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前一天是开斋节。从古晋市区开车约40公里,抵达峇哥渡头(Bako Boat Terminal)。办好注册手续和购买门票后,由公园导游Din陪同,乘坐20分钟摩多船前往青山半岛(Muara Tebas)北端的峇哥国家公园总部。
Din曾经在新加坡丹戎巴葛的餐馆工作十多年,能讲简单的英语,人到中年自知心归何处,回到故乡生活。砂拉越北岸面向南中国海,Din表示峇哥国家公园一年只开放六七个月,西北风季节南中国海风大浪大,小船都停止航行。
穿梭在内河、甘榜与外岛的木船,是砂拉越原住民的日常出入工具。可以想象百多年前的新加坡,30多条河流住着甘榜人家,交通运输跟眼前所见相似。
踏上峇哥国家公园
抵达峇哥国家公园总部百米外,我们脱掉鞋袜下船,双脚泡在温暖没有咸味的水中,漫步到平坦的沙滩,开启峇哥国家公园远足之旅。
百年前,英国人已在青山半岛进行森林保育考察。研究指出,峇哥国家公园遍布奇石,多元植被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公园南部一些地区曾经开辟为甘蜜园,甘蜜园废置后,自然修复成古老的次森林。
峇哥国家公园成立于1957年,是砂拉越最早的国家公园,也是初探婆罗洲最典型的雨林瑰宝。海湾、山凹、陡峭悬崖和洁净沙滩衬托下,国家公园的海岸线仪态万千。
公园占地27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大,沼泽森林、平原植被、红树林、龙脑香林、悬崖植被等,婆罗洲的植物群大多可在峇哥看到。
砂拉越当局的网页说,在峇哥肯定可以遇见长尾猴和银叶猴,也有机会在直落巴固步道(Telok Paku)看到濒临灭绝的婆罗洲长鼻猴,不过我们一只也没遇上,只见到几头觅食的野猪和常见的猴子。
我们走的直落巴固步道,雨林上山下山路只有700米,走走停停竟然花了近两个小时。
眼前百米外就是沙滩和奇山异石。为了省时和省些脚力,我们在这里上船,约一刻钟抵达宁静的小直落班丹(Telok Pandan Besar)。这个岩石岬角是个美丽幽静的海湾,砂岩经浪蚀风化后留下岁月痕迹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栈(海蚀柱,sea stack)。
海栈可说是峇哥国家公园的镇园之宝,绕过海中最特殊的海栈一圈后心满意足,小船往回程方向驶去。
甘榜峇哥
我们在渡头对岸甘榜峇哥下船,Din在循众要求下带领我们到他居住的甘榜参观。
原来当地马来社群所指的Muara Tebas,意思是“已经开辟的港湾”,早在1850年代甘榜峇哥已经存在,目前居民约4000人,多数居住在改良过的浮脚屋。
马来人沉浸在开斋节的欢乐气氛,沿途看到顶着大太阳,穿着家庭装拜访的人士。
我们受邀进入其中一户人家,品尝他们亲手制作的开斋节美食,有黄梨挞、千层糕、沙爹等,临走时还赠送一罐饼干。我们没有准备“绿包”,幸好团友带着红包封,可以将就些取代绿包,表达我们的祝福和谢意。
国家公园的起源
根据维基,国家公园是为保留自然而划定的区域,目的是不受人类发展和污染的伤害。目前全世界已建立5000多个相关保护地。
1830年代,美国画家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提出“国家公园”概念:“在宏伟的公园里,...包含人和动物,散发着所有野性和新鲜感的自然之美!”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最早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196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印度新德里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明确国家公园基本特征:
1. 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因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动植物种、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包含广阔优美的自然景观;
2. 政府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3. 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乔治·卡特林提出的概念过了百多年后,世界终于对国家公园取得共识,可见风物长宜放眼量。
砂拉越共设立18个国家公园,比马来西亚其他各州总和的13个国家公园还要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