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5, 2017

豢养 温暖与惆怅

作者:海凡
原文刊登于《马·星洲日报·星云》“恍如隔世”专栏,2017年7月24日。
图片是由本博客网主添加的。

它们没有类别的称呼。但肯定不会叫“宠物”,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会有那个概念。

更何况它们本来就野生:长臂猿、犀鸟、松鼠、凤鸡(长尾巨雉)……等。


(马来犀鸟是濒临绝种的受保护动物。图片来源:Wiki)

豢养它们是不经意的,往往由阿沙仔开始。

第十二支队第三中队有一个阿沙小队,绝大部分队员是阿沙族人,从年幼到年老都有,有的还是父子。队伍的领导阿石同志为其中的六位同志分别取名,组成“为本民族争光”。领头的阿为和阿本就是父子。叫他们“阿沙仔”是昵称。对年纪大的阿为同志,其实我们都跟着他的阿沙晚辈叫他“达达”。他听了高兴,露出一脸很淳朴很阳光的笑意,浅浅的额头,皱纹都挤在一起。

养小动物都从那里发端。也搞不清楚他们怎么弄回来?就是发现阿沙小队突然热闹起来,男女同志穿梭进出,都来探望小队里来的新成员,也许是长臂猿,也许是犀鸟或者小松鼠。

这三种野生动物,当然都曾作为猎物被我们锐利的目光锁定。但也就在那段日子里,它们又不仅仅是猎物,而是生活的伙伴,和我们建立了亲昵的关系,成为我们幽深的雨林时间里,曾经拥有的温暖与惆怅。

豢养小松鼠曾经流行一时。当然还是从阿沙小队开始,突然一个早上,阿沙仔来吃饭时,衣袋子里“嗖”的一声,跃出一只灰褐色的⼩动物,转瞬间上了树,尚未长齐全的毫毛,显得短而稀疏,尤其是长过身子的尾巴,一耸一耸的,机灵又伶仃。哪里来的野物?!大家还在错愕——阿沙仔撮唇一吹,哨声未歇,在树枝上蹦跳的小动物霎时来到面前——原来是一只三四寸长的幼年的松鼠!

它一跳跳到阿沙仔的手掌上,两只后肢并拢了坐下,尾巴盘在身边,挺立起半个身子,以两只前肢捧着阿沙仔递给它的木薯,在惊讶的环视下,耸着小鼻子,大喇喇地张嘴享受早点。

大家围拢着七嘴八舌:“不用关起来啊?”“不会跑掉吗?” “哪里抓来的?”“怎么喂养啊?”有胆子大的,把手指伸到小松鼠的嘴边,竟被它啮咬地“哇哇”直叫。

接下去,营房里的小松鼠多了起来,几乎成了各小队都有的新成员。原来都是向阿沙仔讨要的。而我们的阿沙同志,几乎没有私有财物的观念,我有人有,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去掏,尽量满足同志们的要求。


(讨人喜爱的小松鼠)

我也开口要了一只。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真的从阿沙仔手中,接过一只小尾指般大小的“肉虫”,光溜溜的,红扑扑的。半透明的肌肤,仿佛透视到内脏的搏动。紧闭的双眼就像两粒绛紫色的豆子。阿沙仔强调:“要一直喂到它开眼睛,睁眼它一看到你,它就跟定你了!”

那时豢养小松鼠在同志间已有互相传授的经验。我向车衣房要来一小截旧军裤的裤管,缝成一个五六寸深的小布袋,袋口绳子串过,可随意拉紧或松开。这就是小松鼠的“家”!但许多时候它也睡在我的衣袋里,这是必要的,阿沙仔说:“要让它闻你的味道,熟悉你的气味。”小松鼠很爱干净,从来不在袋子里大小便。我把它放在左边的衣袋里,让它紧贴我的心跳。在营房里走动,闲聊,有时它会好奇地顶开衣袋盖子,露出毛茸茸的小头颅来。有时更会飚出来,闪电般溜进我的腋下,在身体里窜动一圈,再从袖口冒出来,乐得我们哇哇直叫!

小松鼠不用关笼子,一早它就自由进出嬉戏。我也不必一直看着它,到了午餐或傍晚,只要我敲响讯号:用白钢汤匙敲击“饭咯”,“磕磕”一响,它很快就跳到我的手上。

出发我也带上它。那时大约半年后了,小松鼠已长成精壮的小伙子。我们出发到芭场运薯菜,归途半路停下来吃午饭,它又从我衣袋里出来,沿着旁边的大树干,尾巴一耸一耸地爬上去。吃完饭后,我掏出一条香蕉,敲击“饭咯”招呼它下来。没想到竟然完全没有回应,我四周游走,仰头寻觅,浓密的百尺高梢,渺无踪迹!我慌了,敲击得更急促,“磕磕”声却都沉埋进山风里。队伍先回,我自己留下来,失魂落魄地在树头悠转…

小松鼠没有再回来!

阿沙仔笑嘻嘻说:它找女朋友去了!我着实惆怅了好一段日子,每回经过那棵大树下,还不免要仰头张望!

许多年后,翻阅雷阳的著作,看到一节饶有趣味的描写:“刘武说:‘戴维斯——他抗日时代和陈老总(陈平)就很密切的嘛——这次在华玲谈判破裂了回来,就在仁丹矿场山顶那边过夜,他跟陈平聊天,他说,你(陈平)呀,要打到只剩一枪一弹啊,不容易。’他说:‘为什么你知道吗?(做神秘状),你们的队员全部是年轻人。没有女人呀,会走光。’”

我眼前又浮现那只小松鼠。

相关链接
雨林告诉你

3 comments:

花非花 said...

许多时候,我对于人们美好的乡愿不知所措。小松鼠找女朋友去了是有可能。但是,一只生活在人类怀抱中的小松鼠,不可能晓得尘世竟是这般的险恶。它,是找配偶去了呢还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满足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呢?

人们总是在期翼美好无可厚非,但是事实又将是如何呢?

Anonymous said...

在西方,狗被形容为人类最好的朋友。
人说'狗不嫌主贫',回忆当年我的狗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的跟在我身边,使我毕生无法忘怀的是它离世之前,
似乎有预感地绕我脚边走了几圈,然后步出屋外,安然去世。悲伤呀!
自此我不敢再养狗,因为我不想再有'生离死别'的伤感!

Anonymous said...

好一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个'法则下,多少树林被砍伐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动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灭绝了,
多少高山峻岭让路给了平原,美其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自以为是的'自私'行径真的带来美好生活了吗?看看'三峡工程'以来四川连年无休无止的地震与各种天灾,
看看无视环保的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无日无夜的雾霾,看看大杀伤武器的全球性竞赛所带来的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敢问'人'为何物?恐怕最后自身也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下,步向'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