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8, 2024

路名纪念四女性

作者: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463

新加坡以女性姓名命名的街道并不多,有“皇亲国戚”的洋女士,或陪同夫婿到来新加坡任职的殖民地高官夫人。也有“妻凭夫贵”的大地主夫人。这里要写被殖民地政府将街道以她们名字来命名的四位女性。

东海岸路上段的惹兰哈芝扎(Jalan Hajijah),是以马来女园主、地主兼慈善家哈芝扎命名。她拥有的土地建有30多户的甘榜。甘榜哈芝扎是在1821年左右开发。她常常帮助这里的居民,斥兴资建回教堂,也捐钱修复附近的甘榜实乞纳回教堂。1980年代,这滨海的马来甘榜,因填海工程而消失,只留下惹兰哈芝扎作为历史的印记。

哈芝扎生前行善无数,捐钱给百年历史的甘榜实乞纳回教堂(Masjid Kampung Siglap),是实乞纳最古老建筑之一。哈芝扎葬在附近叫八条石(Batu Lapan)的地方,现已迁葬。

武吉知马区的布勒克摩通道(Blackmore Avenue),是纪念一位女教育家贝苏菲(也作苏菲雅布勒克摩,Sophia Blackmore 1857-1945)。她以促进女子教育为使命。1887年,她从澳大利亚来新加坡,不到一个月就着手开办一所为淡米尔女孩所设的学校。该校后来易名卫理公会女校(Methodist Girls School)。接着她又积极筹办另一所女校。1888年,只有八个女孩报读的直落亚逸女校(Telok Ayer Chinese Girls School)开课。24年后的1912年,这所学校搬迁到尼路(Neil Road),成为花菲卫理学校(Fairfield Methodist Girls School)。

为了让女子受教育,贝苏菲不辞劳苦,常常挨家挨户,上门求见家长,苦口婆心,劝说父母把女儿送进学校读书。

贝苏菲结识富豪陈恭锡,答应当他二女儿陈德娘(1877-1978)的英文老师,她也是林义顺子女的英文老师。她在新加坡工作长达41年,在192871岁退休,退休后还重访新加坡多次。

加东依洛路(Elliot Road)是以1939-1950年时任圣安德烈儿童医院院长的Dr. Patricia Ruth Elliot?-1950)命名。她设立骨科系,以69000叻元建手术室、X光室,和加建两间容纳60个病人的病房。她在新加坡服务23年后退休,猝逝伦敦。

后港达斯华巷(Da Silva Lane, 是以住在该处Dr Bertha Da Silva1878-1949)命名。她是欧亚籍人,娘家姓Reutens,这位女医生的生平不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