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0, 2018

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作者:郭兆树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交流站》2018年3月9日
图片由作者提供

最近电视台播了一部电视剧《心 情》,内容与精神病有关。法庭最近也审理了一起精神病人误杀养父的案子,法官斥责被告明知病发还故意不吃药,导致悲剧发生。我有一个亲人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这里谈谈我所知,并提一些看法。

精神分裂症会产生幻觉和幻听,一些病人会抗拒吃药,他们认为自己没病或认为病好了,无须吃药。看待这类病患,我们不能以对待发烧感冒的病人般来处理——先劝说,不听再骂。别以为病人是故意作对,向病人施压的结果,可能把彼此的关系搞僵。

我这个亲人10多年来不吃药,她丈夫每天得偷偷把药放进饮料中让她服用。直到去年9月进院做了九次电疗后,在12月突然想法出现大转变,现在每天自己会按时服药,但是病情也没什么好转。她病发时,曾连续七天不吃东西只喝水,还曾在四个月里只喝美禄而不吃固体食物,体重减了10公斤;那时她还有工作。因此,精神病人的一些行为并非普通人所能想象的。

我们有时会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其实这个人是看到有人在与自己谈话。有时我们还会看到全身赤裸的人四处走动,不是他们不懂羞耻,而是病患感觉身上被很多东西缠住,脱掉衣服好丢掉这些东西。

大家看到这种情况时,切勿用手机拍视频,然后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试想想,有一天病人康复了,无意中看到那视频,内心岂不是要受到打击吗?另外,对病人家属来说,家里有个精神病人已经很不幸,不应再因这些视频而受到伤害。

目前,我们的社会还存在歧视精神病人的现象,导致病患的家属碍于面子,特意掩饰也不积极求助。本地有一些组织如看护者联盟(Caregivers Alliance),会定期为看护者开办课程,病患家属可以通过这些课程掌握与精神病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和其他看护者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这总好过自己孤军作战。

卫生部可以联合有关组织,举办一些活动及通过报章,教育公众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病人。病患家属也应积极寻求协助,学习如何照顾病患及与病患相处,避免发生悲剧。

癌症病人不接受治疗,死的是自己;精神病患者治疗不当,死的极可能是家人。另外,报章在刊登自杀新闻时,都会刊登一些援人组织的电话号码,希望以后报章在刊登有关精神病的报道时,也刊登一些协助精神病患家属的组织的电话号码。

我要向卫生部反映两件事,一是为什么心理卫生学院没有自己的救护车?要送那些不愿去看病住院的病人,只能召私人救护车,一趟从250元至350元不等,价格绝非“负担得起”;另一种做法是卫生部给予一些津贴。这昂贵的车费也是我那亲人喝了四个月美禄后才送院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劝她搭德士去医院接受治疗。二是心理卫生学院的C级病房虽然价格低,但冲凉房不设隔间,病人洗澡时大家赤裸相看,毫无隐私,这不是每个人(尤其是女性)可以接受的,希望能改善。[1]


原作者郭兆树的补充内容



发病前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和精神錯乱的病患发病之前通常会有些征兆,我听过一个讲座,医生提到几点:

(1) 疑神疑鬼,怀疑有人盯住或要害自己。
(2) 整个人無精打采,大部份时间就想睡觉;不喜欢社交活动。
(3) 胡乱买东西。
(4) 有时候会觉得头很痛。

上述情况在我的亲人的发病初期都出现过,后来严重到觉得报章上的文章内容竟然发生在她的生话上,甚至未卜先知; 她下班回家后看报纸,发现报道竟然是她今天在工厂所碰到的。有一天早上,她“看到”墙壁上的电线紊乱,拿着螺丝起 子去拆,到了这地步只能召救护车強行把她捉去医院。

接受第一次治疗后(只住院两星期),四年里情况受到控制,还能去工作。不过最终病情发作,住院十天左右,出院后继续工作。2015年底病情又发作,2016至2017这两年内一共入院治疗三次,短则一个半月,长則两个多月,目前赋闲在家。医生说药物对她已起不了作用,看来那些幻觉、幻听要伴着她的下半辈子了。


(她产生幻觉,看到很多怪物在眼前飘浮, 吓到用被盖着头)


幻觉和幻听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幻听的内容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譬如有一 回她正在吃饭,突然觉得有一男一女在她面前大声说话,骚扰到她,她大声趕他们走,但是趕不走。她迁怒于我,说我让这两人进屋子里来。有一回她在炒菜,我经过她身边,她无端端地责怪我把脏东西丢进锅里,愤怒的把整锅菜倒掉。从前年到去年的一年期间, 她觉得牙齿有问题不能刷,所以整年都没有刷牙。

2016年底某一晚我正在兼职,她来电说她现在处境很危险,等人来救命,不过已经有一个人会来救她, 但这个人找不到她住的这层楼,她发觉所住的这层楼已经消失了 ,要我趕快来救她。目前,她有时还会脱光衣服在家里走来走去, 说身上有很多微生物;或脱光衣服躺在床上,说医生正在为她治病。


《心 情》与抉择的心情


电视剧《心 情》把几种精神病的病况呈现给观众, 让观众了解各种精神病。尤其是最后几集強调治疗与持续吃药, 发出了正面讯息。 不过有一点偏差的,就是剧中的病患者都向私人精神病医生求医, 完全没提到“心理卫生学院”(IMH),这与现实不符。

 这里顺便谈谈私人医生与政府医院的不同:首先是收费, 坊间有名的洪医生于三年前的问诊费为每分钟$7,药物费用完全沒有政府津贴,不晓得現在有调整吗?在政府医院,诊费与药物都有津贴,低收入家庭还可通过医药社工申请全免。 IMH拥有庞大的支援队伍,如果病人出院后情况不稳定, 医院会派人前来探访,了解情况,这是私人医生所做不到的。不过,在与病患的沟通交流的环节上,私人医生比政府医生强多了。


(与我同行,消灭歧视 Walk with us, stamp out stigma)

《心 情》的结尾是欢喜收场, 男生不介意女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执意与她交往。 我以过来人的经验,最好不要与那位女生结婚。 我不是歧视精神病患者, 而是她极可能成为你的负担而改变了日后漫长的生活。精神分裂症是不容易治愈的病症,而且复发机率高。据我看到的情况,精神分裂症病患者的病症遗传给下一代的机率不低, 绝非电视剧中所说的15%。 如果所交往的对象曾经患过轻微的精神病,如恋物癖,強迫症等, 问题不大,这些病可以根治,但如果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我的忠告还是离开算了。


精神分裂症是否有潜伏期?


我想以一个例子来说明精神病的潜伏期。几年前我在武吉巴督第505座组屋居住, 二楼有户人家,男主人六十岁左右,生了一女二男,与邻居互有来往。 他的长子有轻微的精神病,俗称有一点“笑”,工作断断续续;长子娶的老婆病况比他还严重,对着陌生人儍笑。 

有一天男主人的小儿子在楼下遇到我,说最近被老爸搞得很头痛; 晚上自言自语,又跑到楼下的药材店捣乱,搞到人家报警。后来还是把老爸送去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 最后通过议员写伩,送去疗养院。我偶而向他的小儿子查询情况, 获知他老爸在疗养院要打人,院方正在安排将他转送到IMH。 

我搬离那儿后偶有回去,听街坊说那小儿子也不正常了。 到了这地步我们才发觉原来那位男主人有精神病,他先传给大儿子, 然后才小儿子。在他六十多岁发病之前, 是一个看起来完全正常的人,我认识他七八年, 言语上根本感觉不到他有问题。为什么到了晚年才发作?在精神病学上是不是真的有潜伏期?若有,那结婚时完全不知道伴侣有精神病,一切只好靠苍天了。


了解精神疾病,建立情感账户


关于精神病,新明日报时有跟进报道。

本地歌手李慧玲虽然拥有辅导硕士学位,但因情伤患上忧郁症,一度不能接受自己需要辅导,萌起轻生的念头。

还好,她有八名好友轮流陪伴,即使是半夜三更,需要有人陪伴时都会有人赶到,在家人与朋友的协助下,终于走出低谷。


(新明日报,2017年10月6日)

脑神经科博士李颖盈一向来好好的,突然间“急性精神错乱症”发作,举止变得怪异,朋友网购手机寄到她的家,她却以为朋友盗用她的身份证来躲避官司;家人带她就医,她却认为要带去让法官判罪;修博士课程时以为有人要诬陷她假造实验数据等。还好她接受治疗并逐渐康复。

本地精神病专科医生透露,每一百人中会有一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若有直属亲人患上此病,患病率会增加约10倍。


(新明日报,2017年5月28日)

根据洪永元医生的说法,常鼓励病患出去走走,多做点事,让他们觉得有成就感,病患的情感账户(Emotional Bank Account)就会增加,人会看到希望并累积正能量。


(建立个人的情感账户)

若想要进一步了解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问题,为家人与朋友提供更好的照顾,不妨考虑参加 Caregivers Alliance 免费为照顾者提供的互助培训课程,让大家有机会分享经验并从中学习。

最后要强调的是,精神病患者除了服药,亲人朋友的关怀起了一半的作用,就像李慧玲与李颖盈康复的个例一样。多年来,我到IMH探访亲人,遇见过两位長期住院的病患:一位是大约40岁的印度妇女,丈夫与她离婚,家人也不理她,在IMH住了三年多;另一位是中年华族女子,住了两年,同样家人不照顾她。亲人抛弃了病患是最可悲的,失去了最亲密的支援,病患康复的道路将会格外漫长。


[1] IMH于3月13日给予原作者反馈,澄清已经提升C级病房洗澡间的水平,如今都设了隔间,也有帘布可以拉上,有一定隐私。IMH亦表示救护车的费用可以向医院某部门提出申请协助。这十多年来作者常向医院职员提过帮补救护车的费用,IMH都没说过有这样的服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