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08, 2019

首都戏院 Capitol Theatre

联合早报主办的2018年书展与95文学节首次迁入市中心,在首都大厦和赞美广场两个百多年的老地标举行,让人耳目一新。在早报的安排下,我在此昔日的市政区为读者做了一场步行导览和关于小坡记忆的讲座,亦唤醒了自己对这个老地区的记忆。


(在首都大厦举行的《小坡记忆》讲座。摄影:刘健茂)

现在的电影院设在购物中心内,“电影城”同时播映多场电影,娱乐、购物、饮食、消闲在同一屋檐下。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在商场泡泡冷气,冲淡外头的暑气。

这些电影院都很小,只有两百来个座位。银幕也不像从前的电影院那么宽阔。过了55岁后,平日进入这些影院看“小电影”,花费为$4.50,算是今时今日的廉价娱乐了。


从前的电影院


从前新加坡的戏院都“很大”,两三百个座位的小电影院我没见过。大凡一千个座位以上的,都会冠上“大戏院”的称谓。这些独立式的“大戏院”,特色是外观反映了建造时期的建筑潮流,银幕也很宽阔。


(小坡的光华大戏院。图片来源:互联网)

阔银幕电影(70mm菲林)由1955年摄制的爱情歌舞片《Oklahoma!》掀起热潮,1997年拍摄的《Titanic》可能是最后一部阔银幕电影,为观众提供了宏伟的视觉享受。

从前的电影院不叫电影院,而是电影园。老舍的《小坡的生日》中,对电影园的描写是这样的:“原来电影园就离家里不远呀!小坡天天上学,从那里过,但是他总以为那是个大礼拜堂。到了,父亲在个小窗户洞外买了票。父亲领着他们上了一层楼。…奇怪!大堂里很黑,只在四角上有几支小红灯。…他们坐好,慢慢的人多起来,可是堂中还是那么黑,除了人声唧唧嘈嘈的,没有别的动静。来了个卖糖的,仙坡伸手便拿了四包。父亲也没说什么,给了钱,便吃开了。”

老舍于1929年来到新加坡,在华侨中学教了一个学期的课,然后续程回中国。他叙述来新加坡的背景:“离开欧洲,两件事决定了我的去处:第一,钱只够到新加坡的;第二,我久想看看南洋。”原来他到伦敦教中文,学期结束后到欧洲游玩,盘缠都花得七七八八了。

1929年看电影的场景,跟我小时候看电影的感觉是颇相似的。看电影是成长年代的大众娱乐,成为过去的年代的集体记忆。


首都戏院靠近我家


小时候住在水仙门,往桥南(大坡)走去,最靠近的大戏院是大华,余东璇兴建戏院给爱妾看戏,外墙上保留的“天演大舞台”这个原名,出自“星洲三大书法家”之一的谭恒甫的墨宝。战前,谭恒甫这位晚清秀才在长泰街(Upper Hokkien Street)附近创办私塾,为大坡、小坡的商行书写多幅牌匾,打造了新加坡的传统街边艺术风情。至于他的门生徐祖燊和曾守荫的墨宝,则出现在广惠肇碧山亭和精武体育会等。

住家往桥北(小坡)走去,最靠近的大戏院是首都(Capitol Theatre),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戏院,无论气势或舒适感,都比大华戏院强多了。

如今的首都戏院不再定期演戏了。它跟相邻的首都大厦(Capitol Building,Namazie Mansions)乃小坡大马路(North Bridge Road)与史丹福路(Stamford Road)交界的保留建筑,1999年初由政府接管,重新发展后于2015年启业,取名Capitol Piazza。


(首都大厦建筑群)

80多年前首都大厦初发展时,原业主为波斯商人Namazie。Namazie Mansions 于1930年完工,比首都戏院晚了一年。首都戏院是全新加坡少数几间冷气戏院。邵氏机构的新娱乐戏院(Alhambra)则为新加坡第一间冷气戏院。

以前戏院装冷气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冷气跟炎热天气的温差大,一寒一热容易生病,戏院商认为人们不可能到有冷气的戏院看戏,都不愿意冒装冷气机的风险。邵氏果断地开启了冷气戏院的先河,戏迷穿着寒衣外套来看戏。戏院广告不是叫人关掉手机,而是教导观众多添衣服取暖,避免着凉。

1930年代中叶,新加坡有10间独立式戏院,首都戏院是最大最新的。其他戏院有:

- 新娱乐戏院(Alhambra, Beach Road)
曼舞罗戏院( Marlborough, Beach Road)
- Pavilion(Orchard Road, 后来兴建 Specialists’ Shopping  Centre)
- Roxy(乐斯, East Coast Road)
- Wembley(Queen Theatre, 芽笼)
- Tivoli(North Bridge Road)
- Empire(重庆戏院, 金华戏院, Tanjong Pagar Road)
- Majestic (天演大舞台,皇宫戏院,大华戏院)
- Gaiety (Albert Street 与 Bencoolen Street交界)

日据时期,军政府将首都戏院易名为共荣剧场。战后,邵氏收购了Namazie Mansions,易名为邵氏大厦。1,686个座位的首都戏院成为邵氏的旗舰品牌,放映首轮电影。看戏分前座(gallery),后座(stalls),楼上(circle seats),1970年代的票价分别为$1, $2 和 $3,学生票半价。如果有明星登台,票价则相反,前座最贵。1990年代大戏院纷纷拉下帷幕前,票价已经“飙升”到$2.50, $3.50和$4.50。


你对首都戏院有什么特别的回忆?


1963年4月2日,新加坡电视台开始播映4小时的英语节目,同年11月23日,电视台播放中文节目。首都戏院旁开了一间National电视机陈列室,晚上开放给街坊看节目。这些笨重的电视机装在大箱子里,不像现在那样“轻薄”。阿嫲牵着我的小手,看完新闻后,便走到附近酒店街(Colemen Street)的店屋搭房,“大箱子”就这样保藏着阿嫲和我的秘密。


(1970年代初的首都戏院街景。图片来源:互联网)

考完小学离校最后一份考卷,跟同学去首都戏院看《窗外》,认识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美女林青霞这位梦中情人。日后到了台北西门町,总不忘往店内张望,看看是否能“物色”到第二位林青霞,结果证明林青霞是独一无二的。

《窗外》成为日后的林青霞、秦汉电影的辉煌时代的奠基之作。电影的出品人兼音乐制作顾家辉,导演宋存寿都是日后家喻户晓的人物。宋存寿的1973年之作捧红了第一次拍电影的林青霞,1976年《秋霞》则是歌手陈秋霞的第一部电影。宋存寿不愧为爱情电影专家。

数年前看过一些旧街招,才知道林青霞并非第一位演出琼瑶的小说改编的《窗外》,较早前国泰院线已经播映过“青春玉女”吴海蒂的作品。


(林青霞之前,吴海蒂已演出过《窗外》,由国泰院线播映)

1991年,新加坡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影院终于可以播映R(A)级电影,年满21岁才可入场。我的女友长相年轻,到首都戏院买票时,必须出示身份证,入门也必须检查身份证,使我有拐带未成年少女的感觉。当时女生走入影院,还必须顶住有色眼光,真不简单。


(1930年代的首都戏院内观,可看到屋顶装置了吊扇。图片来源:NHB)


电影分级制


R(A)电影前的年代,新加坡电影审查委员会对影片进行内容审查后,将影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公开放映的电影片,另一类则是被禁止放映、任何年龄的影迷都不能观赏。

初解禁的年代,好多影迷都趋之若鹜,满足见识三级片的好奇心。当时黄霑和王晶乃著名的“三级教父”,这些香港入口的三级片,咸湿有余,故事不足,《肉蒲团》式的烂片已经无法吸引观众。R(A)的A逐步摆脱了Adult(成人)的规范,走入艺术(Art)的领域。

R(A)电影中,印象较深刻的是《Basic instinct 》(第六感通缉令),女主角Sharon Stone凭此片蜚声国际,双脚交叉那一幕成为经典。现年60岁的昔日红星依然靓丽照人。

相关链接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首先我必须要说的是,虽然我的童年在大坡渡过,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与首都戏院不过 ‘咫尺之遥’,
但我从未去那裡看过一套电影,我甚至没有在那裡留下半根脚毛。
我清楚记得我年幼时,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带我到东方戏院看了一套名为 ‘飞天怪兽’ 的日本电影。
之后我们全家偶尔到大坡的大华,美芝路的曼午罗,丹戎巴葛的金华 .....等
中学时代正是我与好友看了很多当时大行其道的台湾电影,如 “我女若兰”,“哑女情深” 等。
六,七十年代,我多次到乌节路的丽都和国宾戏院,其中印像最深的是 ‘詹士邦’ 间谍片 和 ‘机场’
系列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多次与三,五 ‘志同道合’ 的死党,出于好奇,拿着蓝色Restricted Passport 乘火车
或 绿色壹号巴士到新山看当时新加坡还看不到的 ‘三级片’。
大学毕业之后,曾经与多位女友到多间不同戏院 ‘投其所好’ 观看各种类的电影,然而,‘有缘无份’
‘花前月下’ 只留下多少回忆,也给我的人生空添了几许浪漫色彩!
八十到九十年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这期间我没有看过多少电影,也几乎与电视无缘,一片空白!
我在九十年代全家移民离开了新加坡,在这裡,我每天通过电脑,在互联网上补偿了我当年的失落,
我回看了多少当年的旧电影与电视剧,我天天沉醉在老歌所钩起的回忆当中,.....
回想起年青时代的轻狂,已过古稀之年的我,也许已经没有了那份激情,这裡的一切都是那麽的自由
与开放,有时打开电脑,看到了各种各样 ‘令人咋舌’ 的 ‘成人电影/短片’,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你看不到的!.......
慨叹 ‘朝如青丝暮成雪’,也许这就是 人生!不是吗?!

Anonymous said...

有关新加坡戏院的怀旧网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B6R1m1KQs&app=deskto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1YK6T5G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