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2021年4月13日
踏出以蓝为主色的联邦地铁站,步行约5分钟便可抵达位于联邦通道第46-3座的 “我爱女皇镇”展览馆。那是民间组织“我的社区”(My Community)向建屋局租用的店面,将一楼用作《光影·女皇镇》展览用途,展览内容每几个月更新。
印象中的东陵福是“火柴盒组屋区”。约半个世纪前,中三中四每个星期都有一天来到这里的东林工艺中学上工艺课。日后在杜佛路新加坡工院上课那三年,这里是必经之路。
“十层楼”的外表千篇一律,就像整齐排列的火柴盒,不过日久生辉,展现出岁月的芳华。
钢骨水泥需要生活故事来柔化。老居民谈到新婚后搬到十层楼,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掩着脸蹲在电梯里哭泣,怎么也不敢跨出第一步,说会从10楼掉下去;住了三年都不敢晾衣服,怕围墙会倒塌。跟邻居熟络后,彼此间也会发扬垂直甘榜的精神,譬如在门户永远打开的客厅设置钥匙柜,左邻右舍出门时免费寄放钥匙,家人就不用摸门钉了。一班老友甚至约法三章,搬到同一座新组屋重续前缘,陪伴对方“白头偕老”。
东陵福组屋区整体重建,2021年是火柴盒最终消失的年份。《光影·女皇镇》的最新展览,“我的社区”组织居民,通过光影作为对曾经拥有的“故乡”表达关怀。
参与的居民定时接到通知接下来几天的摄影主题,譬如心仪的场所、怀念的食物、日常趣事等,然后各自构思相关的画面。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心灵相通的集体回忆:东陵福小贩中心、小贩中心旁的小广场、低层组屋外的晾衣架、火车曾经川行的昔日轨道等。
捕捉画面所使用的镜头不是智能手机,而是匿迹多年后重出江湖的柯达傻瓜菲林相机,菲林为36+3,幸运的话可以冲洗39张照片。从前非数码化的日子,我们使用傻瓜相机得心应手,如今智能的年代,负责人反而必须教导居民如何使用。
就如会场墙壁上的语录:“日常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每天看到的东西,也许哪一天就突然消失了,找不回了。你知道吗?再过几年这里的变化更大。也许会有摩天大楼,又或者女皇镇地铁站不再是蓝色的。谁晓得啊!”
民间组织缺乏资金,必须通过巧思来保留老地方的情感与记忆。主办方的用心良苦,居民的自愿参与,情义两相坚。小展厅所隐含的朴素人性,值得大大的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