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0, 2011

洪门弟兄(7 of 7)- 传说

1914年柔佛并入英殖民辅政的“马来属邦”,1917年废除港主制度,1919年义兴公司被令解散。经过六十多年风雨沧桑岁月后,椒蜜王国就此解体淹没。随着柔佛州椒蜜业停止生产后,那些开发出来的土地都纷纷改种树胶。开荒的华人劳工,仍然继续在蕉风椰雨中奋斗着,奠定农产繁荣的基础。


(入党宣誓:自入洪门之后,必要顺天行道...自入洪门之后,必要尊老爱幼....)

新山华社流传的“一山一庙一校”,是义兴公司这个传奇性组织的的统合格局。柔佛义兴公司虽以潮州人为主,但由于其“独尊”地位,其它籍贯人士亦加入该组织,使它成为一个跨方言群的本土化民间组织。

(义兴公司收据)

义兴公司领导新山华社期间,当地的华人神庙、公冢及学堂,没有明显的分帮立派的色彩,新山“五帮”(潮州、福建、客家、广肇和海南)协调分配,共同供奉柔佛古庙的五尊神祇,共同使用中华义山,共同扶持宽柔学校的发展。1922年成立的柔佛华侨公所,以及在战后成立的新山区中华公会都秉持着当年的义兴传统。

中华义山是当地最古老的华人坟山,从山脚下拾级而上,不出百米即可见明墓。明墓并非明朝之墓,墓中埋葬的也不是先人遗骨,而是义兴公司的账本和108位先烈的神主牌。当年柔佛义兴公司被令停止活动后,1921年建立明墓以纪念这些早期反清复明的义士,包括“候明义士” 陈开顺, “奉天合之一道,一片丹心,反清复明,以顺天意之同流。”


(中华义山,明墓)

义兴在解散时将公司所存的余款二万元(约为当时四个港区全年的收入)尽数捐献给1913年创办的宽柔学校,绿水青山度绵长,对宽柔的发展影响至深。宽柔学校发展至今,已有宽柔五所小学、宽中二校与南方学院,学生约二万人。从无到有,再延伸至大专之道,宽柔走过百年路。而新山中华公会和宽柔诸董事至今仍然每年春秋两祭“明墓”,以纪念当年义兴公司对华文教育的贡献。

(宽柔学校)

如果说中华义山代表过去,宽柔学校代表未来,那么柔佛古庙则是衔接过去与未来、神界与尘世的媒介。古庙何时建立已不可考,根据庙内刻着同治乙亥年的洪钟,可能在1865年或更早。古庙于1870年由当时新山义兴公司领导人陈旭年兴修扩建,取名柔佛古庙。柔佛古庙同时供奉元天上帝、感天大帝、洪仙大帝、华光大帝和赵大元帅五位主神,由五帮分配奉祀,体现了“五帮共和”的思想。


(柔佛古庙,2010年与1950年)

据说古庙游神的风俗也从那时开始。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古庙里的五位主神由信众请至中华义山下的行宫。正月二十一傍晚,五神乘坐的轿子次第出宫,一直持续到凌晨,在正月二十二由信众护驾回庙。对于新山人来说,或许那才是为春节所画上的最完美的句号。

(古庙内的洪钟,同治乙亥年是1865年)

(华光大帝是古庙供奉的五位主神之一)

(1960年代,柔佛古庙游神,警察还穿着短裤)

(柔佛古庙游神,2009)

柔佛就在新加坡兀兰对岸,隔着一道只有一公里的新柔长堤。传说中最美的距离是两岸,因为有两岸,我们能够两望烟水里,逐步挖掘出一篇篇摄人心房的古老传说,衔接出先人离乡背井、垦荒求存的动人故事。在这段凭着业余嗜好,搜索新马两地洪门事迹,尝试把点点滴滴串联成合理的“剧情”的时刻,发觉原来禅心未死,还有深深感动,甚至偷偷流泪的时候。我们和那个年代的“他们”,其实也隔着一条河,我们和“他们”,也正站在桥的两岸。

《两岸》—小曼

因为两岸/才有相望的眼/才有相待的心/才有相思的梦
因为两岸/才有相逢的激情/才有相送的无奈/才有回忆的倒影
因为两岸/心和心之间/恒有一座不坠的桥/
传说中最美的距离是两岸/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An outstanding share! I have just forwarded this onto a
colleague who has been conducting a little research on this.
And he actually bought me breakfast because I stumbled upon it for him...

lol. So allow me to reword this.... Thanks for the meal!!
But yeah, thanks for spending some time to talk about this subject here on your web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