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前我家的小朋友迷赵薇、林心如等人主演的《还珠格格》,剧中一行人还在缅甸打了一场。通过连续剧,至少明白中缅关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
“缅”表示遥远,“甸”是郊外地方,所以在古代中国,“缅甸”是“遥远的郊外”。
虽然Burma改为Myanmar,由于Burmese是全国最大的族群(三分之二),我那几位当工程师,勤劳优秀的缅甸同事还是称他们自己为Burmese而非Myanmese,他们甚至称根本没有Myanmese 这个字眼。至于他们的的名字(严格说起来缅甸人是有名无姓)如Swar Tun,Min Tun,Aung Tun,Yar Tun等,都以Tun相称。Tun是成功的意思。
(Burma 易名 Myanmar,是一个佛教国家)
在新加坡本岛,由花拉公园(Farrer Park)、汤申路(Thomson
Road)与马里士他路(Balastier Road)组成的社区,有许多以缅甸地方命名的街道,彷佛是一个“小缅甸”。最著名的主要公路摩绵路/摩绵坡(Moulmein Road,Moulmein Rise)出自毛淡棉(Mawlamyine),是缅甸南部大港,英殖民地时代的首都;因不卖前港督曾荫权的账而驰名的黄亚细肉骨茶位于Rangoon Road (仰光路,和平之城),仰光是缅甸的前首都(1948-2005,2005年首都迁至内比都Nay Pyi Taw),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与文化中心(Yangon,Rangoon)。
其他道路包括Akyab Road(城市,重要稻米产地),Ava
Road(首都, 1364-1841,缅甸中部四面环水的古城),Bassein Road(城市,大米交易中心),Bhamo
Road(城市),Burmah Road(最大族群),Martaban
Road(城市,元朝打败蒲甘国后,蒙古人在此建都),Mergui Road(丹老群岛的港口城市),Minbu
Road (城市),Pegu Road(城市,缅甸孟族勃固王朝的都城),Prome Road(市镇,缅甸骠人文明的发源地),Shan
Road(族群,缅甸14个省、邦中最大的一个邦区),Irrawaddy Road(伊洛瓦底江,2700公里,源自青藏高原),Mandalay
Road(首都, 1860-1885,也称“瓦城”,古文化中心、佛教圣地)。
根据官方统计,目前在新加坡读书工作的缅甸人大约有五六万人,但是本地的缅甸族群说有将近十万人,约占外国人的10%(Mar 9, 2008,
The Straits Times)。他们离乡背井的原因就如我们熟悉的早期中国移民史一样,为了找寻出路,走出来就有路。在国内,一般月薪不超过新币$200,在本地签证当工程师,收入十倍以上,即使比本地员工少,但已足以衣锦还乡。
以Min Tun来说,乘机到仰光后,还得坐上八个小时的车程才回到老家,探望妻儿,回家的路很长;离家的路,听着孩子的嚎哭声,更长。
至于父母,缅甸人一般寿命约65岁,所以还健在的老人家并不多。
既然早期的新加坡已经有一个“小缅甸”,甚至出资建立玉佛寺(1921年),相信当时已有不少缅甸侨民,否则当年的缅籍华人胡文虎兄弟也不会如此贸然,在1926年将他们的永安堂(虎标万金油)和制药厂从仰光转移到新加坡来。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14.html
今天来新加坡寻出路的缅甸人,在有意无意间追寻着祖先的足迹。小缅甸采用的地名可能是当年一名备受尊敬的缅甸籍医师向市政局提出的建议,缅甸地名便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不过时过境迁,今日的缅甸侨民并不在旧时的小缅甸出入。也有另一个说法,由于缅甸是英国殖民地,那些曾经被派遣到缅甸的官员就以缅甸地方立名已作纪念。
http://navalants.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14.html
今天来新加坡寻出路的缅甸人,在有意无意间追寻着祖先的足迹。小缅甸采用的地名可能是当年一名备受尊敬的缅甸籍医师向市政局提出的建议,缅甸地名便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不过时过境迁,今日的缅甸侨民并不在旧时的小缅甸出入。也有另一个说法,由于缅甸是英国殖民地,那些曾经被派遣到缅甸的官员就以缅甸地方立名已作纪念。
(1852年英国印刷的仰光大金寺图Shwedagon pagoda,第一次英缅战争时期,英国入侵缅甸)
和其他族群一样,缅甸人也有他们流连团聚的地方。周末到来,多数人都知道该怎样“瓜分地盘”,好让大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本地的泰国客工聚集在Beach Road的黄金大厦,菲律宾人Orchard
Road 的Lucky Plaza,印度人Serangoon Road 的Little India,缅甸人则是Coleman
Street的Peninsula Plaza(柏龄大厦),节庆如卫塞节、泼水节(新年)则到大人路(Tai Jin Road)晚晴园旁的玉佛寺颂经祈福。
我当年常跟父亲到住家附近的柏龄大厦泡免费冷气,曾几何时,柏龄大厦已经成为现代小缅甸,有专为缅甸族群设立的旅行社、书店、餐厅、汇款商等。空气中弥漫着缅甸的气味与乡音,抚慰了缅甸人的思乡之情。
跟缅甸同事谈起他们最崇拜的人物,在国外生活久了,深切感受到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的道理。经验过两地不同的生活,更深深体会到“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是一个多么高贵,又似乎遥不可及的信念。与千千万万人一样,翁山淑枝(Aung
San Suu Kyi)是英雄,是他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从Yar Tun的老家走到翁山淑枝的家(University Avenue)只需20分钟,这条路却有时可以永远走不到。示威的群众与荷枪的军警不留空间,碰到戒严的时候,必须关在屋子里,只要踏出屋子一步,就有被扫射的危险。最长的一次戒严约两周,间中还制电制水。2007年回家,还被带去警局,大字型摊开双手双脚,两把来福枪指着拷问,原因是没在这个地方见过他,是不是来这儿捣乱。与白色恐惧的生活相比,新加坡是天堂。Yar Tun紧接着澄清,2010年是个分水岭,政治气候改变,2007年上台的登盛政府(Thein Sein)走改革路线,翁山淑枝获得解禁,情况好多了。相关链接
新加坡的缅甸寺庙:玉佛寺Maha Sasana Ramsi Burmese Buddhist Temple
小缅甸Colleagues from Myanmar (1 of 2)
翁山淑枝与小缅甸Colleagues from Myanmar (2 of 2)
柏龄大厦-新加坡的缅甸城Peninsula Plaza: Burmese in Singapore
翁山淑枝心灵鸡汤 Aung San Suu Ky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