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01, 2022

新加坡广惠肇胡氏先民

广府人的胡氏组织与南洋胡氏总会

根据新加坡南洋胡氏总会的网站, 1946年总会初创的时候称为广肇胡氏宗祠,1951年改名为新加坡胡氏公会,1955年再更名为南洋胡氏总会后延用至今。

参照其他旧文献,可以稍微补充胡氏组织的历史沿革:

-《南洋商报》(1948513日)报道,广肇胡氏宗祠于尼路广肇会馆召开特别同人大会,议决改为广肇胡氏公会。

-《南洋商报》(19521130日)报道,广肇胡氏宗祠获得社团注册官准许,改名为新加坡胡氏公会。

广肇胡氏联谊会(1959年成立)则指出早在1930年代,胡文剑、胡技庄、胡文锦等人发起组织广肇胡氏书室,后来才更名为广肇胡氏宗祠。

根据这些文献,早在上世纪30年代,新加坡广肇胡氏书室可能已经存在1946年更名为广肇胡氏宗祠1948年议决改名为广肇胡氏公会,不过因某些原因并没有执行。1951年决定改名为新加坡胡氏公会,广纳其他籍贯胡氏宗亲,1952年正式注册。三年后再更名为南洋胡氏总会,让散居马来联邦与廖内群岛一带的宗亲也能加入成为会员。

 

广惠肇碧山亭的胡氏总坟

追溯广肇胡氏的宗亲组织,可将时代的大脉络推前至19世纪下半叶。广肇指的是广州府和肇庆府讲广府话(粤语)的广东人(广府人),他们同来自惠州府的客家人成立广惠肇公司,三府人士于1870年联合创建广惠肇碧山亭。这是个继青山亭和绿野亭之后的广客坟山组织,目前由16会馆联合管理。

根据碧山亭的记录,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回收十万个墓碑的碧山亭坟场来发展碧山镇的时候,碧山亭共设置260个社团总坟。1967年七月初十,同年同月同日设立两个胡氏总坟:

广肇胡氏联谊会总坟,设于鲁保林亭(第九亭)。

南洋胡氏总会大总坟,设于鲁保林亭(第九亭)。

此外,碧山亭还有另外三个更早设立的胡氏总坟:

安定堂胡氏总坟墓,1905年设于第七亭。

三水上乐塘胡氏大总坟,1924年设于新五亭(黄福山)。

豸浦乡胡氏总坟,1952年设于鲁保林亭(第九亭)。豸浦隶属顺德区均安镇。

 根据《星洲日报》(1961222日),广肇胡氏联谊会鉴于本会总坟年久失修,必须重新修理与粉饰,正月初八兴工重修碧山亭安定堂胡氏总坟。碧山亭清山时,《南洋商报》(198215日)报道广肇胡氏联谊会通过向移殖处登记领回碧山亭总坟先贤骨灰

所谓天下胡氏出安定,根据“安定堂胡氏总坟墓”来推断,早在百多年前,本地已经设立广肇胡氏宗亲组织。40年前由广肇胡氏联谊会出面认领先民骨灰,可见广府人认同的代表机构以地缘为主要考量。

至于三水上乐塘和顺德豸浦乡的胡氏总坟,这类地缘宗亲总坟在广惠肇碧山亭是颇普遍的。

 

广惠肇碧山亭的《劝捐碧山亭小引》碑记中的胡南生与胡旋基

广惠肇碧山亭的碑记,2018年开幕的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2019年出版的《广惠肇碧山亭历史与人物》为前人保留印迹,为后人提供寻根的源头。其中19世纪的胡亚基和20世纪的胡文釗,可视为这两个世纪的广肇胡氏代表人物。

1890年的《劝捐碧山亭小引》碑文中提及协理青山亭事务的值理胡南生,以及求免地稅的胡旋基大人。胡旋基、胡南生、胡璇泽、黄埔先生都是胡亚基的别名。胡亚基是一位落地生根的早期移民,来自广东番禺区黄埔村。黄埔村乃出洋古港的所在地,频繁的对外贸易无形中开拓村民的宏观视野。胡亚基随着父亲到新加坡经商,一生在新加坡打拼。去世后,他的后人依然使用胡南生的名义来支持慈善事业。

广东番禺黄埔村黄埔古港

19世纪的芒加脚(文庆组屋区)有座占地宽广的南生花园,主人就是胡亚基了。农历新年期间,南生花园开放给公众人士参观,成为春节的好去处。南生花园内有个迷你动物园,饲养火鸡、孔雀、马来熊和猩猩,据说这头猩猩是出名的醉仙,不喜欢白开水,只对白兰地情有独钟。来自广州的园艺家则精心栽种各类植物花草,池塘的王莲还是暹罗王族相赠的呢!

明地迷亚路文庆组屋区的前身为胡亚基的南生花园

在那个华人下南洋讨生活的年代,由胡亚基倡建,1879年成立的番禺会馆为同乡提供落脚处,有个家书的邮址。至于漂泊一生回不了家乡的先民,只能寄望有尊严地入土为安。胡亚基向殖民地政府争取绿野亭(河水山)和碧山亭(碧山)地段开辟坟场,为往生者提供长眠之地,尽了照顾社群的责任。

胡亚基在广府人社稷是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受委为太平局绅,协助殖民地政府调解帮会纠纷,同时出任中国驻新加坡第一任领事、日本驻新加坡领事,以及俄国驻新加坡领事。他位于新加坡河畔里峇峇利路和禧街交界处的黄埔商店,就是中国清朝驻新加坡领事馆初期办公的地方。殖民地政府赐封胡亚基为圣迈克与圣乔治之友(C.M.G.),性质就像新加坡独立后颁发的国庆日荣誉勋章,可见胡亚基这位圣人在华人和洋人社群中都深受敬重。

 

广惠肇社群中活跃的胡文釗

1943年的《广惠肇碧山亭稗贩亭记》是一面纪念碧山亭于甘榜山亭创建巴刹的碑记,记载广惠肇人士在坟山与民居共存的碧山亭设立有盖巴刹,成为居住在坟山内的数千居民和每年前来扫墓的人士必经之地。胡文釗乃稗贩亭受托人之一。

同年的《广惠肇碧山亭建醮超度幽魂万缘胜会序》,记载日据时期,广惠肇碧山亭主办万缘胜会,为二战罹难的各族人士举办法会,胡文釗乃大会副主席。

胡文釗(1887-1958)祖籍广东开平,从事土木工程业,跟朋友合创广万发号,承接小建筑工程。后来他创建广合隆,承包的大型项目有禧街警察局(1931年)、加冷机场搭客大厦(1937年)、圣安德烈学校(1939年)、毕麒麟街上段三座九层楼改良信托局组屋(1950年)等。

胡文釗活跃于广惠肇社群,1930年起出任广惠肇留医院董事,日据时期担任副主席(19431944),二战结束后担任主席(1946-1949),率领众人重振慈善医疗业务,过后继续在广惠肇留医院服务至1956年。

出任留医院主席时,胡文釗推动第一阶段的重建计划,在他和继任主席领导下,完成兴建4座新病楼和改建3座病房的工作,同时兴建粮仓和厨房。

广惠肇留医院旧观

胡文釗跟其他有能力的商人一样,在广惠肇人士创建的学校肩负多项任务,如出任养正学校复办与二战前的南华女校总理,在任期间为南华筹建新校舍。二战结束后出任南华女中、广福学校、实用学校、合群学校和养正学校的校董。

至于其他广东人社团,胡文釗曾出任广东会馆会长,海天游艺会主席,广惠肇公会副主席等。

实乞纳(Siglap)住宅区有条胡文釗路(Woo Mun Chew Road),以前惹兰勿刹的汉密顿路(Hamilton Road)亦俗称胡文釗路。原来胡文釗的办事处设在汉密顿路63号,二战时居民到这排“石屎楼”避难,胡文釗为街坊提供汤水,因此得名。

 

广惠肇留医院珍藏胡少献捐赠的印章

1968年,原籍广东新会的篆刻家胡少献捐赠寿山石雕刻的印章给广惠肇留医院,该“玉玺”在留医院文物馆(任重道远馆)展示。印章正面刻着广播善苗惠千众,肇基永固寿万年,为慈善事业献上恒久的祝福。

1970年的胡姬花系列钞票上,财政部长吴庆瑞首次同时使用中文印章和英文签名,他的第一个印章,就是胡少献刻的。多年以后,新加坡钞票依然保留中文印章和英文签名的传统。

胡少献捐赠给广惠肇留医院的印章

胡少献只受过5年正式教育,12岁开始刻印,一生制作超过5,000枚印章。胡少献孤家寡人,在租赁租屋内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留下的遗产就是满屋子的书、篆刻、卷轴和尚未篆刻的寿山石等。经过整理后,艺术品一半捐赠给新加坡美术馆,另一半捐赠给江门五邑华侨博物馆。至于千多本跟篆刻相关的书籍和文艺读物,则落在南洋理工大学的中文图书馆。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