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24

十月成都

202310月下旬,成都的秋意渐浓,界于寒温之间,让人不禁怀念曾经生活过的秋高气爽时节,出门只需套件外套便足以抵御寒冷,头脑也因此变得格外清醒。

 

盖碗茶

有云: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又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成都喝茶容易,茶文化深入人心,仿佛每一缕清风都能带来茶香。尽管成都并非茶叶产地,但这里的茶种类丰富,从桂花乌龙到老藏茶,从五年普洱到十年普洱,再到铁观音和红茶,应有尽有。市内的茶居更是数不胜数,老成都人喜欢在露天下,清风拂面,坐在吱吱作响的竹椅上,悠闲地品味盖碗茶。喝茶时,轻轻侧开盖子,食指按住盖眼,其他三指提起茶碗,优雅地慢饮轻尝。

青羊宫外的茶店

一些室内茶居还可以找到桥牌和麻将桌。这里的麻将简化了牌数,只有筒索万,没有东南西北中发白,也没有公鸡蜈蚣猫鼠花,每人13张牌,糊牌后其余三家继续,游戏进行到最后一个输家出现为止。

对我而言,盖碗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承载着我对粗茶淡饭,简朴生活的回忆。最后一口饭扒入口,把清茶倒入碗中,仰头一饮而尽。噢....最好喝的玄米茶,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昔日偶尔上茶楼喝的盖碗茶,则是不同的体验。那时候,如牛车水的大东、南唐、新纪元,小坡陈桂兰街的大新等粤式茶楼物美价廉。在这些茶楼里,你可以听到头顶吊扇咦咦作响,大家随意搭台,先上一盅盖碗茶,普洱和六堡是最受欢迎的选择。企堂端着大水煲,随叫随到,为你的茶盅注满热水。第一泡茶用来洗涤杯盘。焗出茶味后将盖子略微一侧,把茶倒入小茶杯,那才是真正的饮茶时刻。

至于吃不完的点心,企堂收回大蒸笼里,卖给下一位客人。由此可见,进入自己口中的,可能也是其他客人吃剩的。

蜀道难,在成都喝咖啡似乎更难,成都不像广州、上海、北京等国际化城市,咖啡馆随处可见。成都喝咖啡不如喝茶那般普及,但随着瑞幸咖啡的入驻,这座城市的咖啡文化也在悄然兴起。

天府广场的瑞幸咖啡馆(Luckin Coffee)

想起了阿嫲和父亲,他们对茶和咖啡偏好的变化,反映了那代人的生活变迁和饮食文化融合。阿嫲百年前从顺德农村来到新加坡,认识爷爷后嫁到鹤山大口墟乡下,30年后重返狮城,带着回乡的心愿在他乡终老。阿嫲最喜欢喝的不是家乡茶,而是南洋咖啡。水仙们吊桥头畔的芳园咖啡店在后巷烤咖啡豆,香气传到百米之外。阿嫲的咖啡瘾起,给我一毛钱,走到芳园后面的厨房,向讲海南话的头手买半唛咖啡乌,回来自己加糖。

父亲虽然也喝茶,但对西洋红茶抗拒,说红茶寒凉,喝了会头晕,因此到咖啡店点的都是咖啡,年老时偶尔叫美祿。反正喝咖啡比茶多,我到他家里才会泡一壶热茶。

昔日回乡度过晚年的老妈姐,最怀念的除了咖喱鸡,就是咖啡了。送她们一袋三合一咖啡,南洋情怀马上涌现。可见对那一辈老华人,离乡背井后,咖啡已经成为新宠。

如今新一代泡泡茶店在新加坡如雨后春笋,在中国也不例外,2017年在云南崛起的中国版泡泡茶“霸王茶姬”,,以云南茶产为品牌,奶茶为主打,疫情期间成都开业,百多间店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天府广场的霸王茶姬(CHAGEE)

云南茶叶从千年前的云南到西藏的茶马大道,通过千年后霸王茶姬进军新马泰。本地的贡茶(LiHO Tea)、KOI吃茶三千、霸王茶姬等台湾和中国的连锁店,有传统乌龙、大红袍、铁观音、普洱、茉莉、桂花茶等,主要以冰冻珍珠奶茶和加糖新口味来吸引年轻人。这些新式茶饮与阿拉比卡咖啡相比,价格相差无几,茶馆和咖啡馆在年轻人市场中各占一席之地。

2024年伊始,新加坡的霸王茶姬门店已经一夜之间改头换面,更名“amps tea与茶。对此,不少分析表示霸王茶姬被本地加盟商了。然而,遭遇新加坡加盟商背刺的不止霸王茶姬,还有类似的奶茶品牌贡茶变LiHO

你会喝这些新时代泡泡茶吗?我会的,我喝的是不添加奶糖珍珠,原汁原味的热茶,这些茶叶品质都有一定的水平,水温、茶叶和水量都有管制,味道蛮不错的。最常光顾的是福南的霸王茶姬,那是每个星期天走完皇家山后,歇脚喝茶的地方。不过最喜欢的是吃茶三千,台湾冻顶乌龙的口感。

成都短行,扣除头尾两天飞机来回,实际上只在成都逛了三天。最有感觉的是尽情享受了这座城市的茶文化,品尝昔日慢活年代的回忆。

 

洛带古镇

乘坐地铁二号线至终点站龙泉驿,再转乘出租车(德士)行驶10公里,耗费31元人民币,便可抵达洛带古镇。据传,成都本地人鲜少踏足洛带古镇,一方面因为这里并非传统的四川人聚居地,而是由外来的客家人所占据;另一方面,洛带被视为仿古小镇,并非保留了老成都的原貌。尽管镇中有些如广东会馆这样的清朝古建筑得到了保护,但许多其他建筑仅是为了重现古镇风貌而新建的。

广东会馆

这正是看过世界的旅行者所说的,中国许多所谓的老城区,都带有浓厚的人工复古气息。我游历的古城不算少,不免有同感。

与洛带古镇紧密相连的博客古镇,拥有一座典型的客家围楼——博客土楼,与同安文华楼和永定土楼颇为相似。经过详细查询,发现它是仿照福建客的建筑风格而建,突显了客家人在清朝时期向西迁入蜀地,开发成都的历史。明末清初期间,随着“湖广填四川”的政策,来自闽西、广北、赣南交界地区的客家人响应清政府的号召,大规模迁移到巴蜀地区,开垦了成都平原以东的荒废丘陵。

博客土楼

当地的广东会馆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广东人的聚集地,而是1746年乾隆年间由“广东客”所创建,用于集会、戏剧表演、议事、寄宿及招待贵宾的场所。

漫步洛带古镇,频繁遇见身着苗族服饰的女孩,她们或许是在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看起来像00后的年轻女性化身为模特儿,从小店镇上租借服装和头饰,在当地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各种姿势,为古镇留下美丽的倩影。

伤心凉粉是地道的客家菜肴,以多种辣椒为配料,辣得让人泪流满面。算盘子和擂茶同样是客家的传统小吃,但在古镇中却难以找到。当地人甚至对算盘子一无所知,好奇地问这算盘珠子能吃吗?这让我思考,算盘子是否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独创?最终我在博客楼品尝到了当地的擂茶,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版本相比,显然少了些许细腻和创意。至于滋粑和艾蒿馍馍,则是以艾草和香蒿为调料的煎饼,这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罕见的。

伤心凉粉

所谓吃在四方,古镇随处可见“手撕兔肉”和“老妈兔头”的招牌,虽然我们对此感到不忍,但实际上,食用兔肉与牛羊鸡鸭猪并无太大区别。或许另一考量是兔子是否属于家禽,或者与蝙蝠、果子狸等野味类似?它们是否会成为新一波疫情的导火线,或者成为疫情的代罪羔羊?

 

宽窄巷子

对于老成都人来说,宽窄巷子是个比洛带古镇更值得推荐的地方。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中心,交通便利,且相比于千篇一律的古镇风貌,它展现了更为独特的老成都魅力。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由三条平行的传统街道——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周围的民宅构成。这里曾是清朝八旗官兵的居住地,2008年经过修缮后向公众开放,成为展示老成都文化的重要地标。街上人群中不乏抽烟和吐痰的行为,这就是成都生活的一部分。与洛带古镇常见的苗族装扮少女不同,宽窄巷子以穿着汉服的美人为特色。

汉服女郎

在宽窄巷子的见山书院,我们体验了成都数日来最为昂贵的餐饮。尽管价格不菲,但其招牌菜老坛酸菜鱼的味道,远胜于我们前一天在洛带古镇所尝试的同类菜肴,让人回味无穷。

见山书院变成餐馆

 

西蜀廊桥古镇

在成都世纪城的Holiday Inn(假日酒店)下榻期间,发现酒店旁边便是西蜀廊桥古镇,这里由12栋具有川西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虽然被称为古镇,但它更像是隐藏在高层酒店、公寓和会展中心之间的沿河老街,其中有现代化的意大利餐厅、西式酒吧、中式火锅店以及“古董”店。

然而,不要轻易被那些中国网站上的“闪亮的明星”、“吸引众多海内外的游客”、“淳朴厚重”或“天府水乡美称”等形容词迷惑。毕竟网络文章一大抄,有多少网民真正亲临其境?西蜀廊桥古镇并非典型的水乡,晚间甚至成为世纪城中最缺乏人气的地方。但正是因为这里不拥挤,我们得以避开二手烟,从容地彳亍于老建筑之间,欣赏老建筑的整体美感。

西蜀廊桥之夜

 

杜甫草堂

离开成都前一天,我在细雨纷飞中拜访杜甫草堂。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因安史之乱而流亡至成都,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建起茅屋,并在此住上四年。杜甫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描绘这个地方。严武去世后,杜甫离开成都。

杜甫茅屋入口

杜甫草堂多次遭受战火的洗礼,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其中,柴门展区的杜甫茅屋故居在20世纪末得以重建,室内陈设据说保留了杜甫时代的风貌,通过书斋内的书几、文房四宝等展品,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杜甫在此创作240多首诗作,标志着他创作生涯的一个高峰。

草堂一角

在草堂园区内,考古学家们发掘出唐代的民居遗址和文物,这些发现验证了杜甫对其居住环境和生活情景的描写,进一步丰富杜甫草堂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古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