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8, 2025

刘广福粤语讲古:为何讲《水浒传》这故事

作者:刘广福 (刘广福粤语讲古《水浒传》连载故事

 

各位读者,大家好。

首先让我向大家打个招呼!

 

从听古到讲古

听故事是我童年时一大消遣。因为当时没有电视,多数普通家庭都有装设丽的呼声。而我第一次听到李大傻先生的讲故事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他当时讲的是《西游记》这故事。因为他讲故事的风格独特,讲得非常精彩动听,所以我很快就成为了李大傻先生的一个忠实古迷,广东人说上咗瘾。再下来我持续听他讲故事,算起来都应该有二三十年了。

有一天,我就问自己,既然你已经听李大傻先生讲了这么多的故事,你可否尝试模仿大傻先生讲一两个故事呢?我心想学他讲故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我又不知道自己有讲故事的天份吗?我花了一段时间考虑这问题。

又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看水浒传》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当时我心里就想,不如我就以《水浒传》这故事作为我模仿大傻先生讲故事的起点吧。

 

Audacity录音软件

打定了注意,再下来就要去购买录音仪器。我记得有人说SONY制造的袖珍录音笔是挺有名的,所以我就去买了一支SONY ICD-UX570 数码录音这只录音笔的录音和播放录音的功能是不错的。但它的编辑功能有限,不适合我这初出茅庐的故事人用,因为初学讲故事时,一定会犯错,需要修辑改正的地方会比较多。因为这原因,我后来选择放弃用这支录音笔,另寻别的故事录音仪器。

我很幸运最后在网上找到Audacity这软件,它算是世上最流行的免费录音和编辑软件,而它可用于 Windows 平台。它的编辑功能远超越我那支录音笔。这软件也不难学,因为我们可以上YouTube 网,看相关的教学短片来学。使用这软件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对着电脑说话,用电脑的麦克风直接把话录进电脑里,而且又可以用电脑的喇叭播放刚录到的东西以便修正和编辑。

 

录音编辑的挑战

音的过程中编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需要编辑的地方是有很多的,例如:发音不准,音量不一,讲话的节奏不一,节奏与故事的情节不相符,和诸如此类的误差。所以在录音的过程中,花在编辑的时间会往往比录音的时间多好几倍,而编辑是包括剪掉那段必须修改的录音,重复去录那段,用来接回原处。这些琐碎的程序一定要有耐心才可做得成。

我终于花了整整八个月才把《水浒传》整个故事讲完,分录成51,每集30分钟。我起初决定讲故事的时候,主要的目的是要以讲故事作为消遣自娱活动,同时是挑战自己,尝试学李大傻先生那样讲故事。当时我忽略了录音和编辑所带来琐碎的事,但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项为我带来许多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讲古中学习与发挥创意

当初,我以为讲故事是一个轻松的消遣活动,但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认真学习和发挥创意的项目,而我也在过程中受益良多。在这个过程中,我领略到一些怎样避免犯错与改正的手法 譬如说,有很多地方书中用的文字只适合阅读,不适合口述,如果我们硬跟书中文字来讲,听起来会觉得很生硬。在这些地方我们必须要改用适合的口语来表达,最好是引用广东话的口头禅。

这样过来一段时间,我慢慢感到在技术方面有一点进步,但我意识到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重复地在网上听李大傻先生讲蛇鬼山斗蛊记这故事, 用来作为标准。

回顾李大傻先生讲的年代,科技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录音编辑的工具有限,像Audacity这种软件还没面世。在这情形下,当时讲故事多数是现场播讲,没有经过编辑修改。尽管如此,最终播放出来所有李大傻先生讲的故事都保持着高水准,毫无瑕疵,实属难能可贵;相比之下,我真是小巫见大巫, 相形见绌啊!

 

希望方言讲古成为及时雨

既然如此,我应该怎样处理我这次学习讲故事的成果呢?我考虑了一阵子,最后的结论是我应该继续抱着学习的精神,把我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与别人分享, 同时邀请听众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求改进。另外一个考量因素是目前方言,包括广东话,越来越不流行,面临消亡的危机,而方言是我们华人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于推广,不可让它消亡。

另外,虽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做得非常成功,然而有不少老人家还是对华语陌生,有的还渴望听到方言节目,方言故事,那么我这套用广东话讲的《水浒传》便成为他们的及时雨” —— 及时雨是《水浒传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宋江的绰号!

最后, 我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接下来讲《水浒传》这故事,同时我邀请你们若发现有欠佳之处,多多给我反馈,多多指教,多多包涵。

谢谢。

 

讲古人
刘广福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Great attempt!

Anonymous said...

Great job ♥️

Ng Cheng Cheong said...

I am older than you by about 3 to 4 years. In 1953 to 1955 I was helping my uncle at a store where the Cantones owner had a radio broadcasting then as Radio Malaya. At 5pm every evening we could hear 李大傻 telling stories. I heard 剂公,莫青娇, 洪熙官 etc. It was mersmering and holding. I continued to have occasional hearing from Rediffusion, By the time at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round 1964 we students started to hear from Union House radio now reciting stories from 神雕侠吕, Such memories and you are to liven it. Congratulations

Anonymous said...

Well done ! It only takes one set of recording to immortalize 水浒传 in Cantonese ala 李大傻style. Thanks to 95.8 too for publicising your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