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1, 2019

加冷机场大厦 Kallang Airport Terminal Building

数月前,应新传媒资料撰稿人张琴棋的邀约,我重新走入废置的加冷机场大厦这个受保留古迹。

加冷机场原为一片沼泽,以一座山丘般大小的700万立方米的泥土填平后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国际机场,1937年投入服务时,被誉为“大英帝国最好的机场”。二战后航空业急速发展,旧加冷机场供不应求,1955年由巴耶利峇机场(Paya Lebar Airport)取而代之,旧加冷机场结束短短18年的历史使命。

加冷机场空旷的园地摇身一变,以劳动公园的姿态唤起默迪卡的呼声。国家体育场取代原来的候机坪,迎接加冷狮吼的激情。新的盖顶国家体育场取代原建筑后,反而令人局促不安,缺乏体育场应有的辽阔视野,连国庆日庆典都无法举行,人民的体育场变成宏伟的白象。

(从加冷机场大厦看过去新的盖顶国家体育场,是否成为宏伟的白象?)

加冷机场走入史册后,人民协会曾经在机场大厦办公,艺术双年展曾经在这里举行。丢空后周遭的树木花草依然定期修剪,建筑则略带落寞沧桑。从前觉得机场大厦很大,如今上下左右走一圈原来费时不多。不难发现从前的建筑遵循上世纪30年代本地的装置艺术风格(Art Deco),整体以简单实用为主,外墙以弧形做点缀,跟中峇鲁的改良信托局组屋有许多共同的影子。现在的机场建筑则讲究排场个性。

物换星移中,眼前展现的竟然是默迪卡年代的幻境。

(加冷机场大厦的原建筑乃上世纪30年代的装置艺术风格。)

(园内树木花草有定期修剪。)

在加冷机场举行的独立运动周造势活动


默迪卡运动(独立运动)是在林德宪制下的1955年立法议院选举之后开启的。默迪卡呼声给予本地的政党与人民带来反殖的动力,对许多人的政治思想与对人对事的看法影响深远。

1956年4月在伦敦进行的默迪卡宪制会谈前一个月,领导“13人所有立法议院政党团队”的时任首席部长马绍尔志在必得。1956年3月12日,马绍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周,在加冷机场为会谈造势。各政党召开群众大会,向民众解释独立自治的意义,阐述独立代表团赴英谈判的目的。13人代表团将同声同气与英方商讨自治与独立的宪制,表达新加坡人民要求立刻终止殖民地统治,切实还政于民。

3月18日为独立运动周最后一天,马绍尔已经收集到约17万人争取默迪卡的签名。 全星劳工代表团在莱佛士酒店会见英国国会代表团,表示全力支持独立代表团到英国谈判独立事。他们希望和平有体面地结束殖民地主义,维持两国人民间的尊严、平等与友谊。新加坡各政党则在加冷机场联合召开大规模集会“全星人民要求独立运动大会”,表达新加坡人民要求独立的坚强意志,这是各政党默迪卡委员会开展独立周活动的最高潮。

(加冷机场的标志:棕榈树下的雄狮。)

当天,文化总会在羽球馆召开“文化界支持独立谈判大会”,中学联号召数千名同学出席大会,中学联主席孙罗文谴责殖民地主义,呼吁同学前往加冷机场参加独立大会,展示人民要独立的强烈愿望。孙罗文于1956至1964年被内部安全局扣留,后来加入人民协会工作。

当时数万人(报道说3万人、5万人、10万人等)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涌向会场,各种争取独立的耀眼标语四处飘扬,“默迪卡”的呼声在人海中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群众所表达的反殖情绪是十分高昂的。相信在场亲历其境,见证默迪卡的人士都会心情澎湃。英国的国会代表团也到达现场,感受那股渴望独立的洪流,同时见证了场面失控的一面。

场面失控


下午5时,马绍尔登上讲台时,一小部分群众涌上前去,用木条木板匆匆搭建的平台不胜负荷而倒塌。讲台塌下后,播音系统也失灵了,一时间无法维持秩序。当时马绍尔叫群众节制,不过人声嘈杂,根本无法听见。林清祥和李光耀站到桌子上,频频向群众高呼,林清祥说:“你们如果这样,便不能开会。”他们不断地劝请群众安静,让大会的群众坐下来。 
人民行动党的王永元(1957年出任市长)则想到让民众唱歌来稳定情绪,领导群众高唱《我爱马来亚》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是一首改编自美国《约翰.布朗的遗体》(John Brown’s Body)的共产党歌曲。 

大会安排李光耀和林清祥转移阵地,到机场大厦前面演讲,10万群众移动到那儿。李光耀以马来语演说,表示群众大会已经被人蓄意破坏了,播音机也失落了,这里面一定有鬼。他鼓励群众坚信有足够的力量去争取独立。林清祥以福建话发言,希望大家保持冷静,不要与警卫冲突,避免发生大事。我们要向殖民地统治者说,我们要终止殖民地统治。他领导众人高呼:“打倒殖民地统治者,我们要独立,我们要民主,我们要自由,打到殖民地统治者!”李光耀领导群众高呼三声“默迪卡!”6时半宣布解散后,一批群众冲入机场大厦,用石头击碎玻璃窗,引起警民冲突,32人受伤,公物也受到破坏。 

马绍尔认为制造骚动是共产分子的伎俩,他们利用正派运动来谋求私利。李光耀则认为涉及这起事件的多数是普通民众,也就是“无产阶级分子”,他们到加冷机场看热闹,没想到好戏没上演,反而乱了起来。相反的,共产主义人士会帮助马绍尔从英国人手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辅政司顾德(William Goode)指责人民行动党制造骚动


4月4日的立法议院,辅政司顾德(William Goode)根据警方调查结果,列出引发骚动的可能性:第一是讲台倒塌引起混乱;第二是一部分群众闹情绪;第三是下大雨,造成一些群众闯入机场大厦;第四是一些群众可能对警察心怀敌意。骚动的结果是20名警员和15名公众人士受轻伤,只有一人头部受伤送院治疗。公物方面,警察的无线电通话机和圣约翰救护车都被破坏,机场大厦的玻璃窗几乎全部被砸碎。

(废置的机场大厦内观。)

顾德“顺便”提到,在过去两个星期的人民行动党的集会上,一大群华族文化团体和学生抗议警方不让他们表演有亲共意味的歌舞。3月18日的群众大会结束后,这些组织马上在羽球馆进行抗议。有4000至5000名年轻人整齐有序地步操到群众大会现场,他们提着共产党标语的旗帜,见到执行任务的警察时,有组织性地高喊Merdeka。他们对警察的态度跟在场多数群众的和蔼友善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顾德将人民行动党与亲共挂钩,引起李光耀的不满,两人唇枪舌剑一番,顾德表示根据警方报告,连丹绒巴葛议员(李光耀)都嘲弄警察,说“我们上台时将支付警察的工资”。李光耀提出反驳,说这句话有罪吗?难道没有称赞警察就等于嘲弄吗?顾德说当然不是。

人民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择自己的政府


4月4日与4月5日的立法议院辩论,马绍尔引用英国总理Sir Anthony Eden和美国总统Eisenhower于1956年2月1日签署的华盛顿声明中所提到的:“人民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择自己的政府”。马绍尔提出的动议写道:“新加坡人民相信人民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择自己的政府。新加坡人民相信新加坡的长期利益在于与英国和英联邦的密切友好合作。…英国政府将控制新加坡的对外防务,同时对贸易和商业以外的外交关系给予指导。”  

4月4日,李光耀率先支持此不完全独立自主的动议, 这也是他出发到伦敦前所说的“争取75%自治”。他在立法议院中分析道,英国政府可以采取三种做法:完全接受我们的建议,接受部分建议,或者完全不让步。如果完全不让步,首席部长已经表示他不打算留在内阁,也就是说,英国政府必须准备撤销宪法,恢复殖民地统治。长远而言,这样的政策对英国是灾难性的。至于对马来亚的冲击,可能像马克思主义者那样发动革命,也可能像哈罗德·拉斯基的模式那样暴力革命。李光耀比较喜欢渐进的方式。当一切都过去之后,每个人会感觉较良好,没那么痛苦。

逻辑上英国政府应该会完全接受新加坡的建议。环视当今国际时势,英国不可能会放弃光荣隐退的做法。能影响马来亚的未来的是外在的力量而非内部。没有人能够预测二战结束十年内,帝国的力量会在亚洲瓦解,没有人能够预测一个严密组织的中国会崛起。李光耀表示他可能会错误估计英国觉得当前形势,最好是放弃马来亚的政治舞台。如果真的是估计错了,那就是英国跟全世界的抗争了。如果估计是正确的,那么从新加坡的利益着想,应该要求英国完全退出新加坡。不过作为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并在我们的立法议院中寻求共同点,我们应该争取受承认的独立国家的地位,不过在过渡时期失去防卫与外交的主控权。为了共同的利益,新加坡与马来亚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共同组织,我们必须争取通过这个共同组织而取得独立。过了4月,我们可能有新的宪法,它可能是个可以撤销的宪法,不过新加坡人民的意愿是不可能撤销的,就像林德宪法一样,是不可能走回头路的。

热爱新加坡


4月5日的立法议院,众议员继续滔滔不绝,发表对即将在伦敦举行的历史性宪制会谈的看法。 

亲英的进步党议员伊德(John Ede)认为新加坡要自己控制防务不是没有可能,第一是增加警察的军备,第二是增加防务的人手,第三由英国与共和联邦给予支援,直到我们建立起自己的防务力量为止。不过他看不出前两者的可能性,唯一可行的就是暂时借助外来力量。

另一位进步党议员林坤德认为必须清醒地面对默迪卡会议,而且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我们热爱的新加坡的利益。当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生存,连大国都必须成立联盟,开放各自的军事基地,更何况新加坡这个小国。我们独立后要跟谁站在一起呢?虽然殖民地主义离不开掠夺资源,但是它缔造了今天的新加坡,同时准备让我们参与英联邦。我们有信心,只要我们的态度与做法正确,我们可以落实默迪卡,一个我们可以快乐、和谐地生活的默迪卡。

地方政府、土地与住宅部长汤玛士(Francis Thomas)并没有参选,而是在接受邀请下进入立法议院。他认为历史告诉我们,新加坡是个伟大的海港和贸易中心,新思想新知识不断流入,人民可以很快地接受新事物,改变原来的想法与心态。我们也有许多年轻人,我们的社会在急速变化中。共产主义可能会对新加坡产生威胁,不过威胁不是共产主义本身,而是会有人利用机会制造麻烦。他觉得李光耀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新加坡最好的,但也是最具爆炸性的人物,他有好的巨大潜力,但也可能带来大灾难。

4月5日立法议院以4票弃权,其他全票通过决议,同意由马绍尔提出的议案,前往伦敦谈判的13人代表团将要求独立,不过继续由英国负责国防和外交事务。

从各种声音下听出端倪


默迪卡的呼声下,通过人民代议士的声音,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1956年2月1日,英国总理Sir Anthony Eden和美国总统Eisenhower签署的华盛顿声明中所提到的“人民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择自己的政府”,等于命令英国放弃殖民地,还政于民。它给予马绍尔精神力量,志在必得。

2. 我们都知道4月底在伦敦的谈判桌上,马绍尔执意要求完全自治,而且态度受到情绪左右,没有周转的余地。如今将时间点拉回2月份的立法议院辩论,不难推断马绍尔一路来都有“马上”摆脱殖民地统治的意愿。这也促使他在谈判时坚持己见,不顾及立法议院与众人的立场,不接受由英国人管理内部治安的安排。马绍尔使到本来已经共识不足的代表团雪上加霜。

3. 加冷机场的全星人民要求独立运动大会,人民行动党已经展示强大的群众号召力,能够通过民众听得懂的通俗语言来传达信息。加冷独立大会上,群众听从林清祥、李光耀和王永元的指示,在现场考察的英国国会代表团自然看在眼里。

4. 不论是殖民地驻新官员或是本地居民,都感觉到左翼的势力和共产党的威胁。当时的时势,只要是左倾人士,都被称为共产党。辅政司影射现场组织浩大的文化团体和年轻人是共产党,其他立法议员认为李光耀野心勃勃,可以使新加坡变得更好,也可以变得更坏。可见短短的几个月间,李光耀已经在立法议院建立起个人形象。立法议院会议与伦敦宪制会谈记录都多次提及共产党的威胁。 

5. 李光耀的言论,印证了4月的伦敦会谈时,马绍尔坚持己见,造成谈判破裂的隐忧。一年后林有福再次率队前往伦敦进行第二轮会谈,会谈内容并没有改变,但成功地争取到自治。

6. 李光耀于1956年初的立法议院上直言跟马来亚“未来结盟”,这是出自1955年的竞选纲领。不过,“建设独立之马来亚”并不是人民行动党的“专利”,中华总商会临时成立的民主党的竞选纲领,第一条就是“建设独立之马来亚”。新马合并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思潮。接下来新加坡跟马来亚合并,以 “新加坡州”加入马来西亚而取得独立。合并不及两年后新马分家,曲折的过程与戏剧化收场乃后话。

7. 立法议院中“讲华语”的代议士发言不多,那是因为立法议院只使用英语发言,对英文能力不足的华校生是一大障碍。不过从伦敦回来后,第一届立法议员中两名华校生之一的林子勤脱胎换骨,时常发表长篇演说,而且越来越纯熟,显然伦敦之行是很好的磨练。

8. 立法议院中的另一位华校生林清祥于1956年10月27日在公共安全法令下被捕,那是宪制谈判失败的5个月后。当时被扣留的共234人,包括1981年受委为新加坡总统的蒂凡那。  1956年10月24日,林清祥因在美世界的群众大会发言时提到“打马打(打警察),其实那是不对的”,结果“打马打”被断章取义。那场群众大会是以和平方式抗议政府对中学联领袖的逮捕行动以及关闭华侨中学和中正中学,在台上的还有李光耀、杜进才和蒂凡那。  林清祥被释放时,1959年自治邦政府已经准备宣誓上任,错过在立法议院表现的机会。

不会说话的加冷机场大厦是历史见证者


1957与1958年,林有福分别领导5人代表团进行默迪卡宪制会谈,成功争取到新加坡自治,22万名华侨成为合法公民。林有福累积马绍尔失败的经验,团结众人争取自治的功绩,已经在历史洪流中灰飞烟灭,没有多少人记得。

(首席部长林有福 争取自治成功的公开信。摄于国家博物馆。)

1959年第一届新加坡自治邦大选,李光耀当上自治邦总理,马绍尔于1961年安顺区补选胜出,再度走入国会。1978至1993年间,马绍尔接受时任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的邀请,先后出任驻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士大使。

政治有风风雨雨,人生有荣辱得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加冷机场大厦,挥别的是一个充满理想,为反殖而奋斗的1950年代。

主要参考资料
1. LONDON TALKS AND COMMONWEALTH VISIT (Statement by the Chief Minister), sitting date 08-02-1956, https://sprs.parl.gov.sg/search/topic?reportid=034_19560208_S0005_T0020 assessed 12 May 2019.

2. Singapore Legislative Assembly Debates Official Report, Sitting Date: 07-06-1956, https://sprs.parl.gov.sg/search/report?sittingdate=07-06-1956 accessed 18 May 2019.

3. INCIDENTS AT KALLANG MASS RALLY (Statement), Sitting Date 04-04-1956, https://sprs.parl.gov.sg/search/topic?reportid=008_19560404_S0006_T0022 accessed 12 May 2019.

4. CONSTITUTIONAL TALKS IN LONDON, Sitting Date 04-04-1956, https://sprs.parl.gov.sg/search/topic?reportid=030_19560404_S0005_T0011 accessed 12 May 2019.

5. CONSTITUTIONAL TALKS IN LONDON, Sitting Date 05-04-1956, https://sprs.parl.gov.sg/search/topic?reportid=003_19560405_S0003_T0006 accessed 12 May 2019.

6.  CONSTITUTIONAL TALKS IN LONDON, 1957, Singapore Legislative Assembly Debates, Sitting Date: 27-04-1957. https://sprs.parl.gov.sg/search/report?sittingdate=27-04-1957 accessed 15 Jun 2019.

7. 林清如,“中学联,一个时代的绝响”,《逍遥游》圆切线,八方文化创作室 2012年3月,ISBN 978-981-4285-87-2,第204页。
 
8. 《南洋商报》1956年3月19日。

9. 《南洋商报》1956年10月28日,第五页。

10. 《李光耀回忆录》新加坡联合早报 1998年9月16日,ISBN 981-04-0631-2,第260-261页。

11. 《李光耀回忆录》新加坡联合早报 1998年9月16日,ISBN 981-04-0631-2,第283页。

相关链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