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8, 2024

尼亚石洞(Gua Niah)

砂拉越民都鲁(Bintulu)往西前往美里(Miri),开车两个小时,先抵达尼亚石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走进尼亚深山源自远古传说,古人在石壁上留下图案。壁画洞(Painted Cave)来回五个半小时,气力消耗大半,一身汗水心欢畅,毕竟武松打虎亦不过平生那么一回。

转眼间仿佛说的是陈年往事,其实20234月底并不久远。

怀念那种连肚子饿都没有感觉的感觉。

壁画洞(Painted Cave):来回五个半小时,气力消耗大半,一身汗水心欢畅

 

“现代古人”的集居地

尼亚石洞位于尼亚国家公园(Niah National Park)。2018年,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和砂拉越博物馆的考古团队合作,在交易洞(Traders’ Cave)发掘到4万年前现代古人骸骨,划下砂拉越人类发展史崭新的一页。

主洞(Great Cave)的洞穴入口乃世界最大之一,也是燕窝生产地,估计常年栖息着几百万只金丝燕和蝙蝠,燕窝和鸟粪为当地原住民(普南族,Punan)提供就业机会和入息。

主洞(Great Cave)的洞穴入口乃世界最大之一

顺便一提,尼亚、石隆门(Bau)、巴南(Baram)是砂拉越主要的燕窝产地。目前砂拉越有近万间燕屋农场,不需要再走入深山野岭,到山洞采燕窝了。

根据维基,印尼是燕窝最大出产地,每年输出2000吨(0.5%GDP),马来西亚600吨,泰国400吨,年价约50亿美元,主要运往香港和美国。

 

探险之旅

进入尼亚石洞前,必须先向尼亚国家公园登记和购买门票。首先乘搭渡船过尼亚河,对岸的国家公园一路铺上蜿蜒漫长的木栈道。我们遇上潮湿的气候,木栈道长满青苔,路面湿滑,踏在泥土上反而觉得扎实。

首先乘搭渡船过尼亚河,到对岸的国家公园

沿路的指示牌

原始森林

第一个洞穴交易洞步行约3公里,盐木(Belian,俗称铁木)搭建的木棚支架,供采燕人在采燕窝时寄宿及进行交易。

交易洞往前走不远处,便是史前时期考古地点,4万年前现代古人遗迹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第一个洞穴交易洞步行约3公里,木棚支架用盐木(Belian,俗称铁木)搭建

交易洞史前时期考古地点


顺着交易洞前往主洞,来到60米宽,250米高的天然殿堂。主洞被铁丝网围起来的一角,乃另一个考古遗址。悬挂在主洞顶的竹竿和藤条,都是用来采集燕窝的攀爬工具。

主洞被铁丝网围起来的一角,乃另一个考古遗址

悬挂在主洞顶的竹竿和藤条,都是用来采集燕窝的攀爬工具

再往前走就是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的栈道,没有打灯是为了保育岩洞内的生态。我们没带手电筒,不过手机电筒已足以为个人提供照明。上楼梯下楼梯,小心翼翼地走过湿漉漉的栈道,来到月亮洞Moon Cave),转角处一道神光,似乎出现Pāṇḍara-Vāsinī,传说中的白衣观音。

Pāṇḍara-Vāsinī,传说中的白衣观音

明知那是阳光在峭壁间反射的效果,还是很想潇洒一回,让光柱将身影锁定在传说中。不过没有,将不自量力的念头留到去美里的一个小时车程上。

攀行一段路抵达壁画洞,也就是终点站。赤红色的洞穴壁画长约30米,估计是30004000年前留下的。图像有武士、猎人、森林、植物、动物、昆虫等,反映当时的生存环境。壁画中有长舟图像,象征引渡亡灵往生之地。

攀行一段路抵达壁画洞,也就是终点站

壁画中有长舟图像,象征引渡亡灵往生之地

接着下来是走回头路。过了交易洞有个原住民的路边摊和厕所,这是小憩喝罐100 Plus再上路的驿站。大婶很努力地推销自家酿制的米酒,担心三杯不过岗,礼貌地婉拒了。

原住民的路边摊

到了河畔,同样那对父女摆渡人,将我们渡回文明世界。

进入尼亚石洞,离不开体力耐力,此外需要准备什么?第一,外国人登记时必须出示护照。第二,疲劳时没有什么食欲,可以带些简单易食的能量补给品如葡萄干,当然还有足够的饮用水。

战胜归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