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1, 2019

冼星海大街

作者:何乃强,图片:何乃强
原文刊登于《联合早报》“早报现在” 2019年6月3日

很多年前,为了要写《冼星海在新加坡十年 1911-1921》一书,我读了很多有关冼星海的资料,知道中亚哈萨克斯坦国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为了纪念《黄河大合唱》作者冼星海(1905-1945),将冼居住过的街道命名“冼星海大街”,也建有纪念碑纪念这位中国音乐家。

今年4月,我抵达阿拉木图后,向导游提出要求,安排我去冼星海大街。

冼星海大街有半公里长,约两条车道阔,来往车辆不多,大街的尽头转入加加林大道,是纪念第一个人类进入太空的苏联人加加林(Yuri Gagarin,1934-1968)。我们下车后,直往冼星海纪念碑走去。

纪念碑由三块棕色花岗石碑体组成,碑体高低大小不一,呈三角船帆形状,纵横置放。主碑嵌上冼星海脸部浮雕,另一碑体刻上中文:“仅以中国杰出作曲家,中哈友谊及文化交流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

(冼星海纪念碑:矗立在哈萨克斯坦国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街上。)

原来冼星海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哈萨克斯坦度过的。1940年,他受命前往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国界被封锁,冼氏有家归不得,被迫滞留于阿拉木图。此时他举目无亲,流浪街头,饥寒交逼,幸得从未谋面的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收留这陌生人家中。为了表示知遇之恩,冼氏抱病不停工作,创出大量作品,特别是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阿曼盖尔德是哈萨克民族英雄,反抗沙俄暴政,帮助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冼星海以满腔的热忱和独特的风格,歌颂这个草原英雄多彩的一生。它亦歌颂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交响诗感动了很多哈萨克人。在哈萨克北部城市科斯塔奈(Kostanay)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欢呼雀跃,激动的当地政府官员上台将冼氏紧紧拥抱。无形中为中、哈两国的友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冼星海纪念碑上的文字:仅以中国杰出作曲家,中哈友谊及文化交流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

冼星海不停工作,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令他心力交瘁,致使肺病加重,被送去莫斯科医治。1945年10月,冼星海因药石无灵,病逝异乡,还乡梦断。38年后,他的遗骸才被运返广州,长眠祖国。

阿拉木图这一条以外国人名命名的街道,道出一段战乱的历史,也记录了两个语言不通的异国音乐家,因惺惺相惜而结

为好友。他们的后代亦成为至交,传为佳话。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