,每15分钟响一次,在新加坡河附近都听得到。大钟成为过去在驳船上生活的船夫苦力的闹钟。
(维多利亚纪念堂的大钟:新加坡最古老的公共时钟)
自从有了时间之后,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时间控制了,什么时候起床、上学、进餐、约会、上床睡觉等,都受到时间的约束。
至于送礼物给华人,尤其是老人家,还是有些避忌的。寿星公寿星婆过生日,不好赠送时钟给他们,因为“送钟”跟“送终”同音,是很不吉利的。有些籍贯的习俗将手表视为钟,老人家过生日,收到手表也会不高兴的。
“十三点”
现在的时间采用24小时制,13点指的是下午1时。电子钟会出现12点,13点,14点甚至2359,也就是午夜。
从前的时钟则只有十二点,没有十三点,每小时报时一次,12点就敲12下。若出现13下就是敲乱钟,肯定是机件出现问题。
用在人身上,“十三点”不可能形容对方有气质,而是指女人行为怪异,神经兮兮,做事不经大脑。另一个骂法就是“神经病”。
用“十三点”来形容女人,相信源自上海话。中国解放前后,许多上海人迁徙到香港,变成趣怪的广东话。十三点跟着电影、刊物等传到新加坡后,十三点似乎无处不在了。
《樯谷的博客》则认为十三点另有出处:根据1922年出版的《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不过用来形容女人,是因为生理结构上比男人多了“一点”。上海话“雌、痴”同音,因此称略痴的女人为“这只十三点女人”或“这只十三点”,强调的是这多出来的“点”。上海话也有骂男人为“十三点”的,不过指的是这个男人像女人。
“十三”似乎是个特殊的数字。譬如:
- 广州十三行:广州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洋行商人。
- 明十三陵: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筑群。
- 十三姨:可能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杜撰的人物。
- 十三幺:打麻将糊13张幺九番子牌。
- 十三太保: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 十三太保药方:中医妇科良方,可用来安胎、催产。
话说回来,时间以一天24小时(4x6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来计算,跟我们日常使用的十进位相比似乎复杂多了。如果时间调成一天10小时,每小时100分,每分100秒,您能适应吗?
(现代广州十三行)
相关链接
话说 东方的爆发后大多醉心于 Rolex,而 Patek Philippe 则是 美国富豪的最爱,
ReplyDelete两者的市价不菲。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据说,
巴菲特带的是 Rolex星期日历型。
李嘉诚则多年来以他的 星辰(Citizen)星期日历型 ‘闯荡江湖’。
比尔•盖茨的手表则是名不见经传,价值不过US$10/= 的 ‘怪物'!
马云选择的是低调价值过万的宝齐莱(Carl F. Bucherer)爱德玛尔系列腕表。
马化腾戴的是伯爵(Piaget)Polo型 计时腕表。
。。。。。。
记得我的第一个手表是 已故父亲 在1962年我念中学时送的 山度士表,我高兴的要命。
后来我工作后一直与不同款式的 Casio的电子表 ‘相依为命’,40多年来如一日。
上世纪90年代,我离开新加坡之前才买了一对 Rolex 情侣表 予自己和老婆大人作为
'庆祝',多年来我仅在出席重要宴会等场合时才戴上。
我在两个 ‘小瓜’ 大学毕业时我送了每人一个太阳能 精工Seiko表 以示庆祝,它们都
具有自动校时的卫星定位功能且永远不必更换电池。
至于我,一般都已不带手表,iPhone成了我出门必带的物件之一。
根据2021/9/26
ReplyDelete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炒风再现】劳力士升势无止境?-090005968.html
的报导:越来越多富裕的商人与成功的专业人士今天以拥有和戴上一个名贵手表如 ‘Rolex’
(劳力士)表为荣。统计数字显示 与2019新冠疫情开始前相比,今年七月份瑞士名表的销售量
增长7.6%,其中在美国的销售增长为48.5%,中国更增长高达75%
像‘劳力士’ 这样的奢侈品因 ‘供不应求’ 已导致价格急速上升,‘劳力士’ 明确表示不会因市场的
需求而提高 ‘产量’,因为他们认为维持产品的 ‘长期价值’ 比增产在短期冲击市场使之降价更为
重要。
我和老婆大人多年来都已佣有 ‘劳力士’ 的18K金表,我许诺如果我们有幸活多两年我会在金婚
纪念日送她一只 ‘PATEK PHILIPPE Nautilus Haute Joaillerie’,她的第一个问题是此物的市
价若干,我笑笑,让她猜,…..
根据 ‘维基百科’ 的介绍:
ReplyDelete百达斐丽(Patek Philippe)全球每年产量缓慢以 1%至3% 增加,
2017年和2018分别年产量僅为全球 5.8万和6.2万 枚。
多年来‘百达斐丽’的佩戴者不乏显赫名流如:(英)维多利亚女皇与
伊丽莎白二世,爱因斯坦,肯尼迪,曼德拉,毕加索,居里夫人.
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 等。
百达斐丽 是世界表类拍卖最高价US$2400万的保持者于
2014/11/11由苏富比在瑞士日内瓦拍卖成交!
劳力士(Rolex)于2018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第71位
全球年产量约壹百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