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的《好嘢节》,我在线上带大家游览从前碧山亭的“坟山”,让大家旧地重游,认识碧山的变化。先人让地,就是为了后人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碧山镇的前身是1870年设置的广惠肇碧山亭坟场,19世纪末发展为甘榜与坟山共存的甘榜山亭。
广惠肇代表清朝时期的广府、惠州府和肇庆府,广府和肇庆府都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惠州府则是客家人。惠州靠近东莞,经广州出海,因此两百年前来到新加坡后广惠肇组成一个群体,嘉丰永大(嘉应、丰顺、永定、大浦)的客家人组成另一群体。不过分手之前,广惠肇嘉丰永大联合组成海唇福德祠和绿野亭(坟场),跟潮州帮和福建帮分庭抗礼。
碧山亭坟山以“亭”为界,划分为第一亭到第十亭,以及新五亭和新七亭,共十二个亭。每个“亭”都有个路亭,为扫墓者提供歇脚之处。第八、九和十亭是二战后添置的。
大家可以在现代碧山镇地图上看到各座坟山的大略位置,在碧山走动时不妨对比旧貌新颜,增添寻源的乐趣。
甘榜山亭的入口处
甘榜山亭的入口处为现在的玛丽蒙路,靠近地铁站出口B,可直达甘榜山亭的活动中心,有碧山亭乡公所,观音庙,碧山亭学校,南国戏院和类似现代食阁的茶亭。
第一亭
第一亭是最早设立的,估计到了1890年已经成型,位置为现在的莱佛士书院。其中书院的游泳池坐落在90山头(Hill
90),这里是二战最后一天兵戎交锋的地点,由剑桥郡军团负责守卫。出殡的棺材车(灵车)和清明节的汽车必须先在礼亭停留,缴交过路费后才可进入坟场。
第二亭
第二亭为光洋中学和光洋小学周遭的位置,百年前光洋在后港五条石林大头路附近创校,从小学扩展到中学。上世纪 80年代光洋停办一年后由政府复名,在碧山镇以政府学校的身份东山再起,不过2023年光洋小学就要跟宏茂桥的城景小学合并,使用后者的校舍了。
第二亭也是最早安葬广惠肇留医院去世的先民的坟地,无依无靠的单身人士在留医院去世后,由留医院负责收尸,用“番薯车”(木板车)将尸体推到坟场,由碧山亭负责敛葬。
第三亭
第三亭为第八站一带,曹亚志的坟墓从青山亭迁葬此地。曹亚志是一名木匠,从槟城登上莱佛士的舰队来到新加坡,根据宁阳会馆的说法,曹亚志登陆有功,获得莱佛士赠送劳明达街和桥南路地段,分别设立曹家馆和宁阳会馆。曹亚志也是天地会人,在新加坡设立广东义兴,据说1830年前往吉隆坡赴鸿门宴,结果中毒身亡,遗体运回青山亭安葬。
第三亭的“八和会馆”总坟,纪念粤剧戏班人士。粤剧随着移民传到新加坡。1857年,广东梨园戏班在本地创建了梨园堂,后来取名八和会馆。粤剧团依据生、旦、净、丑、武生、武打、总务与乐师分为八个堂号,八和取义“八堂和合,和衷共济”,期望各专业人士和睦共处,将欢乐带给民众。
第四亭
第四亭为碧山游泳池一带,碧山第一代居民透露,这里原本保留着从前的路亭,但由于居民晨运时遇到“肮脏”的灵异事件,当局把最后一个古老的亭子拆除了。
第四亭的众多墓碑中包括“南无行”和“长泰街”,南无行是南无佬,也就是为殡葬做法事的民间道士的业缘组织。南无佬为先人超度,走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不是位列仙班就是转世投胎到好人家。实际上南无佬跟大家一样,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宿命,死后由同行为自己引路。如今广东南无佬一将难求,做法事的费用跟着水涨船高。
长泰街指的是南京路上段,现在的芳林苑和唐城坊所在地,得名于章芳林的父亲章三潮在长泰街的长泰会馆,这里也有座长泰庙。
第五亭
第五亭在第153座组屋一带,这里有个“姑苏行慎敬堂”总坟。姑苏行慎敬堂为新加坡粤菜酒楼和茶室劳资双方的联合组织,1877年已经成立了。关于广东餐饮业以“姑苏”见称,其中一个版本源于春秋时代的吴越之争:当时吴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勾践,忠臣范蠡施展美人计,通过西施来迷倒吴王。吴王为了讨得美人芳心,下令兴建姑苏台,并征集各地厨师来烹煮美食,结果后来的广州食谱类获得吴王青睐。日后勾践灭吴,放一把火将姑苏台焚毁了。当时的厨师在中原失去立足之地,只好往广东逃亡,以“姑苏”来标榜美食,打响“姑苏行”名堂。
新五亭
新五亭在加冷河畔第160座组屋一带,这是新山闻人黄亚福捐献的山地。黄亚福也是养正学校和广惠肇留医院的创办人之一,他的家人将守候他的墓地的两头意大利狮捐赠给碧山亭,安置在观音庙外。
飞霞精舍在此处设立总坟。飞霞精舍是个先天道创建的妇女斋堂,社会功能跟现在民间或政府创建的老人院、疗养院等相似,过去的年代让独身的女子入住。斋堂的生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事,三餐之间做女红,聊聊天,打理花草或者睡个午觉都行。那些比较虔诚的斋姑,则会花些时间诵经。政府不准电视台播放方言节目之后,晚间最常见的娱乐就是通过录影带来看广东大戏或者唱唱“木鱼歌”(小曲)。
第六亭
第六亭是国专长老会中学和小学的所在地。国专的原身为加东女校,后来易名为俊源学校,跟另一所学校合并后易名国专长老会学校,搬迁至碧山新镇落户。
第六亭也是“端芬梅氏大总坟”所在地,曹亚志就是台山端芬村人士。从台山端芬来到新加坡的梅氏包括创建碧山亭的梅南瑞,将碧山亭带入轨道的梅赞轩,二战前担任留医院司理的梅启康等人,他们也组织梅汝南堂。台山端芬村的梅家大院又称南洋村,由梅氏集资在家乡兴建。
第六亭的“李氏女界副总坟”显示妇女的地位已经从附属地位获得提升,可以拥有自己的民分和地盘了。
第七亭
第七亭的地标为教育部语言中心。20世纪初,辛亥革命人物尢列在新马各主要华人区成立中和党分部,在碧山亭坟山建立团结党员的“正原大总坟”公塚。建立民国后,孙中山两度反袁世凯失败后,成立新党“中华革命党”,号召第二次革命。1928年底,中国重归统一。正原大总坟于1929年重建,对联左右对称的文字有“革命”、“新党”、“民国”、“共和”,反映本地人跟辛亥革命、民国初建至全中国统一的历史渊源。
20世纪初的牙医兼产业家陆寅杰安葬此地,陆寅杰是养正学校与广惠肇留医院的联合创办人,丹戎巴葛的寅杰游泳池和寅杰路以他命名。
新七亭
新七亭为现在的碧山体育场,二战后绿野亭从河水山搬迁至蔡厝港坟场,于此处设立总坟纪念先友。
第八亭
第八亭是第221座组屋及公教中学一带,这里有个荷花池,过桥就是宏茂桥了。整个碧山镇的加冷河畔,这段占地最广,也最自然,公园局居功至伟。
二战后碧山亭添购的第八亭坟山开始下葬,先安置广惠肇先灵的总坟在此新山头,以表对先民的敬意。
第九亭
第九亭的新地标为救世军,当年这里设置新的社团总坟地,顺德会馆、刘关张赵古城会馆、沙藤行等都迁徙到此新坟场。第九亭也是唯一设立厕所和停车场的坟山。
顺德会馆的会员有许多梳起不嫁的妈姐,她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身后事,希望有人拜祭,不至于变成孤魂野鬼。总坟落成开光的时候,许多妈姐到现场观礼。
刘关张赵古城会馆取义自三国演义,刘关张桃园结义,加上千里单骑赵子龙,“四姓馆”于19世纪创建共同的组织。
沙藤业是个分工的行业,早年从事沙藤运输的是潮州人,制造藤器家具的是客家人,从事藤加工业的多数来自广东南海,于1910年成立沙藤行,这个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没落。2011年,沙藤行于明地迷亚路(Bendemeer
Road)顺德人开办的丽华酒家举行告別会,举杯“饮胜”声中步入历史,根据社团章程,将售卖会所的收益和剩余的活动基金捐赠给六家慈善机构。
第十亭
第十亭就是现在的碧山北,上世纪70年代这里刚开始下葬就被政府下令停止土葬。前居民说此山坟最多鬼火,而且还分成红、黄、绿三色。看到鬼火自己知道就好,千万别讲出口,曾经有位居民因为多嘴,结果被阴魂缠住,很快就病逝了。以现代科学来解释,黄色和绿色相近,应该是骨头散发出来的磷光。至于红色,唔….你说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