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年前,我们进行本土设计与建造的登陆舰(Landing
Ship Tank)项目,船体侧面装置的四个自推进浮箱(self-propelled pontoon),用于在近海搭载自行式浮桥,组装后的长桥可用作卸货平台或桥梁,将人员、车辆和货物从船上转移到岸上。这套浮箱称为浮桥系统(Floating
Bridge System, FBS)。
当时台湾海军拥有二战时期的美军战车登陆舰,登陆舰退役后美国转售给台湾。由于对浮箱筑桥作业缺乏经验,我们前往台南左营海军基地进行考察。接待大厅有个三维海战模型,墙壁上“反攻大陆”的标语鲜艳夺目。
左营:“南线”无战事
上船后,舰长下令士兵将一侧的压载水舱注水,船只倾斜7度左右,然后使用绞轮和钢链把悬挂的浮箱吊入海中。为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舰长刻意不让士兵戴上手套,他们的手掌因跟金属摩擦而受伤了,我们都觉得十分过意不去。
那是1995年7月底,中国为了阻止李登辉在隔年的总统选举连任,采取首轮军演行动。中国共发射六枚导弹,目标区锁定在距离台湾富贵角北方约70海里处,结果六发全中,史称《1996年台海危机》。不过军演并没改变台湾人的想法,李登辉在总统选举连任。
由于出发两三天前中国发出预警,一些军人以个人原因避免出差,但觉眼前这个气定神闲的非制服工程师脑筋烧坏。回溯当时的大形势,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历时21年的金门炮战划上句号。中台军民来往大陆省亲会友,白天老邓(小平),晚上小邓(丽君),邓丽君甜蜜蜜地响遍中国的大街小巷,那是人心所向。中英文报是我每日粮食,多懂一种语言便多打开一面视窗,更何况左营在台湾南部,距离导弹目标500里路。
不过那个年代许多英校生看不起“中文直升机”(Chinese
helicopter, Chinese educated的谐音),因此无需多做解释,一笑置之便是。
千禧年之后回到原地访问,主要参考台湾从法国采购的康定级巡防舰及售后维保等事宜。台湾正在进行裁军,平均退役年龄约45岁,少将级以上60岁,触目所及多数是较年轻的脸孔。左营大厅焕然一新,标语口号都已摘下。餐桌饮酒随意浅酌,比以前不醉不归的地主之谊文明得多。
话虽如此,款待我们吃午餐的将军三杯落肚,牢骚话还是吐出口了。从前他们努力干了多年才获得擢升,现在的年轻人多读些书,闻一闻酒味便吐,在职场竟然三级跳。….
每个社会都多少如此,老人家总是看年轻人不顺眼,世世代代难以改变的代沟。
十年后我以商业顾问性质前往台湾的时候,身边围着一群少校到上校级的退休军人。由于“年纪轻轻”便从职场隐退,也不晓得退休金是否能养到老,于是成立自己的“兴趣小组”,希望发挥一些影响力来协助商家争取合同,有钱大家赚。此乃后话。
波斯湾维和任务
如果说台海危机时前往“战区”算是大胆,更大胆的应该是2000年代波斯湾的维和任务。这个年代的伊拉克战争又称第二次波斯湾战争,美国坚称911事件是由伊拉克萨达姆胡先(Saddam
Hussein)政权包庇和支持的恐怖组织发起的。此外,美国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威胁。2003年3月20日,美国联合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发动入侵战争。
众多证据及调查发觉萨达姆政权与恐怖组织没有任何关系,亦没参与袭击事件,联军入侵伊拉克后也没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年12月萨达姆胡先被俘,三年后遭处决。联军入侵导致伊拉克权力真空,出现严重的宗教教派动乱和针对联军的报复行动。2007年,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的回忆录中说,“进攻伊拉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石油”,印证联军入侵伊拉克之前,抗议人士普遍使用的口号“不为石油流血(No
blood for oil)”。
新加坡派遣登陆舰参与波斯湾的维和行动,军人可自愿参与或退出。由于登陆舰和船上的登陆艇、橡皮艇等去到中东“水土不服”,舰长要求专业工程师给予指示。派遣登陆舰参与维和行动是国家级的决策,背景可能有争议性,多数人都不支持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百多名或熟悉,或素昧平生的军人在战区前线的战舰上,确保机件正常操作,让他们安全归来,那才是我前往巴林(Bahrain)的首要考量。
巴林的土地面积比新加坡略小,150万常住人口中巴林公民少过一半。美国第5舰队(5th
Fleet)和6000名美军驻扎在巴林的Juffair基地。我前往的所谓“战区”,就是这个坐落在波斯湾一角的战舰停泊和物资补给处。基地距离伊拉克几百公里,受到美军严密保护,其实是颇安全的。
巴林临别秋波
在巴林期间,每天负责开车载送的司机来自印度。他身材肥胖,有我的两倍半,等候的时间习惯把司机座位拉下,躺在那里呼呼入睡。他表示由于巴林的工资高,许多印度人前来工作,什么活都干,一年工作8个月,回印度家乡做皇帝4个月,周而复始。
我的工作完成,登陆舰按照排期出海执行任务了。临走前一天,登陆舰乘风破浪,变成一个小黑点,然后在远方海平线消失。
离开基地,司机载我到黄金城参观,果然名副其实遍地黄金,而且金饰都特别粗大。当地人嫁女儿,以黄金作为嫁妆;购买黄金的外地人,多数是准备衣锦还乡的印度客工。如果你觉得这些金饰的设计熟口熟脸,跟实龙岗路小印度所见不谋而合,那就对了,打造黄金城的是来自印度的金铺商人。
黄金城也有各类餐饮场所,发现当地人对肯德基家乡鸡情有独钟。妇女的一般穿着为黑色头纱和阔身黑色衣袍,当然也有各式头巾和其他颜色的衣袍。一群举止文雅的女生围坐吃肯德基,形成另一道风景线。
巴林上大学的女生占学生总数约七成,超过男生的比例,跟阿联酋和卡达尔处于同一水平,可见这几个波斯湾邻国在妇女教育方面比其他伊斯兰地区先进。中东大国沙地阿拉伯、伊朗和阿曼的女性大专生约占六成,颠覆我的认知。
来往海军基地、黄金城和机场,一路上见到的建筑物多数只有两三层楼高,而且都是褐色的。这个地方不是旱季就是沙尘暴,褐色可说是最天然的色彩。
如果说金饰代表财大气粗,最不值钱的就是石油了。石油总有耗尽的一天,20世纪末巴林已启动生产石油以外的第二台经济引擎,迅速崛起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如今启动旅游业,据说黄金城是消费热点之一。
从巴林回来一段日子,2004年12月26日南亚大海啸,亚齐省米拉务(Meulaboh)首当其冲。登陆舰满载物资,运输到灾难现场。触目所及,这里更像个战区,大自然力量摧毁千家万户,超过16万人死亡,海岸两公里以内受到严重破坏,有些地方甚至深入4公里。这次的海外任务没有人自愿退出,甚至有更多人手主动要求加入。没有什么风险的人道支援,非正义战争破坏之后的维和行动,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应该是决定性因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