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1, 2009

肉骨茶

童年时代的皇家山脚水族馆(Van Kleef Aquarium)附近有一摊肉骨茶档。夜幕低垂,皇家山脚里巴巴利路(River Valley Road)两层楼的旧店屋旁坐满人潮,为的就是那碗肉骨茶。现在地道的肉骨茶档多设于咖啡店中,桌子旁有个煤气炉烧着开水。功夫茶具和小包茶叶奉上后,客人自行开水沏茶,先喝两杯,清洗肠胃,小碗的肉骨汤跟着上桌。

(童年时代的皇家山脚水族馆)
老行家说绝品的肉骨茶除了香甜无比的肉香,便没有其他味道。所谓没有其他味道,是指吃不出大蒜、八角、当归、甘草、胡椒、酱油等味道。这些配料有强烈的味觉,如果烹调功夫不到家,便会喧宾夺主,把肉骨的香味盖过。

(当年的路边摊,价廉物美,简简单单便是一餐)
虽然皇家山脚肉骨茶与童年近在咫尺,但生平的第一碗肉骨茶却在厦门街边(Amoy Street),前国家发展部后面的一条食街。1981年的新加坡还保留着街边美食,直到80年代中期路边摊才逐渐消失,搬到小贩中心去。

话说回头,那时还在等待入伍,在国家发展部打短工。这次赚到钱后不用像之前的学校假期那样,得把钱存起来筹学费,因此也比较敢花多些钱来吃好料。第一次总是最青涩也最令人回味。生平的第一碗肉骨茶汤色格外浓郁,后来才知道这是福建式,厦门街当然得名副其实嘛!潮州式的肉骨茶汤色则清淡多了。尝过好料,约了父亲星期六中午到厦门街去,让他改变传统的广东风味,尝了生平第一道福建佳肴。

跟几位香港来到博物馆参观的陈姓访客聊天,广东话相通,格外亲切。说起我的伯父就住在港岛的湾仔,一刹间大家彷佛熟络了许多,话题也扯开了。他们对我上一代四个堂兄弟在大陆解放后各自的出路都很好奇,为什么大伯父选择台湾,二伯父和小叔留在香港,而父亲却选择更远的路,飘洋过海来到南洋。

(在香港的伯父昆麟的婚礼)
(与昆麟伯和父亲上大屿山宝莲寺)
对于爱好文史的朋友来说,上一代是一个不太遥远却又是一个大风大浪的时代。二战风云、世界三分、共产主义崛起、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弹指间的大小事曾经影响着一代人的一生。今天我们回首过去一段历史渊源,也许也能感染到上一代人在生活的理念与情感的包袱间所作出的种种抉择,在有意无意间留下指爪。后人正在追寻他们的足迹,一步一脚印下是他们走过的道路。

所谓民以食为天,陈姓一家子对传统美食最感兴趣,肉骨茶是他们的最爱,频频追问哪儿才能吃得到最道地的本地佳肴。香港朋友对肉骨茶兴致勃勃,或许拜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所赐。风传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访问新加坡时,在黄亚细肉骨茶餐室门前吃了闭门羹。说吃闭门羹,略微夸张了一点,因为曾先生并没有亲临现场。餐馆只做中午的生意,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就关门。因为当天的肉骨茶卖完了,所以当外交部的工作人员联系老板时,老板循常例就把曾先生拒之门外了。

(风传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访问新加坡时,在黄亚细肉骨茶餐室门前吃了闭门羹。)
肉骨茶虽以茶为名,实为混合中药(当归、甘草)、香料(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排骨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由于食用时多会泡上一壶浓茶来解除汤肉的肥腻,所以习称肉骨茶。

(肉骨茶虽以茶为名,实为混合中药(当归、甘草)、香料(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排骨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
对吃不起昂贵补品的苦力来说,早年的中医师为同胞们精心打造了肉骨茶,是一道深受劳苦大众喜爱的补汤。新鲜排骨配上药材炖煮,有生血旺血,强肝解毒,补气强身的功效。吃过肉骨茶,补充体力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肉骨茶背后蕴含着先辈们在这块土地上扎根求存的事迹。对我而言,肉骨茶是一个咬紧牙根、无惧于明天,在打拼中一步步走过成长岁月,改善生活的近代小人物的故事;不论是在大陆、台湾、香港或新加坡,打造新生活的精神并没有两样。因为有梦,所以才尝到了第一碗肉骨茶。

相关链接
走入博物馆的非一般传统美食 NMS Food Gallery

肉骨茶 爱心汤
肉骨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