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源》2023年6月第3期,总期163
新加坡的小学课文,曾经收录古代新加坡的传奇故事,《红山的传说》乃其中一篇。
话说从前新加坡海里有很多剑鱼(旗鱼),用坚韧的“长剑”攻击渔民,使到大家都不敢出海。国王派遣饶勇善战的军士出战,结果损兵折将,反而助长剑鱼的气焰。国王召集谋臣献计,始终想不出好办法。
小男孩汉纳丁前来求见:“陛下把香蕉树干做成围栏插在浅滩上,就可以对付剑鱼了。”国王马上命令兵士照做。剑鱼的尖嘴卡在香蕉树干动弹不得,结果尽被消灭。
剑鱼危害解除后,渔民都很开心,国王却终日发愁,担忧聪明的汉纳丁长大后,可能会把自己的王位夺走,于是狠下心肠追杀他。汉纳丁逃到山上,最终还是惨遭毒手,鲜血染红整座山岗。民间为了纪念汉纳丁,称这座山为红山。
建屋局规划的“大”红山(Bukit Merah)组屋区由中峇鲁、直落布兰雅、丹戎巴葛和红山(Redhill)组成,超过15万居民住在5万多个组屋单位里。红山的命名并不是因为《红山的传说》,而是出自亨德申路(Henderson Road)与麟谷峇鲁(Lengkok
Bahru)之间的红土山丘。
坟山兴建的组屋区
红山一带曾经是福建人坟山,麟记山(麟山亭,1885-1963)和姓林山(红山,1890-1967)以惹兰冢(Jalan Tiong)为界,跟附近的杨氏协源山、四脚亭、恒山亭和广东人的绿野亭形成连绵的坟场。不过跟许多老坟场的命运一样,都让地给活人居住了。
1955年建造的红山弄(Red
Hill Close)22座改良信托局组屋,见证红山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这些组屋昵称“七层楼”,特色是梯形屋顶和弧形外墙。红山弄组屋落成时,公积金购屋计划尚未落实,政府以每月52元将单位出租给受迁徙影响的红山乡村居民,20多年后将这些单位卖给住户,让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屋子。
90年代七层楼进行提升,增加额外的厨房空间,同时增建电梯方便年长居民。这些新设施并不能阻止政府重新发展优质地段的计划,如今七层楼已人去楼空。原居民年华渐老,搬离安居多年的家,不免带些伤感与无奈,毕竟家是心血打造出来的,四面砖墙筑造的空间回荡着各家各户的故事。
社工必争之地
初期的红山组屋区以收入偏低的家庭居多,成为义务社会团体“必争之地”。我读大专时,亦曾在红山组织过“关怀儿童计划”活动,为孩子们免费补习,组织集体活动,参观动物园等。多年以后,他们已为人父母,早婚的甚至已经抱孙,回忆起成长的地方,依然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红山的麟谷峇鲁一带组屋,是1961年河水山木屋区大火后紧急建成的。根据欧进福的回忆录,他当区议员的时候,决定领军筹募建联络所基金,1977年中旬飞往台北,跟当地三家电视台的管理层商讨,两个月后台视派出钻石阵容,联合香港和本地艺人在国家剧场的“星光灿烂晚会”义演。筹款委员会深受鼓舞,接下来两年先后推出巨星云集的“宝丽金”和“英保良之夜”。筹到的60万元,加上政府双倍津贴,此后居民有个现代化活动中心,学生也有个温课的地方。
红山曾经私会党云集,比剑鱼传说更令人触目惊心,如今则转型为百多万元转售组屋的生财之地。由于成熟地区的大型组屋有限,这些靠近市区的单位成为抢手货,引起屋价是否“负担得起”的热议。当然不排除有些买家因原产业集体出售,手头现金充裕,不惜高价买下心仪的屋子养老。
红山中心第169座单位曾经是建屋局总部。1960年成立的建屋局,取代殖民地时代的改良信托局。建屋局在麦士威路的年代,居民经历从租屋到拥屋的阶段。80年代建屋局迁入红山中心,重点转移到为中上收入家庭提供更大和质量较好的单位、重建旧组屋区和组屋提升。21世纪初建屋局迁至大巴窑中心的年代,建屋局已经成为最大的“产业发展商”,面对整体人口开始老化,年轻人、组屋提升者和老年人的需求各异,塑造未来大众住宅可谓任重道远。
红山工业化
新加坡自治的年代,进出口总值在7亿元徘徊,转口贸易已达瓶颈;人口则从140万增加至近200万,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孩子陆续进入职场,通过工业化来开拓就业机会是唯一出路。
二战前红山一带已经打下工业化基础,包括饼干厂、玻璃厂、酿酒厂、砖厂等。洋人将饮食文化如英式下午茶、蛋糕和饼干传入本地,太丰东主李俊承引入英国自动化科技来生产饼干。马来亚航空公司(后来改组为马航和新航)乘客享用的马里饼干和火炬牌糖果,都是太丰的产品。马里饼干的出现可追溯至19世纪末英国王室婚礼,当时伦敦的糕饼点特地为这场盛宴发明新口味奶油饼,本地产商将它普及化,成为平民百姓都可以享用的大众美食。
新加坡玻璃厂是本地唯一的玻璃瓶制造商,从前的汽水瓶、啤酒瓶、酱油瓶等都由它制造。玻璃厂于二战后成立,产品外销与内需各占一半。玻璃厂成立研发部门,成功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三种颜色玻璃器皿,为纯无色透明容器增添时代感。
熔炉是制造玻璃产品的主要生产器材,每生产8.5吨玻璃产品,就必须消耗1吨燃油,酷热的工作环境成为员工离职的理由。80年代初在裕廊设立新厂时,新加坡玻璃厂引进自动化熔炉,燃油消耗量降低了,劳动力亦从约千名员工减少四成。熔炉员工以前每天必须喝10杯水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现在只需要两杯。
红山组屋区落成后,组屋外围的轻工业工厂为居民提供“原地工作”的机会。红山职业学校招收学业欠佳,但对工艺技术有浓厚兴趣的中二学生,厂家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推出学徒训练计划,工业前景欣欣向荣。职业学校完成使命后,原址创建新协立综合设施(Enabling Village),这个特别设计的包容性社区空间,为残障和特需人士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配对等服务。
前国家生产力局是红山工业区的重要地标。80年代工业转型,从劳工密集迈入高增值的精密工程领域,国家生产力局负责提升工人技能,提倡“学日本,看日本”,全国兴起一股哈日热潮,日本成功落实的品管圈、即时管理(JIT)、看板管理(kanban management)、全面品质管理(TQM)都是考察学习的对象。日本生产力中心名誉会长乡司浩平馈赠的8句真言,镶在前国家生产力局大堂上,鼓励劳资政继续合作,贯彻通过生产力来提升社会的理念。生产力的概念强调员工、制度、领导相互配合,领导必须帮助员工建立正确观念,设计良好的制度鼓励团队合作,积极协助员工落实制度。这套体系在日本发扬光大,使到日本产品从 “水货”脱胎换骨,成为品质与创意的佼佼者,并且从技术仿造转型为科技研发,急起直追成为经济大国。多年来,这套生产力模式对新加坡社会发展举足轻重。
百年古庙
红山最古老的遗迹,就是创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的麟山亭北极宫。1960年代政府征用麟记山坟场的时候,古庙获得保留。根据颜氏公会的资料,颜应麟(颜麟)创立麟记商行经营燕窝生意。1866年左右,他将部分土地捐献给福建会馆作为麟山亭义冢,部分保留为颜氏家族墓地。麟记路、麟谷峇鲁、麟记山等都以他的商号命名。
红山弄的真龙宫联合庙,由三间百年古庙真人宫、龙山亭、介谷殿,以及较新的万仙庙组成。联合庙反映民间信仰的沿革过程,由于原来的土地被征用,信徒为庙宇寻找新地点,形成众神共处同一屋檐下的现代格局。
30年地契到期时,联合庙在红山弄原址重建,外观呈现现代风格,殿堂则保留传统建筑结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榫卯结合的斗拱,屋檐与栋梁通过此活动力学结构,达到支撑和防震的目的,亦将手艺,美学与科学融为一体。
所谓 “上梁有如人之加冠”,中梁是结构力学的重要位置,宗教意义上则具有庙宇、天地、神灵与人的沟通含义。上中梁的时候,联合庙郑重其事,邀请鲁班师傅的18代弟子,从中国前来为新庙加冠。参观这座金碧辉煌的联合庙时,不妨多加留意这些别具风味的传统特色。
学校与重生
大家熟悉的颜永成中学,原身为百多年前颜永成创办的英华义学(Anglo-Chinese
Free School)。颜永成受教育不多,但意识到掌握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决定建立一所同时教授中英文的学校,在直落亚逸创建校舍,让所有贫困学生免费入学。上世纪50年代,颜永成学校由小学转为中学。真龙宫联合庙旁的颜永成小学沿用颜永成的名字,那是由亚历山大山、河水山、亨德申,以及热心教育的猪农和乡绅们成立的更生小学合并的新学校,跟英华义学没有直接关系。
冠病疫情管制期间,达善中学旧校舍已翻修为城市农场City Sprouts,让废置的校舍负起农业教育的功能,温室则开放给公众租用。农场走的不是量产路线,而是让公众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或许在支持本地农产品方面,能起着潜移默化的功用。
全面工业化的年代淘汰全岛多个农场,本地从农作物自给自足变成依赖进口。冠病疫情爆发时,让我们意识到作为食品进口国,供应链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正在快马加鞭地朝“30·30愿景”前进,希望这个年代结束时,本地农产品足以提供30%国人需求。不过务农跟其他商业投资一样,普遍受到高昂的土地、水电、科技农场资金等影响,因此有些业者提出战略资源的概念,要求将农业提升至国防战略的规格,由政府拨款给予辅助。
从古老的剑鱼传说走到建屋、工业化与振兴农业,红山传达恒古不变的信息,小国有宏观格局,亦应有危机感,通过务实的途径来面对现实;每一个明天都是未来,在现实中变通才可能永恒地拥有明天。
主要参考
1. “A Walk Through The Old Neighbourhood –
Redhill Close”, https://remembersingapore.org/2011/12/08/old-neighbourhood-redhill-close/ accessed 9 November 2022
2. Kwek Li Yong, 《My Queenstown Heritage Trail》, My Community 2014.
3. “The Gans”,https://ganclan.sg/en/node/895 accessed 2 November 2022.
4. 麟山亭北极宫碑记
5. 欧进福,《回首向来萧瑟处-欧进福回忆录》,玲子传媒 2022,ISBN 9814992526。
6. “山南山北走一回(5)- 归宿 新加坡华人坟山”,https://singaporehistoryworkshop.wordpress.com/2011/10/23/山南山北走一回-(5)-归宿-新加坡华人坟山/ accessed 31 October 202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