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Burma易名Myanmar,由于Burmese是全国最大的族群(三分之二),我那几位当工程师,勤劳优秀的缅甸同事还是称他们自己为Burmese而非Myanmese,他们甚至说根本没有Myanmese
这个字眼。至于他们的的名字(严格说起来缅甸人是有名无姓)如Swar Tun,Min Tun,Aung Tun,Yar Tun等,都以Tun相称。Tun是成功的意思。
跟许多在新加坡读书工作的缅甸族群一样,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翁山淑枝,2013年9月22日翁山淑枝初访新加坡,在圣淘沙名胜世界会议厅对5800名缅甸侨民发表演说,一票难求,对现场的观众而言,翁山淑枝代表希望,是缅甸的未来。翁山淑枝也在SMU发表演说,认为应该修改宪法,让军人做军人该做的事,就像英国受人敬爱的军人一样。有人提问花豹的斑纹能够抹得掉吗?翁山淑枝妙问妙答,说她要的是花豹回到森林里,继续维持美丽的斑纹与尊严:
跟许多在新加坡读书工作的缅甸族群一样,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翁山淑枝,2013年9月22日翁山淑枝初访新加坡,在圣淘沙名胜世界会议厅对5800名缅甸侨民发表演说,一票难求,对现场的观众而言,翁山淑枝代表希望,是缅甸的未来。翁山淑枝也在SMU发表演说,认为应该修改宪法,让军人做军人该做的事,就像英国受人敬爱的军人一样。有人提问花豹的斑纹能够抹得掉吗?翁山淑枝妙问妙答,说她要的是花豹回到森林里,继续维持美丽的斑纹与尊严:
“It’s not that I want the leopard to change its spots. I just want the leopard to stay very beautiful and dignified in the jungle.” |
在新加坡,相信早在20世纪初已经有一个“小缅甸”,缅甸人的玉佛寺建于1921年,如果当时没有足够的缅甸侨民,又怎么会出资建寺呢?此外,由花拉公园(Farrer Park)、汤申路(Thomson
Road)与马里士他路(Balastier Road)组成的社区,有许多以缅甸地方命名的街道,彷佛是一个“小缅甸”。最著名的主要公路摩绵路/摩绵坡(Moulmein Road,Moulmein Rise)出自毛淡棉(Mawlamyine),是缅甸南部大港,英殖民地时代的首都;因不卖前港督曾荫权的账而驰名的黄亚细肉骨茶位于仰光路 (Rangoon Road,和平之城),仰光是缅甸的前首都(1948-2005,2005年首都迁至内比都Nay Pyi Taw),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与文化中心(Yangon,Rangoon)。
(新加坡以缅甸城市命名的社区)
对新加坡人来说,曾经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打招牌的“虎标万金油”是大家熟悉的新加坡老字号。靠虎标万金油起家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发迹后,还在Pasir Panjang 建了一座对外开放的虎豹别墅。在1930年代至1970年代间,虎豹别墅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两代人的共同记忆。不过,知道虎豹兄弟来自缅甸的人应该不太多。如果当年不是已经有可观的缅甸侨民在新加坡定居,虎豹兄弟也许不会在1926年将他们的永安堂(虎标万金油)和制药厂从缅甸的首府仰光迁移到新加坡来。
大人路(Tai Gin Road off Balastier Road)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旁的缅甸玉佛寺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体现了缅甸传统建筑风格之美,玉佛寺的天花板和柱子上的花饰是缅甸艺术的另一种体现;寺内二楼的栏杆来头也不小,据说栏杆的样式是仿照缅甸文化古城曼德勒的皇宫建造的。此外,缅甸境内的佛寺建筑多数是平房,新加坡的玉佛寺则有四层楼高;在缅甸境外的佛寺几乎都是由其他建筑物改建而成,玉佛寺则是一砖一瓦从零开始,是缅甸境外最雄伟的缅甸寺庙。提起玉佛寺,新加坡的缅甸社群会感到自豪。
缅甸人几乎都是佛教徒,佛寺是他们的生活重心,宗教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佛寺不仅是他们的精神殿堂,也是社群的核心。玉佛寺是本地唯一的缅甸佛寺,很自然的便成了本地缅甸人的宗教及社群活动中心。每年的缅历新年(泼水节),都有好多缅甸人到玉佛寺来,在佛寺里以传统方式迎接新年,品尝佛寺为他们准备的家乡菜。身在异乡解乡愁,玉佛寺便成了这些异乡人心情的停泊站。
跟缅甸同事谈起在Balastier的玉佛寺,他们一脸茫然。驾车在PIE路过,彼此指着隔着大水沟的玉佛寺,我们才一块儿恍然大悟。他们解释说缅甸人一般都认为玉佛寺在大巴窑,却不知道Balastier只是咫尺天涯。对他们来说,到玉佛寺去最简便的方式是乘地铁到大巴窑站,然后经大巴窑公园,再过行人天桥就到了,所以就顺理成章的“大巴窑玉佛寺”了。
(新加坡的缅甸玉佛寺,从大巴窑走过去也很方便)
根据维基的资料,早在1875年,缅甸人U Thar Hnin (又名 Tang Sooay
Chin)已经在17 Kinta Road (off Serangoon
Road)设立缅甸佛教寺庙。1878年,他将原址捐献给缅甸医师U Kyaw Gaung。在缅甸语中,U是一个尊称,有“先生”或“叔叔”的含义。
医师U Kyaw Gaung (又名 Khoo Teogou)来自曼德勒(Mandalay),是缅甸的文化与佛学中心。医师的宏愿是将缅甸的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Buddhists)介绍给新加坡。
1907年,医师成为寺庙的委托人,他一直希望在庙中供奉一尊在缅甸常见的大佛像,后来他终于看上曼德勒以北约50公里的实概山(Sagyin Hill)的白色大理石,1918年在曼德勒完成雕刻后,在“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资助下,经过2500公里的陆路和水路,终于在1921年运抵新加坡落户,并于1925年安装在Kinta Road的缅甸佛寺,开放给信徒参拜。这尊高约3米,重10吨的佛像据说是缅甸境外佛寺最大的坐佛。
(Kinta Road 是早年玉佛寺落户之地)
(在 Kinta Road 年代的缅甸大理石坐佛。NAS 1960s)
1981年,Kinta Road的缅甸佛教寺庙被URA征用,医师U Kyaw Gaung的后人接受政府的献议,1988年将玉佛寺搬迁到大人路现址,1991年正式开幕。
(高约3米,重10吨的佛像据说是缅甸境外佛寺最大的坐佛。2012)
关于上座部佛教,我们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分成两大派系:北传佛教(大乘佛教)经过中亚转到中国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南传佛教则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南传佛教比较固守释迦牟尼佛的言传身教,认为佛陀出现于世间的目的是为了令众生解脱痛苦,止息轮回;人的解脱在于自我修行,最终达到涅槃,由此脱离轮回,解脱痛苦。
有人曾沿用历史上的“小乘佛教”来称谓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自度,大乘度人,但因为“小乘”一词含有贬义,不被上座部佛教徒所接受。现在多数佛教徒都认识到,虽然佛教各派的学术思想有所不同,但都是本着释迦牟尼的言教而各自发展起来的,所以都乐意互相往来,相互尊重,因此不宜采用“大乘”和“小乘”这些可能引起误会的名词,而称为上座部佛教。
相关链接
新加坡的缅甸寺庙:玉佛寺Maha Sasana Ramsi Burmese Buddhist Temple
小缅甸Colleagues from Myanmar (1 of 2)
翁山淑枝与小缅甸Colleagues from Myanmar (2 of 2)
柏龄大厦-新加坡的缅甸城Peninsula Plaza: Burmese in Singapore
翁山淑枝心灵鸡汤 Aung San Suu Kyi
相关链接
新加坡的缅甸寺庙:玉佛寺Maha Sasana Ramsi Burmese Buddhist Temple
小缅甸Colleagues from Myanmar (1 of 2)
翁山淑枝与小缅甸Colleagues from Myanmar (2 of 2)
柏龄大厦-新加坡的缅甸城Peninsula Plaza: Burmese in Singapore
翁山淑枝心灵鸡汤 Aung San Suu Kyi
2 comments:
虎豹兄弟来自缅甸?这篇真让我增长见闻。
上回为了送礼,我在新航班机上买了几罐虎标万金油,不便宜。
翁山淑枝那番花斑纹的话,言简意赅,说得太动听了。要有尊严地活着。
这一篇,你写的不只是玉佛寺,而是缅甸和新加坡的历史交集。
乘飞机的万金油是特别贵的,在药材店、超市都有售,价廉物美。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