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5, 2016

为何要有下流老人

作者:蔡美娥,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中文义务导览员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交流站》,2016年10月17日

本月4日新传媒8频道播出的《狮城有约》之“十分访谈”中邀请了两位嘉宾谈本地“高龄化社会”与其逆转措施,制作组以“下流老人”为题来称呼低下贫困老人,引起坊间诸多不满。

“下流老人”这一新词是日本社会学者藤田孝典于其2015年著作《下流老人:一亿総老后崩坏の冲击》中所提出的。“下流老人”指的是“无法正常度日,被迫过贫困生活的高龄者”,其目的在于说明高龄者的贫困生活,以及其背后的潜在问题,并没有歧视高龄者,故而不带贬义。

然而,“下流”一词在中文确实是含有贬义色彩的。让我们来比较“下流”这一个词在中文与日文中的异同。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下流”一词解释如下:

1. 下游:长江~/黄河~。2. 旧时比喻卑下的地位。3. 卑鄙龌龊:~话/~无耻。

根据《新日汉辞典》的释义,“下流”一词在日文中的解释如下:

1. (河川的)下流。下游。2. (社会的)下层。

显而易见,“下流”在日文与中文相同之处是其第一个释义“下游”,而其第二个释义却是迥然不同的。日文“下流”一词译为中文就是“下层”,这也是我们之前广泛使用的规范词。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亦步亦趋,盲目跟风呢?作为媒体,具有职责和义务去推广规范语文,而不是盲目顺应潮流,本末倒置。

再者,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在今天这个大环境里,环球化、互联网等因素促使大量新兴词汇的涌入,但我们却不能照单全收。我们必须尊重环境习俗,作为媒体更应该具有过人之敏感度。“下流”一词在日文中(指的是社会的下层)固然不是贬义,但在我们的环境与习俗里却是个贬义词(见上),这是无可否认的,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该盲目跟风,把原来采用的“下层”二字舍弃,以“下流”取而代之就显得更入流吗?非也。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常常提醒我们在某一异族同胞前切莫以他们的语言说出“猪”这个字;还有,在山区地带也不能提到“虎”这一个字,得把它改称为“伯公坐骑”或“老阿伯”。这些都是使用语言时对该地区的民族或习俗的尊重。

今时今日,互联网上的新兴词汇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懂得过滤,决不可照单全收,盲目跟从;择其善者而从之,方为上上之策。

附注:2016年10月21日,《联合早报·交流站》刊登了由新传媒品牌与通讯部主管尤文理所作出的回覆:

感谢观众蔡美娥女士本月17日于《联合早报·交流站》在《为何要有下流老人》中提出她的看法。

本月4日,新传媒在《狮城有约》这个节目中,提到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和当地知识界流行的一个名词“下流老人”。我们是在介绍日本的社会问题和用词,而无意“借用”或倡议这个词的使用。我们感谢蔡女士给予我们机会作出澄清。

相关链接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憎人富贵厌人贫,心胸狹窄的一小撮“二毛子”形容'孤苦无依的'老而不(死)”'下流'可以理解,
因为他们'阻住个地球转'(粤语),'浪费'国家'资源'!
在讲人权,说民主的非“第一世界”,每一位老人每周都“被逼”接受国家存入个人户口的'养老金',
免费且一流的专科,手术与住院服务,免费的公共巴士,地铁和渡轮,..........
他们一点也不'下流',反之,挺'风流',挺'滋润'的。

Anonymous said...

为何要有 ‘下流’ 老人?我不知道!
然而,当今世上的年轻人就是 ‘上流’ 了?
作为一位年逾古稀的来自华文教育的 老人 在新加坡有 ‘下流’ 的感觉是因为这本就不是一个
公正平等的社会,我们的 ‘下流’ 源于我们所受的更有血性的教育与更远大的目标与理想。
眼看当今的年轻学子,人人醉心于在象牙塔内钻牛角尖,期待一朝 ‘飞上枝头变凤凰’,
进入体制,升官发财,正是 ‘万般皆下品 惟有当官高’ !唯仕途能 ‘名成利就 飞黄腾达’
百万年薪 高高在上!
想起了 :
旧巢共是衔泥燕 飞上枝头变凤凰

餓虎不食子 人无骨肉恩
不禁感概万千!

Anonymous said...

“长恨歌” 中的一段:
“............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姐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
俗语说得好:‘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也许自古以来 :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不论是非对错,不论公平正义,一切以帝王的个人喜好为依归,
为了 ‘光宗耀祖’,为了 ‘平步青云’,为了 ‘高官后禄‘,人人使出
‘渾身解数’ 为了取悦 ‘天子’ ‘溜须拍马’ ‘无所不用其极’。
错了吗?有人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欲盖祢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