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现在》,2015年8月17日
图片及其说明是博主加上去的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新加坡大坡牛车水一带,有几间楼高四五层以上的旅店。除了余东旋街南天酒楼外,就是栢城街门牌10号一连四间的天一景大旅店。它的毗邻是门牌2号的新亚旅店。对于天一景旅店,我小时候的印象是它的拉褶闸门电梯。旅店有天台花园,是用作酒楼。在60年代名为新九龙酒楼。
相关链接
百年前的新加坡广东人
(设在天一景内的九龙楼乃半个世纪前著名的“天台花园酒楼”,在这儿摆喜宴寿宴算是很有排场的了。图片来源:NAS 1960s)
天一景旅店和养正学校的关系,是鲜为人知的历史。
1907年3月6日养正正式成立后,走过一条并非平坦的办学道路。当时新加坡在英国殖民地政府管辖之下,华文教育必须自力更生。政府不会拨出巨额预算津贴支持华教。学校办得越好,发展经费越见不足。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贫困苦,连学费也付不起,校方的学费收入常见短绌。故筹募经费的重担,就落在董事们身上。
(位于客纳街,已经拆除的养正学校)
养正自从开课后,有远见的董教同人,尽心竭力发展学校,加授英文科,设半日班级,让英校学生学习中文,增设半夜义学(夜学)让贫苦学生及超龄失学者有机会受教育。1915年设女子教育部,招收女生。可惜两年后因事解散。后来有热心教育粤帮人士,另起炉灶,于是有了南华女校。
1923年何剑吴校长增办全日师范中学,学生人数激增。1926年复办女子部,学生人数达800多人。为了应付庞大开支,学校再次筹款,获得65,000元。1923年前后,董事部向政府交涉成功,收回原属于广惠肇公地, 位于栢城街的青山亭地段。
(国庆日表演:在麦士威路舞大旗,左侧为现在的“红点”(Red Dot Traffic Building)。栢城街口的新亚旅店的大字清晰可见。图片来源:NAS 1976)
为了发展地段,广惠肇三属人士有过一番争议,结果吴胜鹏董事长及何思观等董事,独排众议,议决在青山亭地段建筑楼高五层屋宇,经营两家旅店,以资养校。天一景旅店属于养正,毗邻新亚旅店属广惠肇留医院。后来,新加坡面临经济不景气,幸好有赖天一景的收入,可以维持养正的运作,不致受到影响。
(1970年代初的麦士威路风貌(Maxwell Road),左前方为麦士威路巴刹和国家发展部大厦。五层楼的天一景和毗邻的新亚旅店在右方金华戏院后面,麦士威路和栢城街(Peck Seah Street)交界处。图片来源:NAS 1970s)
翻开养正过去记录,女子教育和中学部数次增设,数度被逼停办,皆因经费不足。要不是前辈高瞻远瞩,建筑旅店,将收得的租金养校,养正更是困难重重。
担任养正总理(董事长)共15年的吴胜鹏太平绅士(1873-1953),祖籍广东恩平,是木材商人、银行家。司理何思观(?1879-)是广东开平人,经营气灯,钟表业,是当年名列第7新加坡富豪。二人皆是粤籍领袖。
(位于客纳街Club Street原址的养正学校前的四级台阶受保留为历史古迹。)
(麦士威路与栢城街交界处的天一景,产业收入用作养正基金与广惠肇留医院基金)
80年代末,位于客纳街原址的养正学校,迁离市区,搬到实龙岗,成为政府学校。董事部把地皮出售所得,成立养正基金,基金作为资助教育和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发展用途。
相关链接
百年前的新加坡广东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