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06, 2012

淡马锡,环古谜城

到新加坡东部绕一圈,以淡马锡命名的小学、中学、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分布在勿洛(Bedok)和淡滨尼(Tampines)。至于新加坡最大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无论怎么划清界限,说与政府无关,但在百姓眼里,别的不说,单单是CPF这一人民的资产都授权给淡马锡控股投资,官方资料说投资收益17%,远远超过国际价码, 但CPF利息2.5%,不成比例,真是掉进黄河都洗不清。

淡马锡(Temasek)的原意是一个在海中浮起来的城市(海城),来自古爪哇文Tumasik。将旧新加坡称为淡马锡的起源不详,但少说也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甚至整千年前。14世纪中国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和15世纪的郑和航海图都清楚记载着“单马锡”这个地方,但是淡马锡本身却没有任何文字或史料记载。《岛夷志略》是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两度飘洋过海的经历,1349年书成。

(淡马锡,武备志)

既然称为海上“城市”,七八百年前的新加坡应该曾经拥有过豆蔻年华,欣欣向荣的日子。
中国宋朝赵汝适在1225年完成的《诸番志》写道:“(中国开往三佛齐的商船),冬月顺风,月余方至。凌牙门经商三分之一始入其国。” 

话说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Sri VijayaSamboja,十世纪后称“三佛齐”)崛起,称雄马来群岛的时候,中国已经派僧侣到佛逝国取经。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高僧义净到佛逝国取经,停留六个月。根据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录,到过佛逝国的高僧,还有交州僧人运期、高昌法师彼岸、智岸,晋州善行师者、洛阳智弘法师、荆州江陵无行阐师、襄州襄阳僧人法郎,以及僧人孟怀业、道宏、贞固等。

当时中国可能称新加坡为“凌牙门”,凌牙是Lingga的译音,门是古代中国的出海要道,“水流峡中,两峰为门”。后来凌牙门演变成“龙牙门”,可能是因为福建话“凌”与“龙”同音。也有史学家认为龙牙门是指Labrador Park和圣淘沙之间的水域,因为当年海中有一块像龙牙一样的大礁石,1848年被英国殖民地政府炸毁。

http://navalants.blogspot.sg/2011/12/dragon-gate.html

《岛夷志略》记载淡马锡这个地方已经有“中国人”居住,使用“赤金、青缎、花布、处瓷器、铁鼎之类”。处州是江西省龙泉窑地区的一个县,当年江西瓷器已经在淡马锡使用,似乎印证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说法。淡马锡也是个海盗出没的地方,抢劫商船,谋财害命。为何当时居住在淡马锡的“中国人”竟然跟杀害中国同行的海盗相依为命呢?这是个谜。

“龙牙门            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中有水道以间之。田瘠。稻少。气候热,四五月多淫雨。俗好劫掠。昔酋长掘地而得玉冠,岁之始,以见月为正初,酋长戴冠披服受贺,今亦递相传授。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稍。〔地〕产粗降真、斗锡。贸易之货,〔用〕赤金、青缎、花布、处瓷器、铁鼎之类。盖以山无美材,贡无异货。以通{众}〔泉〕州之贸易,皆剽窃之物也。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问。回船之际,至吉利门,舶人须驾箭棚、张布幕、利器械以防之。贼舟二三百只必然来迎,敌数日,若侥幸顺风,或不遇之,否则人为所戮,货为所有,则人死系乎顷刻之间也。”----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庼校释本,1981年,213214

(龙牙门屹立在Tanjong Berlayer Park,1850年被炸毁以加宽进入Keppel Port的水道。c.1823

这些零星的记载,自然不足以填补新加坡在莱佛士登陆前的许多空白,但至少让我们了解新加坡并不是像殖民地教科书或是屹立在新加坡河口的莱佛士塑像所说的“莱佛士发现新加坡”。

关于那个“海上城市”的远古年代,还有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说,由柔佛首相Tun Sri Lanang主持编写1612年完成的《马来纪年》(Malay Annals)是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从神话故事看新加坡,雾里看花,增添几分想象的空间,也明白逃到柔佛重整旗鼓的马六甲王族后代强调马来政权的用意。

1349汪大渊出版《岛夷志略》之日竟然是《马来纪年》中新加坡拉王朝即将面临覆灭之时,真是历史性的巧合!

我的小学时代必须读新加坡历史,当时的课本是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教科书说到新加坡拉王朝的兴起,与新加坡人喜欢前去度假的印尼民丹岛(Bintan Island)还有点历史渊源。大约公元1300年,巨港王子山尼拉乌他马(San Nila Utama)从民丹岛来到淡马锡,见到一头巨兽跑过,当时随行的老人家说那是“Singa”,印度巴利文(Pali)“狮子”的意思。山尼拉乌他马是廖内女王的女婿,女王给他配备与人手,在Singapura(狮子城)建立起新加坡拉王朝。


(San Nila Utama从民丹岛乘船来到淡马锡,建立新加坡拉王朝。新加坡经历了繁荣的14世纪

山尼拉乌他马很快的便在新加坡河边的“禁山”(福康宁山,Fort Canning)建立起统治中心,四周还有石墙围着,禁止普通百姓上山。新加坡拉王朝共有五个君主:(1)山尼拉乌他马(San Nila Utama),(2Sri Vicrama Vira,(3Sri Rama Vicrama,(4Sri Maharaja,(5Raja Iskandar Shah。在这段时期,新加坡拉是个大国,各方来的商贾络绎不绝,港口人烟稠密,禁山上有花园、水池,景色优美。

(禁泉,只让王妃使用)

马来群岛是个多事之秋,新加坡拉身处马来群岛中央,一直受到强大邻邦的威胁,北有暹罗(泰国),南有满者伯夷(Majapahit)。1349年左右,暹罗派了70艘战船攻打新加坡拉,一个月都攻不下。这时,一支中国船队从南中国海驶来,暹罗以为是新加坡拉请来的救兵,仓皇退兵。

1365年左右,新加坡拉王朝的末代皇帝Iskandar Shah听信谗言,误以为王妃不贞,将她处死。王妃的父亲是朝中首相,为了报复,他秘密写信给满者伯夷国王,将新加坡拉的防御情况和国家机密泄露出去,首相甚至在迎敌时打开城门,使到满者伯夷轻易地占领了新加坡拉,Iskandar Shah则逃到马来半岛,后来在马六甲重建基业。

(新加坡拉王朝的皇帝共有五位,山下是新加坡河口)

新加坡拉王朝覆灭有另一个版本,满者伯夷洗劫新加坡拉之后就鸣金收兵,暹罗则心有不甘,再度派大兵入侵,控制新加坡拉,并设酋长来管理。当时旧港(巨港,Palembang)的王子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意思是the bravest man)来到新加坡,与酋长起冲突,把酋长杀死。暹罗国王大怒,派兵惩罚,拜里米苏拉撤离新加坡,辗转去到马六甲,兴建叱咤一时的马六甲王朝。后来他改名为Iskandar Shah

再回头看看暹罗攻打新加坡拉,久攻不下的情节。《岛夷志略》的“暹条”中,也提到一批暹罗人围困淡马锡,双方僵持不下。幸亏适逢一支中国外交使团经过,才解除淡马锡的困境。

“(暹罗)近年以七十余艘来侵单马锡,攻打城池,一月不下。本处闭关而守,不敢与争。遇爪哇使臣经过,暹人闻知乃遁,遂掠昔里而归。”

1822年,哥罗福Dr. John Crawfurd 第一次造访新加坡,23日的日记记录他在新加坡古镇之城墙范围内散步,他从海滩开始,大约绕着现在的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边缘,走到“一道城墙”。他沿着城墙一直走到一座山丘(福康宁山)。他又沿着新加坡河,回到起点。他估计城墙底部宽约16英尺(5米),城墙往上逐渐变得窄小。城墙的高度约八九英尺(2.4-2.7米),长度从海岸到山脚约一英里(1.6公里,靠近现在的国家博物馆),约三分二的长度与北面的小溪平行(后来小溪被开凿成史丹福河Stamford Canal)。隔年,哥罗福接替法夸(Col. William Farquhar),成为新加坡第二任驻扎官。

(图右方的城墙往上走,可能是当年马来王的皇宫)

(当年的古城墙可能沿着今天的Stamford Road延伸)

同年1223日,新加坡第一任驻扎官法夸写信给莱佛士的秘书霍尔(Lt. L. W. Hull):“从政府山(福康宁山)向西朝向军事司令住家院子的地段至今仍未被占用。只有东北边靠近马来线路的西端部分,在我们建立新加坡前,已经有一个华人甘蜜园。”

18世纪,苏格兰船长Alexander Hamilton(1689-1723)在他的自传《A Scottish Sea Captain in Southeast Asia》写道:

"In Anno 1703 I called at Johor on my way to China, and he (Sultan Abdul Jalil) treated me very kindly, and made me a present of the Island of Singapore, but I told him it could be of no use to a private person, though a proper place for a company to settle a colony on, lying in the centre of trade, and being accommodated with good rivers and safe harbours, so conveniently situated that all winds served shipping both to go out and come into those rivers. The soil is black and fat, and the woods abound in good masts for shipping and timber for building. I have seen large beans growing wild in the woods, not inferior to the best in Europe for taste and beauty; and sugar cane five or six inches round growing wild also."

从种种蛛丝马迹看来,新加坡的前身淡马锡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曾经有过峥嵘的岁月,只不过在混乱的时局与成王败寇的年代中逐渐被遗忘,护城墙、《岛夷志略》、《诸番志》、《马来纪年》等都为新加坡的前身增添几分谜情。

当然到了19世纪,要复兴新加坡这么一个古老的海港,确实需要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集团,有军事资源,有商业方针,有魄力。莱佛士坚持新加坡应当保留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就已经对新加坡的再生,发挥了重大的策略效用。直到今天,新加坡还是沿着自由贸易港的方针,向前迈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