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0, 2024

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原文刊登于《源》2024年第3期,总期169,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


开埠以来新加坡从南部市区向外围垦荒,每个地貌的缘起都有其独特含义。加基武吉(Kaki Bukit)属于勿洛的八个分区之一,约百年前开发成马来人安置区,与居住在巴耶利峇葱茅园的华人为邻。40年前加基武吉进入蜕变阶段,成为凝聚三万多各族居民的市镇。2017年地铁滨海市区线全面通行,列车驶入勿洛北和加基武吉两个地铁站,老居民深深体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境界。

多数组屋区边缘都有一两个轻工业区,让居民在原地安居乐业,加基武吉则有七个工业园、科技园和科技中心。虽然名为科技,这里所走的并非高端科研路线,租户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以汽车维修与相关周边工业为主。预期2030年巴耶利峇空军基地搬迁后,建筑高度放宽,新一轮变化在所难免。崭新的加基武吉民众俱乐部设立展厅,为昔日保留些许蛛丝马迹。

加基武吉地形图。

 

山脚的马来村

山脚是加基武吉的马来文直译,不过一个甲子前小山坡已被铲平,土壤运到东海岸填海。

加基武吉的初期发展源自1920年代末。当时政府计划兴建加冷机场,友诺士(Mohamed Eunos bin Abdullah)说服加冷河口一带的居民,迁徙至山脚下重建家园。当时友诺士受到吉隆坡市区发展的启发,提议让马来人以一贯的生活方式集居,即可保留马来文化精髓,亦可提高马来民族主义意识。友诺士运筹帷幄,最终获得立法委员会同意,拨款购买土地兴建甘榜马来由(Kampung Melayu)。

马来村所承载的最重要元素,是 本地马来人名称的源起。从前的新加坡人口普查报告没有马来人这个称谓,而是称为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武吉斯人(Bugis)、亚齐人(Achinese)、巴达人(Batak)、爪哇人(Javanese)、峇厘人(Balinese)、巴韦安人(Baweanese)等。友诺士和一群有志之士成立新加坡马来人联盟Kesatuan Melayu Singapura),通过普及马来人教育来提升族群的社会地位。马来人联盟成立后,从马来群岛前来安家的族群统称为马来人,一度掀起何谓马来人的激辩。我们的教育政策加强了群岛族群与其他种族的融合性,有些马来人认为四海之内是一家,有些则投诉后代不知道先民从何处来,已经丧失民族的根。

友诺士原籍米南加保,在甘榜格南的马来学校接受启蒙教育,莱佛士书院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基于对马来社会的影响力,殖民地政府委任他为首位马来族立法委员。友诺士去世后,甘榜马来由易名为惹兰友诺士马来村(Jalan Eunos Malay Settlement)。

殖民地时代采纳各族群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部落认同”确实提高族群凝聚力,但放诸于现代社会,处理不当的话会带来反效果。80年代政府征用这个地方,把马来村转型为多元种族住宅,昔日在这里生长的村庄小孩,成为第一代加基武吉组屋居民。毕竟山脚下是个马来村,故土情怀难以磨灭,目前马来居民约23%,华人65%,跟全国种族比率还是有些差距的。

加基武吉组屋和工业区取代百年前的甘榜马来由(惹兰友诺士马来村),突显新加坡从“部落认同”进入多元种族集居的历程。

马来甘榜不可或缺的是祷告场所,来自阿拉伯的阿卡夫家族为居民建设宏伟的阿卡夫回教堂(Masjid Alkaff)。一个甲子后,回教堂搬迁至加基武吉4路(kaki Bukit Road 4)和勿洛水池路(Bedok Reservoir Road)交界,易名为阿卡夫甘榜马来由回教堂(Masjid Alkaff Kampung Melayu),它也是本地少数为听障和残疾人士开办宗教班的回教堂之一。

阿卡夫甘榜马来由回教堂是本地少数为听障和残疾人士开办宗教班的回教堂之一。

 

被逼出来的水源传奇

加基武吉4道(Kaki Bukit Avenue 4)的惹兰友诺士备水池(Jalan Eunos Service Reservoir)是个10万立方米的水库,约等于4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惹兰友诺士备水池于上世纪50年代初建,目的是为了增加供应量给芽笼、加东和樟宜地区。随着东部地区人口激增,十多年后备水池进行扩建。勿洛蓄水池的水源经过勿洛自来水厂净化后储存在备水池,再由地下管道输往千家万户。

惹兰友诺士备水池储存净化后的水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由于本土人口密集,公共设施一物多用已成新常态。勿洛蓄水池是个水上运动场,也是举办滑水和龙舟赛的地方,浮动太阳能板则是新常态下诞生的另一道风景线。由于蓄水池较清凉,浮动系统的效率比装在屋顶的传统太阳能板高出5%至15%。

众所周知,洁净水是新加坡的战略资源,不过水源传奇是被逼出来的。20世纪初新加坡已落实备水池规划,每天从长堤50公里外的蒲莱山(Gunung Pulai)集水区,输送淡水到珍珠山备水池。二战期间,英军从新山撤退,炸毁新柔长堤来延缓日军攻势,长堤上的水管也被部分炸毁,使到市区水供不足,日军占领新加坡后迅速把水管修复。二战后用水量激增,长堤更换大水管,水供总算稳定下来。

新加坡建国时期跟马来西亚签订两份水供协议,第一份已经结束,第二份2061年才到期。一些马来西亚政客经常以关掉水龙头来威胁新加坡,促使我们通过收集雨水,制造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等来扭转乾坤。今天全岛共开辟了17个蓄水池, 1985年由沙塘改建的勿洛蓄水池乃其中一个。

勿洛蓄水池的浮动太阳能板正是新常态下诞生的另一道风景线,浮动系统比装在屋顶的传统太阳能板性能高出5%至15%。

宏观层面上,勿洛新生水厂投入运作,回收的污水源源不绝,经过处理后就像蒸馏水般纯净,部分用来支持晶片生产、电子业与发电厂等主要工业,其余的则注入蓄水池。新生水和淡化后的海水提供超过一半的洁净水源。柔佛的河流干旱时,甚至从新加坡输入新生水来解决燃眉之急。

 

旷野风情的沙山与矿湖

沙是新加坡另一重要战略资源,勿洛蓄水池和风光旖旎的矿湖,就是昔日的采沙场遗迹。如果您厌倦了城市的高楼和花哨的度假胜地,不妨走入桃花源,充满原始野性的矿湖,呈现的是北欧自然风光;矿湖壮观的沙丘,不妨想象置身于鸣沙山或大沙漠。

充满北欧自然风光的矿湖是昔日的采沙场遗迹。

醉卧沙场君莫笑的古早情怀,或许让人感觉不真实,但沙子是实用的物质,提醒我们新加坡东部曾经拥有过20年采沙的风光岁月,用来填海兴建樟宜机场和广厦千万间。

壮观的沙丘提醒我们新加坡东部曾经是采沙业蓬勃的地区,沙也是新加坡的战略资源。

自古以来,列强不惜东征西讨或殖民来扩充领土。对新加坡而言,增加土地的方式则是文明的填海作业。自 1822 年开展第一项填海工程,建造莱佛士坊以来,本岛的土地面积已增加四成。历来的填土材料不是从内陆山丘挖掘出来的土壤,就是来自周围海床和东部老冲积层平原区的沙子。1980 年代中期,这些资源开始枯竭或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采沙业告一段落,转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买沙。根据联合国2019年的报告,新加坡是最大的海沙进口国之一,过去20年进口5亿吨海沙。

本世纪初,印尼暂时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海沙,数年后以打击非法走私为由,再次禁止海沙出口。这时候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两个综合度假胜地正处于建造高峰期,工程就是靠加基武吉囤积的沙丘来完成的。

印尼停止输出海沙后,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海沙供应国,此外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都成为新的来源地。新加坡对进口沙子的需求不可能中止,例如大士港的填海面积相当于 380多个足球场,未来的东海岸人造长岛计划都用到大量海沙。成熟的工业技术可节省海沙的用量,例如荷兰发明的“空注法”(empoldering),简单地说就是围海造田,先在需要填海的区域周围建造海墙,然后将海水抽干,可省下四成沙量,德光岛的填海工程已率先采用。

 

为社会注入暖流的内政群英

坐落在勿洛蓄水池旁的内政团队战备人员协会,为会员提供轻松写意的傍水体验,也是对战备人员的肯定。内政团队组织庞大,来自警察部队、民防部队、移民与关卡局、监狱署、中央肃毒局、平民和专职人员、内政科技局、赌场管制局和黄丝带新加坡,我们觉得新加坡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内政团队居功至伟。

新落成的内政团队战备人员协会,为会员提供轻松写意的傍水体验,也是对战备人员的肯定。

不远处加基武吉5道(Kaki Bukit Avenue 5)的丛林,曾经是加基武吉中心监狱学校Kaki Bukit Centre Prison School)所在地,让更多囚犯继续读书,实现“学校第一,监狱第二”(School First, Prison Second)的改造理念。时任监狱署蔡志杰总监将监狱官和监狱里的工作人员称为“导航者”(Captains of Lives),开启21世纪监狱转型之旅,引导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如今监狱学校已迁移至丹娜美拉。

早在建国年代,本地监狱已将教育定位为让囚犯重返社会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今监狱学校开办的中学与高中学术课程,每年招收400多名各年龄层学生。几年前监狱学校与义安理工学院和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合作,让囚犯修读物流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并获得黄丝带计划和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资助。至于对学术兴趣不大的囚犯,亦可获得技能培训,例如嗜毒人士可加入中途之家,接受道德与职业辅导,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21世纪初成立的加基武吉中心监狱学校(Kaki Bukit Centre Prison School),让更多囚犯继续读书。原建筑已于2018年拆除。图源:Gareth Phua。

 

维护公路安全的维康(VICOM

居住在东部的拥车人士,对于加基武吉4道(Kaki Bukit Avenue 4)的维康车辆检测中心(VICOM)不会感到陌生。本地注册的车子必须定期开入检测中心,领取安全证书后才能更新路税,继续上路行驶。维康自1981年成立以来,已为超过1000万辆车次进行检测。

成立维康车辆检测中心(VICOM)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新加坡公路安全。

维康见证新加坡公路网扩张和汽车工业改革的历程。维康初成立的时候,公路上只有16万辆车子。如今在路上奔驰的车子为昔日的3.5倍,9所车检中心分布在全岛各处。百多年来汽车都使用燃油机驱动,21世纪初试验天然气一段短时期,如今正在推广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

本地的全电动汽车处于试验阶段,无法普及的原因是价格昂贵,电池技术与设施未臻成熟,国人喜欢开车到马来西亚旅游,对于充电续航便利与否有所顾忌。日本正在试行氢能汽车,洁净能源驱动车的多元化走向值得拭目以待。相信加基武吉从单元性部落走向现代的历程,足以让我们吸取思考规划的精髓,面向绿色未来。

 

主要参考

1. Adlina Maulod, “Mohamed Eunos bin Abdullah”, singaporeinfopedia, https://eresources.nlb.gov.sg/infopedia/articles/SIP_1201_2010-05-03.html accessed 31 December 2023.

2. Lim Tin Seng, “Four Taps: The Story of Singapore Water”, biblioasia NATIONAL LIBRARY,  SINGAPORE, https://biblioasia.nlb.gov.sg/vol-14/issue-1/apr-jun-2018/four-taps-sg-water/ accessed 31 December 2023.

3. Lim Tin Seng, “Land from Sand: Singapore’s Reclamation Story”, biblioasia NATIONAL LIBRARY, SINGAPORE, https://biblioasia.nlb.gov.sg/vol-13/issue-1/apr-jun-2017/land-from-sand/ accessed 31 December 2023.

4. Singapore Prison Service Heritage Gallery visited 29 August 2023.

5. The Straits Times.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