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财政预算案,财政部长宣布水供是新加坡的关键资源。为了反映自来水的真正价值,保障未来的水供,必须将水价分两个阶段调高30%。
新加坡的食水价格和用水量跟各大城市相比,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新的水费反映了海水淡化和新生水生产成本的增幅,即使水费调高了,并不影响食水价格的“国际排名”。
开源节流对新加坡这个小岛国的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1954年的林德报告书清楚阐述了新加坡的水供来自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水源是新加坡发展所面对的切身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依赖于1961年与1962年跟马来西亚签下的两份水供合约来辅助国内的需求。第一份合约已经在2011年到期,双方没再续约;第二份合约在2061年到期。
(新柔长堤上的输水管曾经是新加坡长期命脉。图片来源:互联网)
水资源曾经被政治化,几乎成为新马两国每一项双边政策谈判的筹码。为了摆脱这个困境,新加坡的长期目标是自己收集雨水,制造新生水和淡化海水。
此外,新加坡政府大刀阔斧,将曾经牵动新加坡百多年经济命脉的新加坡河与河口转型为中央蓄水池。2010年落成的滨海堤坝将海水和淡水分隔开来,成为滨海湾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了多管齐下的渠道,数十年后水供合约到期时,新加坡将自给自足,不愧为现代新加坡惠国惠民的一大成就。
(2010年落成的滨海堤坝将海水和淡水分隔开来)
突破节省用水的瓶颈
对于节省用水,我是全力赞成的。根据当局公布的家庭平均用水量,发现我家低于平均值,不过还是避免浪费。但就是遇上了瓶颈,没有多少进一步省水的空间。
我估计,用来冲厕所、维持居家卫生的水量,约占家庭用水量的25%至30%,如果这些厕所用水改为海水,就不会浪费宝贵的食水了。由于厕所用水的水质比食水的要求低,水费的增幅也可以相应调低一些,惠及老百姓。
(新加坡家庭平均用水量。图片来源:Singapore Power 22 Feb 2017)
当然制造厕所用水知易行难,海水必须经过基本的处理,如过滤和消毒才能使用。此外,储水设施、输送配备、防锈材料等都必须仔细考量。
落实厕所用水计划是项大工程,就如半个世纪前处理排污工程一样,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改善了新加坡多条河流与周边的环境,并在1987年送走最后一个粪桶。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
新加坡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水就是我们的天然资源,不论是从物资、环保、经济、持续性等角度,厕所水是值得长远规划,惠国惠民的设施。
记得十多年前到香港探亲的时候,在湾仔的好彩餐馆的厕所内竟然发现养着观赏鱼的鱼缸,边“解压”边观赏,真是心旷神怡。
在网上查证一下,原来香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厕所水的规划,目前有约八成人口采用海水冲厕,节省约30%的食水资源,值得新加坡进一步探讨。
附记:根据维基百科的“香港用水”:
香港的用水分为饮用水和咸水(海水)两种。饮用水主要用于食用、灌溉等用途;而咸水则用作冲厕之用。饮用水和咸水分别由两组完全独立系统所供应。水在离开滤水厂或由海中抽取后,便由抽水机或水向低流原理输送到各个位于不同地点和高度的配水库,然后再供应给附近地区。饮用水系统从遍布香港山头和郊野公园的引水道开始;海水系统则从海旁抽取海水所经的进水口结构及隔滤网开始。....
由于香港淡水资源缺乏,水务署自1958年开始引入咸水(即海水)作冲厕用途,减少淡水的消耗。到2015年,海水供应网络已覆盖香港达八成人口,每年节省二亿七千万立方米的淡水,相等于香港近三成的淡水使用量。....
冲厕水供应系统采用“调节池”式配置。海水从抽水站的输水管直接抽送到用户单位,而剩余的水则送往海水配水库储存。相关链接
1 comment:
根据2021/2/7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 “开拓水源 香港着手海水淡化” 的报道:
‘香港水务署介绍,目前香港供水系统有三个分支:
一是来自广东省的东江水,这是香港的主要供水来源,自1965年起至今源
源不断流入香港千家万户,约佔总用水量的60%
二是由天然集水区收集的雨水,香港将这些集水区称为 ‘水塘’,共有约20个,
所收集雨水约佔总用水量20%
三是来自周围海域的海水,香港从1950年起广泛使用海水冲厕,这样每年可
节省约3亿立方米的饮用水。
1982年香港与广东签订东江水输港协议,香港得以享受24小时无间断供水。
目前香港年用水量稳定在9亿至10亿立方米,已不再受缺水威胁。水务署报告
指出新建的海水淡化厂须要投放很多能源,电力是目前生产和输送淡水的所需
电力的6至8倍,对环境可能造成破坏,甚或加剧碳排放的问题。长远看香港的
供水比例,应该维持4成东江水 和 3成水塘 和 3成海水化淡,才算比较合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