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5, 2016

已经不在实里达生活的实里达族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缤纷》2016年5月20日

原住民村落


跟国家博物馆的朋友一块儿驱车游柔佛,驶过新建的大马路和海边公寓,抵达振林山的小村落Kampong Sungai Temon。这个面向柔佛海峡的甘榜是实里达族人(Orang Seletar)的集居地,我们就在这群原住民所创建的阿士里海鲜村共享丰盛的晚餐。

阿士里海鲜村建在海上,对岸林厝港灯火闪烁,点缀着夜空。原住民的住家建在餐馆旁,傍海而居,延续着“海人” (Orang Laut)的特性。

阿士里的马来文Asli,就是原住民的意思。



(实里达族人在Kampong Sungai Temon的海上餐厅与住家,保留着“海人”的特色)

在新加坡生活过的海人


实里达族跟加冷族(Orang Kallang)和石叻族(Orang Selat)一样,莱佛士登陆时,已经在新加坡的河面上过日子。今天他们跟来自马来群岛的各个族群一样,被笼统地归纳为“马来人”。

(1970年代生活在新加坡的河面上的实里达人。图片来源:Beritaharian-SPH)

早在19世纪初,新加坡的第二任驻扎官哥罗福买下新加坡和环海的岛屿后,许多加冷族人迁徙到柔佛。不幸的,一场致命的天花疫情传染开来,整族人都死去了。当时有些加冷族人继续居住在加冷河口(Kallang Rokok),后来因兴建加冷机场而分散到各地。

石叻族人也在19世纪集体迁移到柔佛,跟当地的马来人同化了。

在新加坡北部安身的实里达族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可能源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有自己的传统信仰和语系。实里达语听起来像马来语,但马来人却听不懂这种语言。

实里达族擅长航海,船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的家。根据一代代的口传历史,实里达族早在15世纪马六甲王朝成立之前,已经在马来半岛安身了。马六甲王朝的海军由实里达族人组成,后来柔佛王朝的海军将领也是实里达族人,不过这段守护领海的辉煌史已经被人遗忘。当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北部兴建军事基地时,受影响的实里达族人被迫离开家园,将船划到对岸安家。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发展北部新镇。在新马政府的协议下,约三百名实里达族人徙置到长堤彼岸振林山的河口,其余三、四十人留在新加坡。

随着依斯干达区的发展,高楼已经兴建到实里达族人的村口,不过在那儿置业的屋主大概不知道对原住民所造成的困扰。数世纪来,实里达族人不断搬迁,最后才在柔佛海岸稳定下来。现代的族人不想像祖先那样,一觉醒来,小舟已经漂流到其他水域。为了争取留守在原地,目前他们正在跟发展商交涉。

宗教信仰方面,当地的实里达族人都成为基督教徒而非一般想象的信奉伊斯兰教。对实里达族人而言,宗教是保留族群的传统与特性的最佳策略:一旦信奉了伊斯兰教,他们就像其他海人那样,必须放弃本身的文化,变成马来人。信奉基督教则可以保留自己的习俗,至少可以像祖宗一样吃猪肉。

至于40多年前选择留在新加坡的实里达族人,他们除了讲马来话之外也信奉伊斯兰教,跟马来族群同化。


保罗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实里达族人已经跟异族通婚。比如实里达族女子Tema的丈夫保罗(Paul Teo)就是一名华人,育有四男二女,住在义顺一带。

保罗回想起新婚后入乡随俗,跟Tema择水而居,很不适应这种随波逐流的日子。晚间睡在摇摇摆摆的船上,加上孩子的哭闹声,惹人厌的蚊子在身边绕个不停,深感身心疲惫。下大雨时斗篷漏水,全身都湿透了。有时碰到大风大浪,只好跟妻子轮流挥桨,将船划到小河内。小河就像一潭死水,凝固着静止的空气,鲜血的甜味勾引蚊子全家出动,真是苦不堪言。

保罗表示新加坡东北部的实里达岛过去是一个独立的岛屿,岛上本来居住着许多实里达人,但新加坡独立后都陆续离开这里了。他们居住在实里达岛是基于这里的自然环境好,海产丰富。没想到过了多年宁静的日子后,每三两天就有警察、公务员上门。他们觉得害怕,因为一来没有公民权,二来没有身份证,不晓得会有什么后果。当时马来西亚发给他们居民证,所以干脆集体迁徙,成为马来西亚公民。


Fendy Salim


在2015年的柔佛原住民文化节的会场上,34岁的实里达族人Fendy Salim带着妻子手抱幼儿,跟我们交谈了一阵子。Fendy表示父亲从实里达岛迁徙到柔佛后,跟“外人”结婚,所以他并不是纯实里达血统,也不是传统的海人,不像祖先那样一辈子在水上生活。Fendy在陆地上生活受教育,并跟父亲一样,娶了“外族”女子为妻。



(34岁的实里达族人Fendy Salim和他的“外族”妻子与幼儿)

Fendy说先民以小舟为家,所使用的都是出自大地的原材料。船身是由大树桐开凿制成的,屋頂則由Mengkuang葉(班兰叶的一种。班兰叶没刺,Mengkuang叶有刺)编织而成,两层的屋顶必要时可以拉开来遮风挡雨。将椰壳剖开两半就是杯碗,红树林里的树木削一削就是捕鱼的鱼枪了。生活源自大地,谋生的工具来自大地,死后回归大地,这就是族人生命的循环。


(小舟的斗篷是双层的,必要时可以拉开来遮雨)

我们所看到的约4米的小舟适合两人居住,若是一個小家庭,至少要7米长才夠用。由于小舟就是他们的家,因此装食水的水缸、捕螃蟹的篓子、打猎的武器、可生火煮食的厨房都是船上必要的装备。


(4米长的小舟就是过去实里达族人的家)



(捕鱼打猎的工具)

以前的实里达族人不分男女,都是狩猎高手,他们的渔获和山猪等都是交换日常用品的本钱。国家博物馆导览员朱孟珠回忆起小时候住在格兰芝靠海的甘榜,就经常有海人上门,以猎物来跟他们换取米粮。

热带茂密的雨林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原住民就这样世代安家。这些曾经在新加坡生活过的海人多数成为马来西亚的原住民,组构成当地多元文化的重要一环。他们所传承的,算不算是新加坡近期消失的原住民文化呢?


相关链接
赌博人生:1823年的新加坡第一部明文法律Singapore Local Laws and Institutions 1823
淡马锡,环古谜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