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October 15, 2010

白沙浮、黑街、Bugis

小时候,外婆住在马尼拉街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七层楼红砖组屋。星期天晚上我们把弟妹们送到外婆家,方便隔天上学。偶尔在回家途中,父亲会带我拐个弯,到邻近的白沙浮逛夜市。气泵灯照亮着拥挤的人群,晚风吹过,还夹杂着羊骚味和粿条香。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23.html


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白色制服,穿洋过海的水兵;参于越战在新加坡逗留,不知有没有明天的美国大兵;和美得出众,比女人更具女人味的人妖。在秩序与凌乱间,大家都接受白沙浮所呈现的平民层的生活。

(Bugis Street, c.1962)

1980年代有自己的经济能力后,也曾故意在深夜时分跑到白沙浮,见识更多的另一类生活。白沙浮是不夜天,如果白天是纯朴淡妆,晚上可谓浓抹妖艳。买醉买春的水手、变性人、男扮女装的美人儿是白沙浮的卖点。

(白沙浮,1970s)

(黑街“皇后”)

(在白沙浮讨生活的变性人)

以怀旧心态来回顾从前,早年的白沙浮夜市和牛车水街边摊贩在重建与整顿市容的名堂下都殊途同归,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牛车水是广东乡土文化的新加坡版,在浓浓乡音与街头小吃的平民日常生活中打造了一个地道文化。多年后牛车水夜市在新唐人街包装下重建,模拟世界各大城市的唐人街,失去的却是其原有的地方文化风采与神韵。

相比之下,寸金尺土的香港完善保留了平民区的庙街文化,是当今香港旅游的招牌卖点。这一个让小市民谋生并累积资本的小市场,既造福百姓也惠及政府。台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保留旧社区的集体记忆,各地的街边夜市呈现温馨的乡土文化,在流连夜市中感染的是一个传统,也给生长在岛国的我们在异国寻找回味的空间,自己曾几何时亲身体验过的生活与回忆。

白沙浮原名Bugis Street(武吉士街),相信是Orang Bugis(武吉士人)早年居住经商之地。Orang Bugis来自印尼苏拉瓦西 (South Sulawesi),船上承载着附近香料群岛的特质香料、棉织衣服、咖啡、稻米等到新加坡做买卖,过后逐渐在新加坡扎根。1822年Raffles Town Plan在梧槽河畔规划出一个武吉士村(Kampong Bugis)。后来随着人口日增,Kampong Bugis越搬越远,到了加冷河畔。

(Raffles Town Plan)

(Kampong Bugis)

Orang Bugis早在十七世纪中便走出Sulawesi,到爪哇进行商品交易。荷兰东印度公司对香料群岛虎视眈眈,切断Orang Bugis在来往Sulawesi与爪哇间的财路,逼使他们转移目标,航向更远的马来群岛,在马来亚半岛、廖内和新加坡设立贸易基地。根据1881年的人口普查,在新加坡居住的Orang Bugis有2053名,集居在Kampong Bugis和Kampong Soo Boo一带。Orang Bugis的后裔与马来人通婚,融化为马来族。到了今天,纯Orang Bugis寥寥无几。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http://www.worldlingo.com/ma/enwiki/en/Malays_in_Singapore

(Kampong Bugis, 1889)

(Orang Bugis, Boat builder)

(Orang Bugis “西征”)

(新加坡的马来族)

现代新马史上知名的Orang Bugis有在新加坡出生,后来成为第一任柔佛苏丹的 Abu Bakar,马来西亚第二任元首敦拉萨Tun Abdul Razak,现任元首纳吉Najib Abdul Razak(敦拉萨之子)。

白沙浮之所以称为白沙浮,相信与当年的地势有关。距离白沙浮不远处便是Beach Road海边,沙滩上的白沙跟着行人“漂浮”到Bugis Street,缔造出“白沙浮”这个俗名。
广东人称Bugis Street为黑街。1940年代日战时期,大量为日本军人服务的妓院在此地营业。广东人对日军恨之入骨,把他们称为“黑鬼”,这个日本军人的风月场所自然就是“黑街”了。

其实黑街与附近的街道早在1880年代起已经设立日本娼寮(南洋姐),在新加坡的发展史上,头家不能脱离苦力,苦力离不开妓女,男人卖力气,女人卖身子,妓院分布在大坡与小坡。大时代、大环境的脉络下勾勒出不知名的小人物的一生。

(1917年妓院分布在大坡与小坡)

(马来街,坐在骑楼下招客的南洋姐。c.1910)

(100年后的马来街,2010)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8/10/part-1.html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8/10/part-2.html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8/10/part-3-of-3.html

日军投降后,街边小贩开始涌入白沙浮。1950年代,人妖也打进黑街市场,与西方游客、大兵水手一块儿度过霓虹灯生涯。1980年代中,白沙浮进行市区重建,白沙浮与周遭地区转型成Bugis Junction,Bugis Cineplex, Bugis MRT station等,为新加坡上世纪的另一类历史画上句点。

(Bugis Junction, 2010)

(时代化的Bugis Street)

Bugis Street还存在吗?它的原址还保留着的,只是这条黑街已经改头换面,与时并进,两旁是Bugis Junction的现代化建筑。当年的Orang Bugis、南洋姐、人妖与在白沙浮讨生活的平民,都属于过去的年代。

4 comments:

  1. 南洋姐就是望乡这部电影的写实版本,虽然为了家庭贫困而离乡背井,死了也不能回到家乡,南洋姐流的是辛酸泪。可是二战被日军强行抓走的良家妇女充当慰安妇确实惨无人道,她们被人蹂躏的不见天日的岁月,又有多少人能讨回公道?

    ReplyDelete
  2. 历史是一个循环,人生确实有许多无奈啊!

    KL

    ReplyDelete
  3. 又有多少人能讨回公道?人生又有多少无奈?但是这一切公道自在人心,只要铭记历史便是对蒙冤者最好的报答。
    看看神州大地上各地年年重复的 ‘抗战纪念’ 仪式,看看整个 朝鲜半岛 上的人民不分 南北 皆与 日寇 ‘势不两立’ 的
    态势,敌国报仇 百年不晚,日本 国势日渐沉沦,台湾回归祖国之日也就是 日本 ‘寿终正寝’ 之时!指日可待!

    ReplyDelete
  4. 文中 “广东人称Bugis Street为 ‘黑街’ ….. 其实黑街与附近
    的街道早在1880年代起已经设立日本娼寮(南洋姐), …..
    根据1994年出版的
    Women and Chinese Patriarchy
    Submission, Servitude and Escape
    Edited by Maria Jaschok and Suzanne Miers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其中提到这一带于1877年和1905年妓院的数目:

    新加坡市区北方 ……………….1877年……………….1905年
    North Bridge Road……………..11………………………2
    Rochor Canal Road……………..2………………………2
    Victoria Street……………………23……………………..4
    Sheik Madersah Lane………….16…………………….14
    Hylam Street……………………….0…………………….32
    Malabar Street…………………….0…………………….50
    Malay Street………………………..1…………………….34
    Bugis Street………………………..0…………………….14
    Fraser Street……………………….0…………………….54
    Tan Quee Lan Street…………….0…………………….36

    显然地,市区北的 ‘红灯区’ 起始于1870年代,甚至更早,
    然后 ‘蔓延开来 发扬光大‘,繁荣 ’娼‘ 盛,经历从 ’妓女‘
    到 ’南洋姐‘ 再跨越到 ‘人妖’,这段历史在新加坡是
    ’绝无仅有‘ 的,是 ’应运而生‘ ?是 ‘光荣’ 还是 ‘耻辱’
    你说呢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