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1, 2023

天边那颗星 When the Moon, Jupiter and Venus meet

20191226日下午125日全食,月亮跟太阳重叠,天色陡地昏暗起来。不其然想起1999年在伦敦,第一次感受到日全食, BBC拉队到英国西南角的康沃尔(Cornwall)做现场直播,许多人在沙滩上搭起营帐,开心地见证“天狗食日”这一刻。如果是旧时代,已经全村人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怎么可能开心呢?没想到20年就这样过去了。

最近生活步伐开始放慢,学古人察月观星。仰起头来最大的心愿,是寻获属于自己那颗星星。但见繁星点点,那颗才是天命?

20191226日下午125分,恭锡路所看到的日全食

 

三星连环

2023223日农历二月初三晚间745分,夜空天朗气清,三颗最明亮的星球在西天相遇。很多人都看见了,社交媒体马上出现不同地方拍摄的照片,各有各的精彩。

对于跟一弯眉月相会那两颗不会眨眼的星星,我原本是叫不出名称的。学天文必须找老师,几个月前下载Stellarium 应用程序,指导我辨认一些星星和看星座,这个晚上教会我形成一条线的“三星连环”,是月亮,木星(Jupiter)和金星(Venus)。

这些星星都不眨眼,那是因为它们不是发光体,只是反射恒星的光芒。夜空中的恒星是会眨眼睛的。

左边是手机拍摄的三星,右边是Stellarium的指示。地点在淡滨尼33街公园

 

月掩金星

20233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晚间740分,距离三星连环一个月后,夜空同样天朗气清,出现“月掩金星”的天文景观。金星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将太阳的光线反射出来,这天金星和月亮“靠得很近”,在夜空中格外明亮。

当然靠得很近只是幻象,亲眼看见的未必是事实。月亮距离地球375千多公里,金星距离我们1亿8500万公里,月亮与金星的距离以亿万计,怎么可能相遇呢!

金星和月亮“靠得很近”,在夜空中格外明亮。地点在勿洛第85座小贩中心

出现掩星的现象,是因为包括金星在内的其他行星都位于黄道(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平面)附近,月球也在几乎相同的平面内围绕地球运行,当月球从观察的角度经过金星前面时,就会发生金星被阻挡在视野之外的“月掩金星”现象,跟日食一样道理。

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时,经常从各种天体前面经过,因此“月掩X星”并不罕见。

两个星期前在霹雳金宝的Refarm农场住宿,以为农场天空深邃辽阔,可以大做星星梦,结果事与愿违。那个晚上半空蒙上薄雾,无月无星,万籁俱寂,连人影都不多见一个。我们四人将桌椅搬到偌大的停车场中央,坐在想象中的星夜下喝啤酒剥花生。多少年前的浪漫情怀,这一夜都捡回来了,无月无星变得一点都不重要。

 

一点都不浪漫的ChatGPT

ChatGPT诉衷情,想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ChatGPT理性地回答,一点都不浪漫:

The belief that a person becomes a star after death is a common cultural and mythological concept.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is idea is not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evidence. According to an answer on Quora, a person can only become a star after death if their soul desires to experience life as a star and chooses to do so in the afterlife.

In reality, when a star dies, it goes through a process known as a planetary nebula, where ultraviolet radiation from the star ionises the ejected gas to form a nebula. The remaining core of the star gradually cools down and stops emitting light.

Astrology also has a perspective on how different zodiac signs deal with death and grief. Leo, for example, is known for not shying away from emotion and may not hold back tears when upset.

For those who want to honour a deceased loved one by naming a star, Star Certificate is an official service that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name stars for anyone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is is a symbolic gesture and does not actually mean that the person has become a star.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grief and loss are a natural part of life and everyone deals with it differently. Astrology may offer insights into how different zodiac signs approach death and mourning, but it is not a definitive guide. Ultimately, it is up to each individual to find their own way to cope with loss and find meaning in their lives.

翻译如下:

人死后会变成一颗星星的信念是常见的文化和神话概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想法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根据Quora的其中一个答案,只有当人的灵魂渴望着以星星的身份体验生活,并选择在来世这样做时,他才能在死后变成一颗星星。

在现实中,当一颗恒星死亡时,它会经历“行星云”的过程。这颗恒星所辐射的紫外线,将喷出来的气体电解,形成一组星云。恒星的核心将逐渐冷却,最后不再发光。

占星学也有关于不同星座如何处理死亡和悲伤的观点。例如狮子座不回避情感,伤心时可能会忍不住流泪。

对于那些想为星星命名来纪念已故亲人的人士来说,“星星证书”这项服务,为世界各地的任何人提供为星星命名的机会。然而必须注意的,这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姿态,实际上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变成天边一颗星。

重要的是要记住,悲伤和失去是生活的自然过程。每个人处理的方式不同,占星术可能提供关于不同星座如何对待死亡和哀悼的见解,但它并非明确的指南。归根结底,这取决于每个人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来面对失去,并找到生活的意义。

 

永恒的纪念

话说回来,其实ChatGPT 温馨提醒“悲伤和失去是生活的自然过程这取决于每个人找到他们自己的方式来面对失去,并找到生活的意义。”

宇宙浩瀚,100光年以内的有一万个太阳系,至于更遥远的天边,星系无穷无尽。传统上一些看得见的星星根据神话故事命名,不过更多星星寂寂无名。关于为星星命名的“星星证书”服务,原来自2001年以来,已经有许多人从88个星座中选择星星来命名,作为永恒的纪念。

总觉得为星星命名十分昂贵,但查阅相关网站后似乎并非如此,可选择29美元、53美元或119美元礼包,注册后马上可以看得见,将天边那颗星收藏在手机里。可参阅https://osr.org/


相关链接

Tuesday, March 28, 2023

米斯特里 捐赠儿科大楼(Navroji R.Mistri)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21024
图片由本博客网主添加

 

新加坡老一辈的儿科医生,几乎是出身于中央医院儿科大楼,这栋四层楼高的大楼于1955年落成,属医院扩充建筑,共有八间病房分东西各四。三四十年来无数医护人员在此接受儿科专科训练。我终身的儿科生涯也起步于此。

今日这栋大楼肩负不同使命,成为糖尿及代谢病中心。儿童病人都转去竹脚妇幼医院。

正在扩建的中央医院:钟楼与工地之间的建筑就是糖尿及代谢病中心(Diabetes & Metabolism Centre

医院的儿科大楼兴建,始于一位热心人士慷慨捐赠。他是纳若基·米斯特里(Navroji R.Mistri 1885-1953),印度帕西人。帕西族来自印度或巴基斯坦,祖先在1000年前从波斯回归印度次大陆。帕西(Parsi)一词原意是波斯人(Persian),与犹太人无关。帕西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称拜火教或祆(xiān)教。

米斯特里在孟买出生,工程系毕业在码头任职。190924岁带着10卢比来到新加坡,在码头工作。米斯特里结识饮料商人法兰罗斯(Framroz),帮他维修工厂机器,1913年正式受聘为工厂经理,192540岁辞职创业,开设饮料厂,生产凤凰牌Phoenix汽水(有称鹰标),此举触怒了法兰罗斯,认为违反离职后不开设饮料厂的承诺,结果闹上法庭,法官判决法兰罗斯败诉,从此二人决裂,至晚年和解。米斯特里的事业蒸蒸日上,产品销售到印度、马来亚及东南亚各地。

米斯特里患有糖尿病,是兰森教授为他治病。他在中央医院看见妈妈抱着生病孩子,卧睡走廊地上,目不忍睹!他自愿捐出叻币95万元兴建一栋儿科大楼,以解决医院床位短缺及经费不足。这耗资150万元的大楼在1955年落成。但遗憾的是,米斯特里已去世两年。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医院命名这栋大楼Mistri Wing(米斯特里翼楼)。

相信米斯特里懂得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他经商致富,之前捐出5万叻元给马来亚大学购置医学仪器作医学研究。他的遗嘱还指示,将一半遗产(时值100万叻元)成立基金,行善济贫。

 

相关链接

Friday, March 24, 2023

洗衣年代:你“博”(pod)了吗?

阿嫲的年代惯用鸡唛肥皂,有时候用南顺出产的劳工标。阿嫲从杂货店买来长条形洗衣皂,拿起菜刀将黄澄澄的硬块斩成四方形,坐在矮木凳上用洗衣板搓洗衣服,洗被单干脆双脚踩踏,难除的污迹则用鲍鱼刷辅助。粤语称肥皂为“番枧”,可见它乃舶来品。

1970年代洗衣机开始流行,虽然我家没有能力购买洗衣机,但洗衣粉和肥皂混着用,白丽和快白两大美国品牌电视广告斗个不亦乐乎。那时候每几个星期煮一大盆浆糊,还用蓝靛(蓝色素)、漂白粉等来护理衣服。经过调蓝的白色衣服晒干后更加洁白。

1985年搬迁至淡滨尼,家里有日立牌(Hitachi)洗衣机代劳,鸡唛肥皂变成明日黄花,蓝靛也不用了。老婆过门后引进浓缩洗衣液,从此以后洗衣用的是德国dynamo洗衣液,美国downy柔软剂和日本花王(KAO)彩漂。偌大的塑料瓶子用空后丢进环保箱。

“传统”洗衣液、柔软剂和彩漂

几个月前终于说服老婆博一博,试用洗衣豆荚laundry pod, laundry capsule),每个豆荚内含洗衣液、柔软剂和漂白剂,可以清洗4kg衣服,一般洗衣只需一个。胶囊是水溶性的,可向塑料容器告别,相对环保。

用了没两回,我又头大了。家里老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一大堆各个牌子的洗衣豆荚。洗衣豆荚的市价是每个五角至六角钱,超市的优惠价则介于两角半至三角之间。老婆精打细算,难怪家里可开豆荚超市了。

洗衣豆荚

 

Bio IOS洗淨因子

花王KAO日本工程师研发的洗衣豆荚,行销策略是三零清洁:零顽固污渍、零霉味、零洗涤剂残留。这类洗衣豆荚采用洗淨因子(Bio IOS)新技术,原料来自压榨棕榈果实的棕榈油残渣。现在市面上的牌子众多,相信专利的水溶性“胶囊”已经让多个厂家应用。

我使用洗衣豆荚的经验是没有对洗衣机造成损害,也不像以前那样有残余的洗涤液体积存在过滤器上,洗涤过的衣物干净有香味。缺点是如果不是优惠价,价格比传统洗洁剂稍高。此外就是手洗的衣物,或者是只洗两三件衣服,最好用回传统的洗洁剂。

我认同科技发明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洗衣豆荚使用起来相当便利。综合他人经验,洗衣豆荚应该收藏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例如使用原包装的密封袋或有盖盒子来避免因空气潮湿而融化。有些人将洗衣豆荚放在雪柜里,以为可以低温防潮,这是不正确的。

 

环保一条龙

欧美地区的洗衣机使用的是热水,水质属于矿物质较丰富的硬水。日本使用软水,比硬水更容易渗透纤维,因此日本和相应的韩国品牌洗衣机大多使用冷水,不像欧美需要将硬水加热来松散纤维。

温水在清洁衣物方面的确比冷水有效,因此日本洗涤剂通常比较强效。此外,日本人倾向于在室内晾衣服,意味着衣物在潮湿状态的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衣物的细菌滋生,因此注重洗涤剂的抗菌性能。

新加坡的水质跟日本类似,比日本占优势的是衣服晾在屋外,用赤道阳光自然杀菌,不过年轻家庭有室内晾衣服的趋势,整体已经“日本化”了。相较之下,日韩的顶开式叶轮洗衣机和日本新发明的洗衣豆荚可能跟适合本地家庭。

Tuesday, March 21, 2023

刘金榜·福南街 ·双林寺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319

 

很多上世纪的新加坡人,都知道有一条闻名街道叫福南街。他们对福南街的记忆,是记在舌尖上,不忘那里的美食,如海南牛肉面、炒粿条。福南街曾经是我周末下班后和女友用餐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末,福南街的店铺(包括振南街)全被拆除,街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以经营电脑器材用具、信息技术(IT)产品,现代化的购物中心——“福南中心”,1985年在原地出现。2016年,福南中心又再全部拆除重建。

福南街的名字来源,不是很多人知道,有人称它福林街。原来在19世纪中叶,一位从中国福建漳州,家境贫寒的20岁小伙子刘金榜(1838-1909),只身来到新加坡谋生。他当过工人,做过经营日用杂货小商贩,继而开设“万山栈”,经营中药材(有人称该地万山巷)。他眼光独到,开设“福南银号”,以低利息贷款给中国南来移民,以及兼营典当抵押生意。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财源广进,累积财富后,购置产业,发家致富。在一条街道上,就拥有多家店铺,后来街道以他的商号命名,称“福南街”(Hock Lam Street)。

刘金榜发迹后,热心社会公益,对新加坡做出不少贡献。他是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现在的中华总商会)发起人之一,成为董事。担任过新加坡福建会馆董事,英国殖民政府委任他为华人参事局参事、保良局委员及皇家艺术会会员。

1898年,刘金榜捐献10英亩的地段,同时捐献50万叻币,在大巴窑的莲山兴建“双林禅寺”,双林寺在1907年建成,是马来亚半岛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国式寺院,香火旺盛,参拜者众。1980年被列为国家古迹。1991年双林寺经过大事修葺,成为新加坡旅游胜地。新加坡史学家柯木林,有很多关于双林寺的著作及详细资料。

1905年直落亚逸街“天福宫”重修,也是获得刘金榜的巨额捐款。由于刘金榜对新加坡殖民政府有显著贡献,新加坡中峇鲁区的金榜路(Kim Pong Road)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0912月,刘金榜在新加坡去世,享年72岁,卜葬顺福路海南山,他的坟墓位于双林寺后面。由于受到政府发展计划的影响,1982年,他的遗骸被迁葬。所知他的后人将他的骨灰供奉在他捐建的双林寺内。墓碑则置放在寺院后院(见1984828日《海峡时报》报道)。他留下巨额遗产,由于生前未立下遗嘱,引起诉讼。

 

相关链接

Friday, March 17, 2023

给海员一个家 海员俱乐部与行船馆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322

 

上世纪70年代在新加坡工艺学院念书的时候,课程多数是三年全日制,较特别的是海事工程系四年,航海系一年。海事专科生跑船的薪金优厚,收入豁免所得税,尚可环游世界,每年吸引上百名新生报读。

当时2万多艘商船在海中航行,海皇轮船乃本地毕业生的主要雇主之一。如今商船的数量与体积皆翻倍,海员主要来自菲律宾、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和乌克兰。

船上的日子单调,家人朋友不在身边,除了工作就是看着茫茫大海。行船跑马三分险,万一遇到狂风巨浪、海盗袭击、船只被扣留等,孤独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下船的时候,最珍贵的莫过于有个温馨的落脚之地。新冠疫情前,广东民路的航运大厦(Maritime House)就是招待海员的地方。

广东民路的航运大厦是现代新加坡海员俱乐部安家之地,为各地海员提供短期住宿。

 

海员俱乐部的前身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自由转口贸易和移民社会特性,吸引世界各地的船舶入港。早在19世纪中叶,本地欧裔富商率先创建海员之家The Sailors’ Home),让西方海员安顿留宿。海员之家由独立委员会监管,其沿革反映国际船运的变迁:

  •         1851年海员之家在谐街立足,几年后搬迁到马里士他路一带,空间较大的前美国总领事马里士他庄园。
  •         19世纪末抵岸的海员剧增,海员之家迁回市中心占地7万方尺的旅店,每年入住的海员介于500多至900多人次。原址后来兴建首都大厦和首都戏院。
  •         1920年代出售首都地段(尺价6元),连同英国海事工程师康奈尔捐献的4万多元遗产,在靠近海港的安顺路1号兴建新的海员之家 (康奈尔大厦)。丹戎巴葛地铁站旁的安盛大厦(AXA Tower),坐落在康奈尔大厦原址上。
  •         1950年代殖民地政府跟民间合资200万元叻币,在安顺路尽头兴建亚洲海员俱乐部(The Singapore Asian Seamen's Club),性质跟海员之家相似。
  •       1970年国会立法,将欧、亚海员组织整合为新加坡海员俱乐部(The Singapore Mariners' Club)。康奈尔大厦关闭后,其中一栋古色古香的双层楼房用作新加坡工艺学院学生楼。
  •         1980年代丹戎巴葛箱运码头扩建,海员俱乐部搬迁至航运大厦。目前大厦正在进行翻新,预计2025年重新开放。 

桥北路与史丹福路交界的海员之家,上世纪20年代拆除后兴建首都大厦和首都戏院。(图源:国家文物局属下国家博物馆珍藏)

安顺路的海员之家(康奈尔大厦)关闭后,其中一栋古色古香的双层楼房用作新加坡工艺学院学生楼,如今为安盛大厦。


康拉德推销新加坡

西方海员擅长写日记,将航海见闻汇集出版,成为珍贵的参考素材。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其中一位出色的海员小说家。

康拉德原籍波兰,在乌克兰出生,使用英文创作。16年的远东航海生涯中,最常到的就是新加坡,最长住上5个月。海员之家的生活、壮观的加文纳桥、彻夜不眠的海港、斑斓的民族风情都写入小说中,其中《走投无路》(The End of the Tether)形容莱佛士酒店“像鸟笼一样通风”,酒店特地将其中一个房间命名为康拉德套房。一些游客捧着他的书寻幽探密,对本地多元文化与街边美食啧啧称奇;有些则因地貌变化太快,发誓永远不再回来。

加文纳桥畔的康拉德纪念牌匾。

 

华人行船馆

虽然下南洋的中国三桅船同样频繁,19世纪末才出现华人行船馆的文字记录。广惠肇碧山亭第五亭的安邑广和兴行船行总坟之墓,设立日期为光绪壬寅廿八年吉日(1902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劝捐碧山亭小引”,碑文记载广和兴捐银5元建庙开路。可见一个多世纪前,已经有一群来自宝安(深圳)的海员在本地立足。广惠肇留医院内的张泰和行船馆石椅,为靠海为生的先民保留实体印记。

广惠肇碧山亭的广和兴行船行总坟,上世纪80年代清山时已经破落,四周杂草丛生。

广惠肇留医院内张泰和行船馆捐赠的石椅。


1930年代初,华人海员职业分布已经成型,来自福州的海军顺理成章地当上轮船水手,广东人负责机器涡轮的日常运作,海南人为众人准备三餐茶点。当时20多家“个体户”性质经营的行船馆,以一贯的方言群划分,广东和福州人的行船馆分布在牛车水和丹戎巴葛,包括广和兴、张泰和、新兴、力群记、陈德记、张旭记、吴耀记、张韦宝等。海南人行船馆集中在小坡,包括新合盛、成顺、琼轮盛、琼海利、琼海丰、琼兴、民英阁,益源楼,友群等。

 

从争饭碗到团结之路

此时期的行船馆就像中介,海员住宿、等候船期、跟家乡通信、找新工作都依靠它。细分之下,有私人创办的君主馆、海员合股的兄弟馆,以及包工头设立的包工馆。君主馆的馆主是船务公司的线人,为住客介绍工作;兄弟馆采用排班制,大家轮流上船;包工馆由包工头管理,住客经常发生纠纷。华民护卫司介入调查,将导因归纳如下:

.       随着科技进步,一艘轮船从40名船员减至少过10人,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       行船馆收费高,失业的海员每月仍需支付住宿伙食杂费共17元,差不多等于半个月薪金,自然左支右拙。

.       海员为求上船,依照惯例暗塞几十元咖啡钱给包工头,开工日却遥遥无期。

华民护卫司另行设立海员宿舍,失业者每月只付3元,余款由工作人士分担。此外众人必须排号轮流上船,不可贿赂越轨。这种公平的互助模式深受海员青睐,会员达千多人。行船馆连忙改弦易辙,没工开的海员不必付费,安排好新工作才从工资扣除,总算力挽狂澜。

中国抗日为各籍贯海员制造团结的契机,行船馆成立海员筹赈分会,为祖国贡献绵力。同时期在亚细亚火油公司运输船(Asiatic Petroleum Company)和蓝烟通轮船公司(Blue Funnel Line)工作的马来亚海员在伦敦被解雇,回来时竟然被政府驱逐出境,行船馆联合为同行据理力争。1950年代劳资对抗时期,荷兰渣华轮船公司(Java-China Japan Line)聘请香港人来取代本地海员,行船馆和万多名港务局员工集体杯葛渣华。

随着新加坡海港走向现代化,一些海员落地生根,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有些年华渐老,不想再浪迹天涯,传统行船馆一间间关闭。30多年前,最后的行船馆(新合盛、张韦宝)向时代挥别。

1988年道拉实街的张韦宝行船馆。(图源:国家档案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