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5, 2024

纹身 Tattoo

说起来已经是20228月中的事了。在牛车水初会两位年轻人,忍霖(男)、芷莹(女)。第一印象是两人手臂上的纹身,忍霖的日本式图案特别鲜明,芷莹的则带有抽象花卉的色彩。

忍霖(左)、芷莹(右)手臂上的纹身。

若是用旧时代的眼光,他们来自黑社会,新时代的眼光,全身都是艺术,这是时尚。我经历过私会党打斗和收保护费的旧时代,也算跟得上新时代,所以会换个角度。不过说归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因受伤或开刀留下疤痕,那是时不我与,至于刻意在皮肤上留下永恒的伤疤,只能认同这是潮流,不可能自愿以身试法。

芷莹表示,她的父母的想法本来跟我一样,但因女儿走上纹身师之路,他们从对此职业排斥到慢慢接受。他们甚至跃跃欲试,反而是芷莹劝阻他们。

本来他们是想询问我关于广东妈姐,反而变成我就纹身而访问他们。

 

因顾客关系而认识

忍霖的身体和手臂都有纹身,手臂是我看得到的,身体则是我看不到的。手臂上的风车(鲤鱼旗)是芷莹设计和帮他刺青的,两人因此认识并成为朋友。

忍霖的身体和手臂都有纹身,手臂上的风车(鲤鱼旗)是我看得到的。

芷莹在上海长大,2020年国大建筑与人文系双学位毕业时,刚好碰到严峻的疫情阻断措施,找份工作不易,结果从谋职变成寻找方向,喜欢上纹身行业。

芷莹的工作室在前珍珠山警察局原址,她认为建筑与人文都是美学,纹身则是古老的艺术,她读的本科与纹身艺术并没有抵触。

她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下来供顾客挑选,纹身时间看图案的复杂性,最长两个小时。由于纹身必须深入皮层2mm,每针都会痛,会流血,若顾客受不了会进行局部麻醉。

忍霖分享心路,首先必须接受纹身是一门艺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他感觉皮囊下本来已经有那些图案与色彩,存够钱后通过纹身表达出来,就像有些人通过写文章、画画或唱歌来表达内心世界。爱上纹身之后已经变成惯性,看到喜欢的图案就纹在身上。

 

是古老,也是时尚

将艺术针刺在身上形成一股年轻人的潮流,忍霖和芷莹追崇时尚,并不知道纹身曾经是私会党识别的标志,也是党内地位的象征,一旦刻上了就必须对党永远忠诚,不能回到正常生活。二战时期,日军将这些纹身的私会党徒列为必杀的检证对象,相信考量也是跟亡命之徒,不畏战斗有关。他们都知道纹身不能进入日本的澡堂。

追溯起来,古人已经有纹身的习俗,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脸庞。这些永恒的图案代表部落文化,或想象把自己化身为凶猛的野兽来避免受到野生动物攻击,如今一些非洲和美洲土著仍然会 疤痕纹身,在伤口添加烟灰或骨灰,让皮肤表面形成浮雕。他们认为这些图案可以抵御邪恶能量,同时展现人生的里程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标记象征他们一生的耐力、决心和勇气,因此深感自豪。

大英博物馆通过红外线,还原5000年前埃及木乃伊手臂上的动物刺青。图源:大英博物馆 The British Museum。

 

英国王子在日本纹身

188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也是未来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George V),访问日本时只有16岁。他在横滨让一名纹身师在他手臂上刺上一条红蓝双色巨龙。

乔治五世受到明治天皇接见时,首次公开手臂纹身。既然生米已成熟饭,英国皇室只好接受这个流行的趋势,此后纹身被一些少年视为成人礼。

有趣的是,当时英国的报纸捕风绘影,几个星期都报道着这位年轻的王子在鼻子下方纹上一个大大的箭头,而且写得头头是道,王子的母亲必须出面,措辞严厉地澄清,王子并没有在面部纹身。

2022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庆祝登基70周年,她的孙女Eugenie公主出席庆典,左耳后面有个小圆圈刺青,据说可能是白金纪念徽章。另一位皇室后裔Lady Amelia Windsor 身上有不少刺青,她在社媒展示背部一头小老虎,自称“Tiger's always got my back”(老虎永远是我的后盾)。瑞典公主Princess Sofia、摩洛哥公主Princess Stephanie等都毫不避忌地展示她们的刺青。

 

日本美术传入欧洲

关于日本的美术传入欧洲,还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得事。日本向来是个保守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首次向西方打开贸易大门,西方对日本商品和文化的好奇迅速提高,欧洲贵族穿戴着日本首饰回国,印象派画家如莫奈(Claude Monet)在画作中融入浮世绘元素等。

纹身在日本江户时代(1615-1868 年)发展起来,19世纪中叶,纹身已成为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最优秀的纹身师通常也是木版画艺术家,他们在作品中使用神灵和动物的戏剧性图案。

虽然纹身在水手和其他来日本的外国游客中流行起来,新的明治政权认为纹身是“不文明的”,不利于现代化改革,1872 年、1880 年和 1908 年都颁布禁止纹身的禁令。

如今王子纹身的新闻在英国、法国和美国迅速掀起纹身热潮,纹身成为社会地位和炫富的标志。

Tattooing in Japan, London News, 2 December 1882。1882年伦敦新闻的纹身说明图,显示纹身的时候,还有茶水、音乐和艺伎招待。

 

纹身不纹身?

当下对爱情表现得最出面的或许是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他将老婆Victoria的名字纹在右手臂,表达钟爱一生。据说他全身共有42处刺青,一半以上跟家人有关。由香港刺青大师沈龙威所操刀的“生死有命富贵由天”以草书呈现,被网友盛赞为最美的中文刺青。

看英超足球赛,许多球员肌肤“伤痕累累”,相信都赚了大钱,将大师的画作刻在自己身上。他们在电视观众前招摇,不晓得球迷是否跟随偶像有样学样,使到纹身成为大企业。

2016年,本土泳将Joseph Schooling赢得奥运百米蝶泳金牌,把五个圆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纹在右手臂,在记者会上让大家拍照。

纹身不像穿衣和发型,时尚热潮过去了,换件衣服改个发型便是。纹身会伴随一辈子,即使现在可以通过新科技来去除,但损伤过的皮肤必留痕迹,因此务必仔细考虑清楚后果,别等到受过皮肉之痛才来后悔,需知再回头已百年身。

两个图案打上叉,表示他已经退出私会党,不再是党员了。图源:NAS 1980。


相关链接

Friday, November 08, 2024

淡水渔人码头:情人桥的日落

说起来已经是一年前的往事了。202310月初,追逐风(台风小犬)追逐太阳(台风登陆前)的日子,台湾正在酝酿一场“蓝绿白”决鹿中原的选举战。

驱车环绕台湾一周,言谈间感觉到年龄层有条蓝绿界线。三个月后,20241月的总统选举,大致上绿营四成铁粉选票,打破当家不过两届的魔咒;蓝营保住三分之一基本盘,白营抢占四分之一游离票。我们局外人隔洋观火,相信台湾选民尊重民主进程下做出选择。过去多年来无论天空出现哪道色彩,台湾的整体素质让我们感觉轻松自在,成为国人旅游热点之一。

 

渔人码头情人桥

追风逐日那段时光,实实在在地遇到跟赤道没什么两样的蓝天白云万里晴空,也颇刺激地转入绿意盎然,九曲十三弯般的深山野岭。驱车到淡水渔人码头的时间算得刚刚好,赶上别有风味的情人桥的日落,莫羡嫦娥奔月,无论谁步上情人桥都可浪漫地登日

淡水渔人码头情人桥的日落。

日本《TRiPORT》旅游杂志(2014年)选出全世界最美的夕阳,第1名是马来西亚的兰卡威(Langkawi),台湾淡水渔人码头排第2。其余的10大为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伊维萨岛(Ibiza)、土耳其棉花堡(Pamukkale)、智利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法国塞纳马恩省河畔(Vulaines-sur-Seine)、摩洛哥梅纳拉花园EL Menara)、日本熊本县阿苏山(Mount Aso)、秘鲁利马(Lima)、美国夏威夷岛(Hawaii)。

倘若情人桥取个正当一些的名字,例如淡水桥或码头桥,淡水码头的日落还会有吸引力吗?“情人”为黄昏增添几分遐想,或许让人更加诗意地铭刻着浪漫幸福,但我相信渔人码头的日落更在于它的景色和氛围。

淡水渔人码头的日落更在于它的景色和氛围。

情人桥是渔人码头的行人跨港大桥,长约196公尺的白色风帆造型夺人眼目,日落余晖布满天空,白色风帆在夕阳映衬下,呈现一幅耀眼的画卷。站在情人桥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码头,以及河面上的船只。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淡水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台湾人的热情和活力。

老情人和我在情人桥上体会浪漫。

渔人码头前身是淡水第二渔港,是早期台湾北部繁华的渔业港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渔人码头于2001年初改建完工后,情人桥以其美丽的夕阳景色吸引人流,不过还得等到2003214日情人节当天正式启用时宣布命名。

据说很多台北人专程到淡水去观日落,尤其是恋爱中的情人,到了这里手牵手走过桥的另一端,表示两人将心心相印,牵着对方一路走到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美好和幸福,仿佛都在这一刻定格了。希望有一天,或许30年后,在情人桥缔结爱情故事,或者告别爱情的昔日恋人,可以为我们追述那些年牵手走过情人桥的经历。

 

淡水红毛城

淡水老街距离情人桥约4.5公里,仿佛是时光留存的角落,也是人潮聚集之地,平日的生活气场比情人桥热闹得多,特色美食口味丰富,例如可口鱼丸用上等鲨鱼肉和卤肉碎制成,当地人说这就是浓浓的淡水家乡味。

红毛城建筑群在淡水老街和情人桥之间。三百余年的红毛城是座凝聚着历史记忆的古城,见证台湾走入现代化。建筑群已列为台湾古迹。

根据维基资料, 17世纪初,西班牙人统治台湾北部,在淡水兴建圣多明各城(Fort San Domingo),摧毁圣多明各城的也是西班牙人。17世纪中叶,荷兰人在原址一带重建,命名安东尼堡(Fort Antonio)。由于当时华人称荷兰人为红毛,红毛城因此得名。

1867年之后,红毛城由英国政府租用作为领事馆和官邸,1972年之后依序由澳大利亚与美国代为管理。1980年红毛城产权交还给台湾政府。

红毛城的传奇人物叫做马偕(Dr. George Leslie Mackay),这位加拿大传教士于同治年间(1872年)抵达淡水,他的宗教使命涵盖教育、医疗和传道,促进了现代台湾社会的风貌。

沪尾偕医馆

马偕在淡水建立教会,传播基督教信仰,并创办新学堂和女子学堂,为台湾社会引入现代文化理念。他致力于培养当地教会工作者,确保教会的永续发展。在那个只相信中医的时代,马偕引进西医,开设医馆进行义诊,为当地居民提供现代医疗服务,对改善当地医疗体系和社会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淡水礼拜堂

马偕与台湾女子结婚,去世后埋葬在淡水,展现出融入当地社会,对台湾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他的座右铭“宁为烧尽,不愿锈坏” 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表达了他一生不懈努力的信念。

沪尾偕医馆、淡水礼拜堂、马偕巷、淡水河畔的马偕上岸地点,都是纪念他的遗址。马偕上岸地点是拍结婚照热门景点之一,落日比情人桥柔和得多,或许这就是无关蓝绿的旅者眼中,台湾某个地角的美好。

马偕上岸地点是拍结婚照热门景点之一。


相关链接

Tuesday, November 05, 2024

孙中山初到新加坡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41021

孙中山第一次踏足新加坡是在190079日, 他在1900712日下午离开,前后停留四天三夜。

这次他来新加坡是要营救被当地警方拘捕的日本朋友宫崎滔天和清藤幸七郎。

早在1900年春,在香港的宫崎滔天知道康有为住在新加坡,康有为因为1898年戊戌政变,被清廷追捕,逃亡出走。宫崎滔天想来新加坡亲自说服康有为和孙中山携手合作革命事业。孙中山认为合作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让宫崎滔天试试。二人在629日到达新加坡。

根据《叻报》190071214日一连三天刊登宫崎滔天和清藤幸七郎的新闻。他们找到康有为,却被拒见,过后康有为向警方报案,诬告宫崎滔天是慈禧太后派来的刺客。76日宫崎滔天和清藤幸七郎被捕关押监狱,两度被带上法庭,代总督瑞天咸亲自审讯。孙中山得知后,从西贡(现胡志明市)乘搭法国邮轮赶来新加坡,通过林文庆医生,很快联络到代总督。经多方奔走,二人获得释放,但被新加坡殖民地政府发出禁令,永远不得进入新加坡。而孙中山亦被令离境,五年内不得回来,至于孙中山有否被捕囚禁,则说法不一。712日,一行人被送上佐渡丸(Sado Maru)轮船,开往香港。

孙中山在9日抵新,根据《叻报》,与同行者下榻“剌付酒店”(Raffles音译),马上前往汤申路恒春园亲自拜访康有为不果,获悉康已搬走,于是赶去茂林园,但不获接见。

至于孙中山又如何在新加坡找到有名望有影响力的人来协助?文史学者林志强赠我胡汉民《南洋与中国革命》里面所述,孙中山在新加坡有当医生的同学,如福建籍吴杰模和黄康衢,相信是通过他们,接触到地方领袖获得林文庆医生协助。

令人不解的是,《叻报》报道说康有为“早已认识宫崎滔天,“……是当时在香港的宫崎在18989月底亲自护送他去横滨和东京的。康在日本时。二人常有往来,而且常寄宿其家,是有旧交……”为什么康有为不念救命之恩,翻脸无情?

Friday, November 01, 2024

盛港:泥泞乡道变凤凰

原文刊登于《源》2024年第4期,总期170,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

 

新加坡东北部的盛港(Sengkang)以后港(Hougang)、榜鹅(Punggol)、实里达(Seletar)、白沙(Pasir Ris)为界,面积和乌敏岛相似。1997年首批盛港组屋区在实龙岗河畔完工,如今25万人居住在6万多个组屋单位的成熟市镇。

与其他人口稠密的市镇相比,盛港不像兀兰有地铁汤申线和南北线;也不像淡滨尼有东西线、滨海市区线和正在兴建中的跨岛线。东北线来到盛港,由轻轨为居民续航,与榜鹅和武吉班让(Bukit Panjang)采纳同一个交通模式。

盛港地形图。

 

搞通拗口的地名

盛港的另一特色是不像多数组屋区以第几道第几街命名,地名甚至有些拗口。盛港的七个分区:河谷(Rivervale)、康埔桦(Compassvale)、安谷(Anchorvale)、芬薇(Fernvale)、盛港镇中心、盛港西,以及罗弄哈鲁士北(Lorong Halus North),您记得多少呢?没有定位导航的年代,连在公路奔驰多年的德士司机都无所适从,感叹自己去了“荷兰”。

笔者花了好些心思,终于搞通实龙岗河与榜鹅河之间的“两河流域”,是顺着河(river)、指南针(compass)和船锚(anchor)从东到西排列的,榜鹅河以西则属于链束植物(fern)茂盛的湿地。规划师以河流、渔船器具、水生丛林,还有一座以海洋为主题的雕塑公园来“还原”盛港的原生态,巧思不在话下。

轻轨下展现艺术创意的盛港雕塑公园,通过海洋生物和捕鱼人家的雕塑展现渔村历史。

 

盛港、港脚与半港

从前的两河流域有港脚、半港和榜鹅,榜鹅已“独立”成为仍在茁长中的新镇。至于盛港这么兴盛的港口竟然闻所未闻,那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从港脚谈起。港脚指的是实龙岗七条半石的“河口”,也就是昔日实龙岗路上段的尽头。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仍然是实龙岗村和渔港中心,上百艘渔船为本地提供新鲜海产。居民在更遥远的实龙岗河支流双溪登雅(Sungei Tengah)安家,因此出现河畔的甘榜双溪登雅。

甘榜双溪登雅地处“内陆”,因此俗称半港,有条名为罗弄盛港(Lorong Sengkang)的乡道,今日盛港就是以此乡间小路命名的。甘榜双溪登雅这个昔日盛港中心,就是今天的康埔桦,大家不妨想象康埔桦巷(Compassvale Lane)的盛港中学门前小河淌水,学生放学后嬉水取乐的光景。

1953年盛港地图,可见“两河流域”之间的半港和占地广阔的万国橡胶园和烟草园(Singapore United Plantation)。

 

康埔桦:从前半港的中心

甘榜双溪登雅位于从前榜鹅路九英里,两河流域的中心地带当然少不了学校、联络所和宗教场所。距离甘榜半公里曾经出现过明德和树德两所小学,明德学校(1932-1985)由天主教会创办,关闭时安排学生转读圣婴小学,原址兴建圣若瑟修院学校(CHIJ St. Joseph’s Convent)。

榜鹅的树德轻轨站(Soo Teck)以树德学校命名,盛港第249座组屋一带就是学校原址。这是一所二战后民办的乡村小学,校长黄华光的后人黄惠麟描述:“也许你有所不知,每天下午班放学后,校长的六七个孩子就一人一间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关窗关门,十年如一日。另一些趣事;学校没有音乐教室, 只有一台风乐机, 轮到有那一班上音乐课, 便上演孔明借灯; 风乐机就这样扛来扛去。碰上儿童节,国庆日, 学校几间教室就会打通变成一间‘大礼堂’,蛮热闹有气氛的。学校校旗是校长女儿设计的,校长夫人缝的。校长外号‘阿牛’, 牛脾气来时打你屁股开花。”学识渊博的校长身兼多职,也是村长、地区姓氏公会委员和公民咨询委员会主席,时任总理李光耀下乡访问,他还是欢迎会主席呢!

树德学校1971年毕业合照。 图源:黄惠麟 (Ng Huee Ling)。

1963年落成的圣妇亚纳堂(St. Anne’s Church)是盛港唯一的时代见证者。教堂开放十余年后,附近住户接到搬迁通知。神父以为山穷水尽,自嘲教堂的猪比信徒还多,甚至考虑将教堂大门永远关闭。柳暗花明又一村,高楼居民带来人气,也为时代证人带来生机。

1963年落成的圣妇亚纳堂(St. Anne’s Church)是唯一的时代见证者。


安谷Anchorvale

从前的安谷是辽阔的万国橡胶园和烟草园(Singapore United Plantation),如今多座组屋、学校和医院坐落在昔日种植场。盛港综合医院与盛港社区医院在同一院址,所采纳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启用的樟宜综合医院模式。当时四美的樟宜综合医院取代樟宜医院和大巴窑医院,主要提供全面的急诊、住院和门诊临床专科服务。圣安德鲁社区医院于90年代初已提供复健护理,2000 年代中期搬到樟宜综合医院院区,患者从综合医院“出院”后由社区医院接手,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家园。

南侨中学是安谷唯一的中学。南侨于金炎路创校,90年代因市区一带人口迁徙,收生率持续下滑而饱受卧薪尝胆的滋味。千禧年初教育部政策改变,将辅助学校管理权和土地拥有权脱钩。福建会馆接受政府赔偿,南侨落户盛港,成为第11所特选中学。

南侨中学是安谷唯一的中学。

目前安谷正在如火如荼地兴建另一所中学---欧南中学,预计2026年学校从现在的约克山搬迁到盛港,持续其教育使命。欧南中学的处境跟昔日南侨相似,面对周遭人口减少的困境,由于它是一所政府中学,寻找新地方、保留校名等都较易处理。

 

芬薇的盛港河畔公园

芬薇是仍在扩建中的分区,为芬薇保留昔日湿地生态的当数榜鹅河畔的盛港河滨公园(Sengkang Riverside Park),让相对年轻的组屋区出现“大自然中的城市”的绿洲。公园的人造漂浮湿地面积约半个足球场,通过水生植物自然收集和过滤雨水,净化蓄水池的水质和促进生态平衡。它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吸引紫苍鹭、鸬鹚和小燕鸥等红树林飞禽。

盛港河滨公园是“大自然中的城市”的绿洲。

关于大自然中的城市的理念,从前的新加坡超过九成土地是密林,人口增加后变成“自然里的农村”。森林变民居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造成自然水源的流失。新加坡独立的首50年创建以公园、花园和开放空间为基础的“花园城市”,如今将城市融入自然,重建消失的绿地来减轻城市化的负面影响。

目前本岛已有50多条水道改头换面,能够更有效地排水。回顾新加坡近代史,低洼地区常发生水灾,上世纪5070年代的几次大水灾,造成严重破坏以及生命和财产损失。二战后,公共工程部进行改善排水系统工程,例如拓宽和加深排水网络、加高低洼地区的道路,以及在河流和水库修建排水沟和防潮闸门。

新加坡独立后开发土地兴建新住宅和工业区,去森林化后水灾事件随之加剧。各政府部门于 1970 年代中期联合制定排水系统总体规划,河道、湿地和蓄水池等重新规划的绿色设施一箭多雕,舒缓淹水情况,收集雨水,同时为居民提供开门就可休闲的好去处。

新加坡自治之前,林德委员会报告书提出新加坡无法独立的原因之一,就是食物与水供来自马来亚联邦,无法自供自足。建国总理李光耀语重心长,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因为水资源问题,必须向他人屈膝。我们曾经过度依赖邻国供水,因此努力不懈地解决水资源的基本生存挑战。如今公众可以更近距离亲近洁净水,“水城”就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资产。

 

河谷的宗教场所

河谷的阿鲁密古兴都庙(Arulmigu Velmurugan Gnanamuneeswarar Temple)是一座由三间兴都庙组成的“联合宫”。第一间是二战后建立的克里斯南兴都庙(Sri Krishna Bhagawan Durga Parameswari Temple),主要对象是居住在实里达和惹兰加由(Jalan Kayu)的印度移民,多年来小庙饲养奶牛,为居民供应新鲜的牛奶粥(paal payasam)。第二间马里安曼兴都庙(Sri Mariamman Muneswarar Temple)因信徒体验到奇迹而蒙上神秘色彩。第三间阿鲁密古兴都庙(Arulmigu Velmurugan Temple)原址在石叻路(Silat Road),为居住在火车轨道旁的马来亚铁道局员工服务。

河谷的阿鲁密古兴都庙是一座由三间兴都庙组成的“联合宫”。

这三座寺庙的负责人都希望建造永久性建筑来供奉神灵,最终在盛港达成所愿。大堂采用透光玻璃和透视的圆穹顶,与现代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庙宇格局相似。兴都庙每12年举行一次祝圣仪式,隔壁华人的崇义庙开放场地供邻居招待宾客,还有舞狮和马来传统鼓表演助兴。

说来凑巧,崇义庙也是三合一的联合宫,其中半港天后宫于百年前在甘榜双溪登雅诞生。靠海为生的人士拜妈祖源自先民习俗,半港居民多数捕鱼为生,因此供奉妈祖祈望得到庇护。上世纪80年代半港天后宫搬到乌敏岛,千禧年之后搬回盛港,重投母亲的怀抱,亦为从前的半港留下故土足迹。

半港天后宫于百年前在甘榜双溪登雅(半港)诞生。

人对长大的地方多少带着月是故乡明的赤子情怀。半港的年代,两河流域几乎全是华人,如今盛港的华族居民仍然偏多,马来居民少过百分之十。崭新的慈爱回教堂(Al-Mawaddah Mosque)为盛港与万国地区的年轻回教家庭兴建,名字取义自《可兰经》“祂从你们中间创造了配偶,以便你们安居,祂把慈爱(Al-Mawaddah)放在你们心间。”

 

罗弄哈鲁士北

罗弄哈鲁士北有条连接巴西立和榜鹅的绿色走廊,展现别致的热带草原风情。这片人造湿地面积约18个足球场,种植芦苇、伞纸莎草、香根草等来净化水源。

半个世纪前,罗弄哈鲁士沼泽地是个由三个甘榜组成的马来村庄,原居民多数搬迁至淡滨尼新镇定居。这里也是粪便处理场、污水处理场、垃圾收集场,以及从苏门答腊运来的火炭卸货地点。

上世纪70年代国会开会时,就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使用粪桶一事,环境部被轰得体无完肤。接下来大刀阔斧,到了1987年,设在罗弄哈鲁士的本岛最后一个粪便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停止运作,粪桶的百年气味成为没人愿意还原的往事。垃圾收集场则于 1999 年关闭,从那时起,全国焚烧后的垃圾灰烬、不可焚化的废料都集中在大士海运转运站,再由平底船运往实马高垃圾埋置场。“垃圾岛”风光旖旎,但使用寿命预计会在十年内结束,如何把垃圾更有效地转换成能源或建筑材料是目前关注的课题。

罗弄哈鲁士北的地标就是紧邻湿地的红桥,红桥外型像座火车钢桥,桥的两岸一头朝迎旭日升,另一头暮送夕阳下。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体味到时光荏苒:盛港,那泥泞乡道,早已涅槃重生。

罗弄哈鲁士北的 “红桥”两岸,分别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阳下。

 

主要参考资料

Arulmigu Velmurugan Gnanamuneeswarar Temple, https://www.avgmt.com/ accessed 11 April 2024.

Khoo Teck Chye et al., Urban Systems Studies The 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me: Water as an Environmental Asset, 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 (CLC) Singapore 2017.

Masjid Al-Mawaddah,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sjid_Al-Mawaddah accessed 28 November 2023.

Our History of Healthcare, https://www.roots.gov.sg/stories-landing/stories/history-of-healthcare-sg accessed 10 April 2024.

The Parish of St Anne’s Church, https://stanne.catholic.sg/about-stanneschurch/ accessed 10 April 2024.

Vernon Cornelius & Aisyah HamidSengkangSINGAPORE INFOPEDIA https://www.nlb.gov.sg/main/article-detail?cmsuuid=d43d5dda-40eb-4d49-a913-0e8a5fb8a5b1 accessed 28 November 2023.

黄惠麟,公立树德小学,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65763383605892/permalink/2445913458924196 accessed 29 November 2023.

《联合早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