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9, 2022

淡滨尼的采沙业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2825

 

上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本岛大兴土木,新镇迅速取代甘榜农村,东海岸则填土兴建樟宜机场,淡滨尼出产的沙土为这个时期的国家建设作出不少贡献。

那时候的沙场几乎覆盖如今整个淡滨尼市镇,约40年前我迁至淡滨尼定居时,废弃的沙场仍随处可见。淡滨尼10道的勿洛蓄水池和旖旎的矿湖,就是昔日的沙场遗迹。矿湖附近壮观的沙丘,提醒我们新加坡东部曾经拥有过20年采沙的风光岁月。

淡滨尼10道采沙后遗留下来的矿湖,对岸有多座沙丘

淡滨尼属于老冲积层平原区,表层为约一米深的红土,红土下的泥沙民间称为白格,深度可达200米,再往下才是花岗岩。这类地层结构的形成期可追溯到50500万年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萌芽阶段。

 

汉阳村是昔日采沙场的原点

昔日淡滨尼9英里的汉阳村乃采沙业的启航点,汉阳村前居民为我们重温不太久远的淘沙岁月,为着墨不多的故乡留下记录。

前汉阳村街坊追溯旧时光。左起:梁美石,陈妹金,梁亚福,李秀莲,姚利松,白金山,姚利光

汉阳村以邱汉阳取名。邱汉阳是槟城猪仔贸易的大头目,生意做大后,跟黄亚福联手标获新加坡和柔佛两地的鸦片烟酒经营权。邱汉阳在大门楼(客纳街)兴建的私人别墅,后来成为养正学校的校舍。20世纪初,他在淡滨尼汉阳村地区购置相当于一万个四房式组屋单位的土地,发展为橡胶园和农场。

汉阳村中心就在矿湖两公里外,淡滨尼路好年咖啡店一列店铺,以及九天宫、白氏公会、天爵道场等所在地。这里曾经是前居民的联络站,有商店、原产局、联络所、露天戏院、电影制片厂等。

汉阳村中心为现在的淡滨尼路“好年咖啡店”一列店铺,以及九天宫、白氏公会、天爵道场等所在地

汉阳村的南京露天戏院也是 婚姻介绍所,村民在月下看戏结下眼缘,撮合多对鸳鸯。何亚禄与陆运涛联营的电影制片厂,拍摄过叫好叫座的马来吸血僵尸片,以及由本地新麒麟闽剧团参演的厦语片《醉打金枝》。

本地新麒麟闽剧团参演的厦语片《醉打金枝》

汉阳村以姓王和姓梁的福建南安人居多,其他姓氏属于少数。这一带的乡村华校包括和星、新民、明新、育民,淡滨尼学校是唯一的英文小学。小学毕业后,多数孩子报读后港的光洋和新民中学。

上世纪50年代,淡滨尼的采沙业逐渐发展起来。早期的沙场有9英里的翁东成,10英里的协盛、林和隆等;70年代高峰期,20多个采沙场分布在淡滨尼路912英里(现在的罗央坊一带),商号包括福昌、星联、南记、丰发、联益、协盛、通发、乃力、贺兴、汉阳、华成、杨子仪、王中月、林土龙、立成、保益、隆山、沙峇、有美、东集成等。

沙场表层的红土虽然数量不多,但已足以带动淡滨尼的造砖业,汉阳村一带有南益砖厂、懋利灰砖和灰合品砖厂。

 

采沙的作业程序

采沙场的运作跟锡矿场的金山沟类似,业主取得经营权后首先砍伐树木,挖掘分别储存雨水和泥浆的池塘。基础建设包括搭建约6米高的淘沙架,在水池与沙地间铺设水管,将收集沙土的沙橱安装在行家称为格子的隔间。此外就是添置简单的机械,包括铲泥机、抽水机、水笔、过滤网等。

准备就绪后,工人驾着铲泥机挖松土地,用水笔把泥沙冲洗成泥浆,开动抽水机把泥浆沿着水管吸到淘沙架上。淘沙架有两层过滤网,较粗的沙粒留在过滤网上层,较细的泥沙掉到下层的过滤网,流入沙橱备用,残余的淤泥则引到泥池。

沙橱约6米长,4米宽,4米高,附设多片可卸装的巴劳木隔板。第一代沙橱制造商沈杠、陈老茶、应家、辜继耀无师自通,为采沙业定下使用多年的技术规格。至于格子的多寡则根据沙场规模而定,一般约10个隔间,可同时为10辆罗厘装沙。

上世纪70年代最流行的罗厘,是承载量约5吨的“Bedford J6”型号。每天清晨J6在格子前列队,等候工人装沙。沙场卖给二盘商的价格为每车18元,长期顾客则给予2元优惠,二盘商以2426元转售。缺沙时每车叫价30元,需求量低的时候价格减半。

高峰期,淡滨尼沙场总产量每天15002000趟次。罗厘司机装沙后按照行规,给格子工人几毛钱喝咖啡, 累积下来的咖啡钱比每月百多元的薪酬优厚得多。

采沙场的基本格局。(Tampines Constituency Sports Association提供)

 

环境污染与安全性

传统采沙作业沿着沙场边缘,一圈圈地朝中心往下挖掘,其实也是布下死亡陷阱。沙场发生过的严重意外包括土崩时工人被埋在谷底,罗厘因山路崎岖而坠落斜坡,员工在淘沙架上遭雷劈等。

淡滨尼路双向都只有一条车道,路面弯曲不平,车辆行驶在这条被形容为新加坡最肮脏的公路上,必须提防超速飞驰的罗厘,又要闪避飞落的沙石泥浆,经常出现险象环生的局面

上世纪60年代初,建屋局每年赶建一万多个组屋单位,吸引投资家进军采沙业。业主贪图方便,将淤泥排放到沟渠河流,使到淡滨尼经常淹水,对农民造成严重打击。1963年时任总理李光耀下乡访问来到汉阳村,有些沙主投诉申请不到执照。李光耀将矛头一转,表示签发准证必须考虑到附近农民的生计,沙场头家赚钱,农民的生活却受到阻滞,若政府要求沙主给予农民几千元赔偿应该不以为过。

 

禁止采沙

不过说归说,两个年代以来,采沙的模式没有什么改进。1981年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混凝土国际研讨会上,时任国家发展部长郑章远公开指责小型沙场业者为了私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政府必须耗资几千万元公款来收拾残局,有些破坏甚至无法弥补。政府衡量大局后,唯有禁止传统式采沙作业,那些能够使用先进器材和妥善管理的业者才能继续经营。

上世纪80年代初,建屋局引进日本科技,经营自己的沙场,1991最后一个沙场停止运作。建屋局在淡滨尼新镇到处填土补洞,淡马锡理工学院的部分校园,正好坐落在最后的沙场上。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淡滨尼,到处都是采沙场遗留下来的大洞。(SPH档案照)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