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03, 2023

2023年国会财政辩论:工人党是否建议政府把每年兴建的预购单位减少至9000个?

组屋是80%国人拥有的资产,政府则是最大的住屋产业家,全民拥屋效果显赫,现在面对的是如何让成绩单继续靓丽下去的难题。随着上世纪90年代政策改变,组屋变成投资赚钱工具,如今人口老化,第一代组屋年华渐老,剩余价值和原地养老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

利用组屋套利越来越普遍,这几年私人地段高价集体出售,带来百万转售组屋的买气,令好些人的神经敏感,随时准备捞一笔,还没买屋子的年轻人则担心负担不起。不过话说回来,相信这些担心屋价过高的人士当中,不乏住满五年,甚至让屋子空置五年后赚一桶金的心态。

过去两个多星期的国会新财政辩论,国家发展部长和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都很坚持,认为工人党于2019年发表的工作论文,建议政府将每年兴建的预购单位减少至9000个,如果当局真的采纳的话,屋荒和延伸问题将难以收拾。这也是人民行动党和工人党在中英文报章和社媒兵戎相见的热门话题。

我登陆工人党网站(https://www.wp.sg/perspectives/ accessed 25 February 2023),下载“祸首”工作文《Counting Down to Zero: Are There Alternatives to VERS?》(倒数到零:是否有替代VERS的方案?),细读后表达一些浅见。

 

关键争议点:每年兴建9000个预购组屋单位?

先进入争议的关键点:工人党是否建议政府把每年兴建的预购单位减少至9000个?

问题出自如何解读工作论文第47页章节“Calib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TO estates”(校准兴建新预购单位)的两个段落。原文转载如下:

Calib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TO estates

Resident population growth has been approximately 30,000 a year since 2010 and 2011. Assuming an average household size of 3.3, this would mean that around 9,000 or so new dwelling units are required annually. Completions within the same time period have far exceeded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growth. Private vacancies have only started to inch down, but there are still around 12,000 private units completing up to 2022. Will the HDB have a vacancy rate problem, compounded by a still steady stream of 16,000 to 17,000 BTO units in the last few years, which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supply up to 2022?

BTO projects should continue, but, rather than creating too many new towns, planners would do well to consider, in future, partly meeting demand from new family formation by selling balance flats in mature estates acquired under the Universal Sale and Lease Back scheme or USB (see previous chapter). This would help advance urban renewal in the mature estates where many Singapore desire to live, since these are nearer to the cite centre.

以下是《联合早报》(2023225日)的中文译本:

2010年和2011年以来,居民人口增长约为每年3万人。假设平均家庭规模为3.3人,这意味着每年需要约9000个新住宅单位。在同一时期,住屋的竣工数量远远超过居民人口的增长。私人住宅单位的空置率才刚开始逐步下降,但到了2022年,仍有约12000个私宅单位竣工。建屋局会不会面对空置率问题,加上在过去几年仍有1600017000个预购单位的稳定供应,而到了2022年,供应继续增加会否导致问题更棘手?

预购组屋项目应继续进行,但是与其兴建更多新镇,规划者未来最好能考虑通过售卖在工人党提出的“全民售后回购计划”(Universal Sale-and-Buy-Back Scheme,简称USB)下回购的成熟组屋单位,来满足新家庭的部分需求。这有助推动成熟组屋区的更新,这些组屋区更靠近市中心,许多人都希望能住在这些地方。

《Counting Down to Zero: Are There Alternatives to VERS?》(倒数到零:是否有替代VERS的方案?)第47页截图

第一段通过居民增长与家庭成员的中位值,估计每年需要约9000个新住宅单位,但未来几年新加坡的公共和私人住房或许供过于求,组屋可能面对空置问题。

部长在国会为组屋政策辩护的时候,刻意引用工人党4年前的工作论文里头这段话,如果采用只兴建9000个新预购组屋的建议,眼前的屋荒问题将更加严峻。(过去几年落成的组屋单位1万多至2万个,2020年疫情管制时有7000多个。)

2008-2023年落成的组屋单位(图片来源:Straits Times Feb 1, 2023)

工人党反对部长断章取义,并没有好好阅读第二段。第一段带出市场供求的数据,第二段阐述工人党 预购组屋项目应继续进行的立场,推行工人党提出的全民售后回购计划USB)后,才减少兴建新预购组屋。

 

阅读文件后产生的疑问

我认为执政党在辩论财政年开支预算的时候,没有节外生枝的必要。不过想到国会是朝野议事,也是赚取政治资本的场所,因此多少可以理解上得华山不论剑,难道为了谈情说爱吗?

双方就不同解读唇枪舌剑一番之后,同意就此打住,让国人自行判断。我阅读第47页后产生两个疑问:

1. 第一段引经据典,无非为了证明市场供过于求,若不校准规划,房地产的雪球效应永远存在。既然如此,是否应该按照人口增长需求,每年兴建9000个新单位就好?

2. 第二段开宗明义说应该继续建屋,不过没说兴建多少,也没明确指出留待USB出炉后才相应调整。由于行文间似乎刻意留下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难免令人将第一段的 每年需要约9000个新住宅单位和“每年兴建9000个新单位”挂钩。

让我进一步说明:第一段文字中包含6个统计数据(3万人,3.3人,9000个新住宅单位,12000个私宅单位,1600017000个预购单位)。按照常规,引用统计数字的目的,无非是为自己的立场分析佐证,用在这份论文,应该是为兴建房屋做出合理规划,否则没有实际意义。那么这些数据的意义是什么?

推出居者有其屋政策以来,每一代人都有各自拥屋的梦想,谁都知道今时今日不可能停止兴建组屋,问题是多过、等于,还是少于某个基数,这个基数到底是多少?第二段预购组屋项目应继续进行的基数若非9000,那又是什么呢?120001600017000,还是新数字?

我阅读多遍,确实无法好好解读,我的结论是写得笼统,令读者无所适从。不过我不会因此硬要他人吃死猫,承认文中所指的是每年兴建9000个新单位

 

工作论文的本意

我更感兴趣的是撰写《倒数到零:是否有替代VERS的方案?》的动机,可参阅工作论文的前言(Foreward,第i页)。

《Counting Down to Zero: Are There Alternatives to VERS?》(倒数到零:是否有替代VERS的方案?)第i页截图

20132019年,新加坡的公共与私人产业连续6年下滑,如何让占多数人口的组屋居民感到心安乃当务之急。2018年的国庆群众大会,总理李显龙提出VERS(自愿提前重建计划)来取代99年后组屋价格化整为零的可能性,详情有待进一步探讨。

工人党的工作论文审核公共房屋政策与人口流动状况,提出USB作为VERS的替代方案,“建议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新加坡公共房屋政策应遵循的原则,并考虑如何解决组屋转售价格下降的问题。”(it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that ought to underpin a robust public housing policy for Singapore in the decades to come, and considers what can be done about falling HDB resale prices.

工作论文发表的时候,新冠疫情尚未出现。疫情改变许多现状,组屋申购率至少两倍以上、新组屋供应不足、转售组屋价格飙升、房屋租金水涨船高等,都是眼前事实。部长辩称疫情前预购组屋申请率偏低,转售市场疲弱;部长没有提及的是,疫情前已经出现申购成功率偏低,等候时间过长的民怨。

既然政府正在探讨疫情后的长期建屋政策,同样的,工人党是根据常态来写下这份论文的,经历过疫情的非常时期,如今论文内容是否依然合适宜?

论文第3744页解释“释放组屋剩余价值(USB)”的概念,谈的是未来大方向,应该不至于受到疫情变数的影响。我认为USBVERS孰优孰劣,是否有相互借鉴之处来更好地造福人民,才是值得国会辩论的重点。细节部分,这份论文有必要加强行文的严谨度,好好分析应用数据来引导读者,而不是让读者自行解读。需知小片灰色地带有其灵活性,大片灰色宽频则令人陷入迷雾,看不到方向。

1963年建国总理的丹戎巴葛选区,广东民路两座组屋快要完工,附近居民期待搬入新家,投了李光耀一票。李光耀表示,如果不是因为那两栋屋子,他的胜算肯定大打折扣。组屋政策的初衷就是让国人都有屋子住,而不是用来投资赚取利润。3个年代前新组屋政策出台,造成今天令人困扰的格局,为了子孙的未来,期待USBVERS之外,可以加入如何回到初衷的长期考量。



1 comment:

郭记 said...

本地有道记,林记,文东记,小弟姓郭,弄个小摊位就叫“郭记”。今天开张日就来谈谈组屋的二,三事。
还记得当时部长(应该是黄循财)说组屋到了99年屋契届满,价值将归零,当时引起坊间一阵骚动。
我那二位住私人公寓的朋友一谈起这事就愤愤不平,觉得政府太宠组屋屋主。他们说“我们住私人公寓的,99年到了还不是零价值”,为什么组屋屋主会觉得有损失,还要搞什么USB。
几年前我参加民情联系组的一个关于组屋的对话会,我就提议组屋到了最后二十年,建屋局解除政府组屋的限制,让它个与私人房产一样,可以卖给地产公司让公司出租该组屋;当然也可以卖给个人。
如此,屋主逝世后如屋契还剩二十年,可选择卖给地产公司或送给孩子收租,这样还可拿回一些剩余价值。不然,剩二,三十年屋契的组屋很难出售,就算卖得出价钱也低。
当然,政府也可同时推行VERS计划,双管齐下,“释放组屋剩余价值”应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