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01, 2025

二战前的八大酒楼(茶楼)

上世纪6070年代住在水仙们店屋的时候,父亲带我上茶楼,主要是大坡摩士街(Mosque Street)的大东酒楼和南唐酒楼,偶尔小坡陈桂兰街(Tan Quee Lan Street)的大新酒楼。早市茶楼点心,午市粤式煮炒,通常午后休业,偶尔下午做婚宴和寿宴。

陈桂兰街(Tan Quee Lan Street)大新酒楼,1970年代初。图源:互联网。

上茶楼喝的通常是普洱或六堡,茶水倒在盅里,第一过是不喝的,而是拿来洗碗盘筷子。企堂(楼面伙计)提着大蒸笼,用广东话高声喊道“烧卖虾饺叉烧包”,“酿卖排骨糯米鸡”,有时候也不管你吃或不吃,把点心蒸笼叠罗汉般堆在面前,吃不完可以退还,卖给下一个客人。

岁末大扫除后,尾房做女装裁缝的雪姐的女儿女婿开着车子来接妈妈,顺便载大我两年的中间房丽娟和我,到美丽华(Hotel Miramar)或京华酒店(Hotel Royal)吃午餐。这些酒店点心分量小但精致,食材也较新鲜讲究,口感比大众化的传统茶楼好得多,就是总觉得整个宽敞又有冷气的环境不接地气。

外婆家在马尼拉街(Manila Street),斜对面就是皇后酒楼,今天国家图书馆所在地。据说皇后酒楼的点心也是相当骨子(粤语精致的意思),只是从来没尝过,有本事品尝的时候,皇后已被夷为平地,不过皇后酒楼应节的皇后月饼之皇后外墙装潢,至今仍历历在目。

大东和南唐酒楼在中秋节前一个月停止早茶和午市业务,专门制作月饼供零售。当时的月饼馅料主要是莲蓉和咸蛋黄,但也有豆沙和五仁月饼,五仁指的是杏仁、核桃、花生、芝麻和瓜子。大东的阿公阿婆年事老,买盒月饼送阿公,用粤语来念就像顺口溜,想不买盒月饼送礼都很难。

大东酒楼:“阿公阿婆年事老,买盒月饼送阿公”。Credit: Hans-Peter Grumpe。

大东酒楼:“阿公阿婆年事老,买盒月饼送阿公”。Credit: Hans-Peter Grumpe。

到了80年代,新加坡经济欣欣向荣,制作月饼的商号多了起来,公众有更多选择性。市场竞争下为了吸引客户,有些酒楼推出七星伴月月饼礼盒,礼盒中间的月饼代表月亮,七个较小的月饼代表星星,围绕着中秋月。

居住在台湾的鹤山乡里于70年代初来新加坡收烂账,抵境时住在加东的海景大酒店(Sea View Hotel)。由于钱没收到手,手头上的现金越用越少,没几天便转移阵地,去到父亲介绍的麦士威路新亚旅店。父亲曾经带着我跟乡里到新亚隔壁天一景的新九龙楼吃点心,口感大致上与美丽华相似,不过价格不菲,父亲还得打肿脸皮充胖子,向老板预支工资来招待外宾

80年代由我带父亲上茶楼,主要是大新、戏院街的新纪元(后来改名新南唐),以及振瑞路的红星酒楼。红星地方大,用推车来取代传统大蒸笼,又有冷气设备,整体干净企理,马上把传统茶楼客吸引过来。

 

二战前的八大酒楼

粤式茶楼早在19世纪末已经存在,李钟珏《新加坡风土记》(写于1887年)有地名牛车水者,在大坡中,酒楼、戏园、妓寮毕集,人最稠密,藏垢纳污,莫此为甚。文中酒楼指的就是这些早市喝茶吃点心,午市和晚市进餐之所。

1890年立的碧山亭碑记《劝捐碧山亭小引》和其他那个年代的照片如云南茶居酒楼和筵珍茶居酒楼,都可佐证饮茶文化在本地历史悠久。虽然这些清朝年代的酒楼早已消失,民国年代由新崛起的茶楼取代。

根据旧报章,民国初年牛车水仍然酒楼林立,入夜锣鼓喧天,牛车水横街(Trengganu Street)有香江酒楼、上海酒楼、殇太平、天宝华等,长泰街(Upper Hokkien Street)有探花酒楼、一品楼,新巴刹有南珍楼,单边街(Upper Pickering Street)有宴琼楼等。不过酒楼生意不容易维持,尤其是面对1920年代末的世界性经济萧条,酒楼业纷纷易主或倒闭。

云南茶居酒楼,20世纪初。图源:Singapore Pictorial History 1819-2000, NHB。

筵珍茶居酒楼,19世纪末。图源:Singapore Pictorial History 1819-2000, NHB。


二战前本地的八大酒楼包括:

- 南天酒楼,现在的裕华国货。

- 皇后酒楼,小坡密驼路(Middle Road)和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reet)交界,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所在地,举办过许多海南人的婚宴。

- 大东酒楼,新世界,1930年代已推出新年鱼生。

新世界大东楼鱼生。《新国民日报》1933年1月24日。


- 大东(海记)酒楼,摩士街(Mosque Street)。

- 天一景酒楼,麦士威路(Maxwell Road),如今的天一景大厦(Air View Building)。

- 大新酒楼,小坡桥北路(North Bridge Road)和陈桂兰街(Tan Quee Lan Street)交界。

- 新纪元酒楼,大坡戏院街,即史密斯街(Smith Street),1940年由大东、天一景和皇后联合接手。牛车水的七姐会通常会在新纪元设宴,让众姐妹开心一下。

- 钻石酒家,大世界。

除了余东旋的南天酒楼,其他七大酒楼都跟梁氏家族有关,几乎垄断二战前的粤式酒楼餐饮业。虽然这些招牌叫酒楼,实际上还是以茶楼生意为主。

透露一个小秘密:父母结婚时,就是在大世界钻石酒家摆喜酒的,不过那是战后的事了。

大世界钻石酒家摆酒。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