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8, 2025

刘广福粤语讲古:为何讲《水浒传》这故事

作者:刘广福 (刘广福粤语讲古《水浒传》连载故事

 

各位读者,大家好。

首先让我向大家打个招呼!

 

从听古到讲古

听故事是我童年时一大消遣。因为当时没有电视,多数普通家庭都有装设丽的呼声。而我第一次听到李大傻先生的讲故事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他当时讲的是《西游记》这故事。因为他讲故事的风格独特,讲得非常精彩动听,所以我很快就成为了李大傻先生的一个忠实古迷,广东人说上咗瘾。再下来我持续听他讲故事,算起来都应该有二三十年了。

有一天,我就问自己,既然你已经听李大傻先生讲了这么多的故事,你可否尝试模仿大傻先生讲一两个故事呢?我心想学他讲故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我又不知道自己有讲故事的天份吗?我花了一段时间考虑这问题。

又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看水浒传》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当时我心里就想,不如我就以《水浒传》这故事作为我模仿大傻先生讲故事的起点吧。

 

Audacity录音软件

打定了注意,再下来就要去购买录音仪器。我记得有人说SONY制造的袖珍录音笔是挺有名的,所以我就去买了一支SONY ICD-UX570 数码录音这只录音笔的录音和播放录音的功能是不错的。但它的编辑功能有限,不适合我这初出茅庐的故事人用,因为初学讲故事时,一定会犯错,需要修辑改正的地方会比较多。因为这原因,我后来选择放弃用这支录音笔,另寻别的故事录音仪器。

我很幸运最后在网上找到Audacity这软件,它算是世上最流行的免费录音和编辑软件,而它可用于 Windows 平台。它的编辑功能远超越我那支录音笔。这软件也不难学,因为我们可以上YouTube 网,看相关的教学短片来学。使用这软件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对着电脑说话,用电脑的麦克风直接把话录进电脑里,而且又可以用电脑的喇叭播放刚录到的东西以便修正和编辑。

 

录音编辑的挑战

音的过程中编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需要编辑的地方是有很多的,例如:发音不准,音量不一,讲话的节奏不一,节奏与故事的情节不相符,和诸如此类的误差。所以在录音的过程中,花在编辑的时间会往往比录音的时间多好几倍,而编辑是包括剪掉那段必须修改的录音,重复去录那段,用来接回原处。这些琐碎的程序一定要有耐心才可做得成。

我终于花了整整八个月才把《水浒传》整个故事讲完,分录成51,每集30分钟。我起初决定讲故事的时候,主要的目的是要以讲故事作为消遣自娱活动,同时是挑战自己,尝试学李大傻先生那样讲故事。当时我忽略了录音和编辑所带来琐碎的事,但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项为我带来许多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讲古中学习与发挥创意

当初,我以为讲故事是一个轻松的消遣活动,但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认真学习和发挥创意的项目,而我也在过程中受益良多。在这个过程中,我领略到一些怎样避免犯错与改正的手法 譬如说,有很多地方书中用的文字只适合阅读,不适合口述,如果我们硬跟书中文字来讲,听起来会觉得很生硬。在这些地方我们必须要改用适合的口语来表达,最好是引用广东话的口头禅。

这样过来一段时间,我慢慢感到在技术方面有一点进步,但我意识到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重复地在网上听李大傻先生讲蛇鬼山斗蛊记这故事, 用来作为标准。

回顾李大傻先生讲的年代,科技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录音编辑的工具有限,像Audacity这种软件还没面世。在这情形下,当时讲故事多数是现场播讲,没有经过编辑修改。尽管如此,最终播放出来所有李大傻先生讲的故事都保持着高水准,毫无瑕疵,实属难能可贵;相比之下,我真是小巫见大巫, 相形见绌啊!

 

希望方言讲古成为及时雨

既然如此,我应该怎样处理我这次学习讲故事的成果呢?我考虑了一阵子,最后的结论是我应该继续抱着学习的精神,把我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与别人分享, 同时邀请听众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求改进。另外一个考量因素是目前方言,包括广东话,越来越不流行,面临消亡的危机,而方言是我们华人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于推广,不可让它消亡。

另外,虽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做得非常成功,然而有不少老人家还是对华语陌生,有的还渴望听到方言节目,方言故事,那么我这套用广东话讲的《水浒传》便成为他们的及时雨” —— 及时雨是《水浒传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宋江的绰号!

最后, 我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接下来讲《水浒传》这故事,同时我邀请你们若发现有欠佳之处,多多给我反馈,多多指教,多多包涵。

谢谢。

 

讲古人
刘广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